更新时间:2024-07-04 19:24:3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BY:大叔18岁 2024-07-04 19:24:32 1950 ℃


本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颈椎病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那么为什么有脊髓型颈椎病呢?下面就告诉大家吧。

脊髓型颈椎病 -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2.手术疗法

(1)手术病例选择:

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

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2)手术入路及术式: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①手术入路:对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入路而对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对两种症状均较明显者视术者习惯先选择前路或后路1~3个月后再根据恢复情况决定需否另一入路减压术

②手术术式:对因髓核突出或脱出所致者,先行髓核摘除术,之后酌情选择界面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对因骨刺压迫脊髓所致者。可酌情选择相应的术式切除骨赘。施术椎节的范围视临床症状及MRI检查结果而定原则上应局限于受压的椎节。后路手术目前以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为理想,操作时应注意减压范围要充分尽量减少对椎节稳定性的破坏。

(3)视每例手术为第一次:每位外科医师都应该如此,包括高年资者作者施术已近半个世纪,但仍然牢记恩师屠开元教授“视每次手术为第一次”的教诲。应尽全力提高疗效并将手术并发症降低到最低点。

(4)重视手术后护理后继治疗及康复措施:应像对待手术一样认真,切不可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

脊髓型颈椎病 - 预防护理

预防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馀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颈、肩 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护理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术前:

1、术前练习去枕平卧,以适应术后卧位要求。

2、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术后因取平卧位,大小便排泄不习惯。

3、完成相关检验项目,了解手术的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治疗和护理配合。

术后:

1、术后每 2 小时翻身一次(早期由医护人员帮助进行),翻身是应保持头颈、脊柱成一直线不可扭转,轮换平卧及左右侧卧位。

2、术后垫枕头高低要适宜,仰卧时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而不偏向一侧。

3、术后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加重或感觉丧失、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4、术后 1~2 周行四肢肌力舒缩及各关节的活动,如握拳、松拳动作、踝泵锻炼、股四头肌锻炼等。

5、离床活动时颈部予颈围固定,并避免颈部剧烈转动。

6、给予颈围固定 2~4 周或遵医嘱,卧床休息时可取出颈围。

7、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运动,以增强颈部肌力。

8、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如过度屈颈、过度旋转、颈部的超负荷积压和头颈部剧烈抖动

9、遵医嘱定期复查。

脊髓型颈椎病检查

1.X线平片及动力性侧位片主要表现为:(1)椎管矢状径大多小于正常:按比值计算椎体与椎管矢状径比值大多在1∶0.75以下;绝对值也多小于14mm约半数病例在12mm以下。

(2)梯形变:病程较短的病例,大多系因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及椎节不稳所致。因此,在动力性侧位片上患节椎体间关节可显示明显的梯形变其出现时间较MRI技术检查阳性所见的时间为早同样在已有骨刺形成的病例,其邻节在出现骨刺之前亦先从梯形变(椎节不稳)开始。

(3)骨刺形成:约80%左右的病例于患节椎体后缘有较明显的骨刺形成,其矢状径可为1~6mm或更长,一般以3~5mm者居多。

(4)其他改变:某些病例可伴有后纵韧带钙化、先天性椎体融合(以颈3~4为多)及前纵韧带化等异常所见此种异常与本型症状的发生与发展亦有密切关系。

2.MRI技术MRI图像如一幅脊髓及其周围组织的纵向剖面解剖图可使局部的病变一目了然,所以每个病例均应争取选用,这不仅对颈椎病的诊断分型至关重要,且为手术的决定手术部位的判定及术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包括CT检查、脊髓造影等对本型的诊断均有作用可酌情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康复治疗适应症:病程短,症状较轻,或病情较重,椎管前后径在11毫米以上,颈椎后移,骨关节错位,棘突偏歪,生理弧度后凸,颈椎失稳,或年龄较大,病情久而症状重,病人 健康 状况差,估计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

(-)手法康复治疗 :手法按摩推拿治疗对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其治疗作用有:①疏通脉络,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②增大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纠正患椎移位,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⑤对瘫痪患者,可减轻肌肉僵缩,防止关节僵直及畸形,调节机体内外平衡,有利于功能康复。如行颈部痛点按摩,运用分筋、弹拨、推压、理筋、镇定等手法,充分松解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椎棘突两侧软组织;点按风池大椎肩井项强、颈中、膻中、后顶、前顶、百会、上星、手三里合谷穴等;并结合主动或被动颈部功能活动。每次手法治疗15~20分钟。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部分病人可行坐位颈椎牵引治疗,如果颈椎生理弧度后凸或患推后移者,或老年体弱者,应行仰卧药颈枕式布兜颈椎轻度屈曲牵引治疗。轻症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l~3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重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按患者体质而定,常以5~10千克为宜。一般30次为1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个疗程。

(三)物理康复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超声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激能电疗法(心脏血压特殊者禁做)、半导体激光疗法、微波治疗机、电脑多功能熏蒸机、纳米波治疗机、脑生理治疗仪、根据下肢症状严重性可适当做康复治疗/手法按摩。

(四)功能康复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一经诊断,应根据病情建议病人参加轻体力劳动,或免重体力劳动,或休息治疗,预防继发性损伤加重病情。

1、脊髓型颈椎病多有椎管狭窄,应注意防止头、颈部外伤,行走时防止摔倒,乘车时防止急刹车造成颈部损伤。

2、该病多有颈肌紧张或颈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用力作颈部功能 锻炼 ,常会影响病情发展,特别对颈椎失稳、椎管前后径狭窄患者,作过度颈部后伸或后旋活动或旋转活动,可引起颈髓在椎管内的磨损性病损,影响康复治疗,应作适当的动静结合的功能康复。

3、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康复体操锻炼,以提高患者体质。早晚做,具体次数活动适度适量,动作缓慢,,防止颈部受潮、受凉、过度劳累,颈枕高度约8-15cm约一拳头高软硬适当。严重患者适当限制颈部活动,应用颈围保护颈椎失稳。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但不能绝对化。在医师的指导下 需积极地进行功能活动,以调整颈椎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缓解脊髓及神经根的病理刺激,改善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和颈椎的稳定性,减轻颈椎病的症状。在急性期应以静为主,动为辅;在慢性期以动为主,可作头颈运动、 医疗体操,打太极拳,在椅子上及床上运动 。

(五) 西药治疗:舒筋活血片、维生素B1钴胺等用于增强疗效,布络芬或散列痛等用于止痛。

(六)穴位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病证辨证选择穴位进行注射治疗,可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常用的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l2注射液等,一般用于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屈池、内外关、等,每穴注射2毫升,7-10次为一疗程,根据情况一天或隔天注射。

(七)针灸与松解治疗 :针灸可促进下肢功能恢复,舒经活络一般针灸的穴位是血海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屈池、阳陵泉等。

(八)手术康复治疗:经手法与综合性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病人有颈、肩、臂、手指的疼痛或麻木,同侧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症状逐渐发展到对侧下肢,最后到达对侧上肢。压迫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及运动障碍的情况开始为Brown_Sequard综合征,最后发展为脊髓横贯性损害现象。其特点是:①X线平片显示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破坏。②脊髓碘油造影,梗阻部位造影呈倒杯状,脊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阴性。③在完全梗阻病例,脑脊液呈黄色,易凝固,蛋白含量增高。

(2)后纵韧带骨化症因为后纵韧带的骨化使椎管狭窄,影响脊髓血液循环。严重者可以压迫脊髓引起瘫痪。脊髓造影和CT及核磁共振对其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3)枕骨大孔区肿瘤其症状是枕后痛,同侧上肢痉挛麻痹,并发展到下肢、同侧下肢和对侧上肢。手和前臂肌肉有萎缩现象。有时可出现感觉改变。其特点是:①脊髓造影,梗阻的位置较高,油难以到达颅腔。②可出现颅凹脑神经的症状。③晚期可引起脑压升高,有眼底水肿脑膜刺激征

(4)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其表现为脊神经感觉根(前根)和运动根(后根)的神经症状,或有脊髓的传导束症状。Queeckenstedt试验有不全梗阻或完全梗阻。细胞数及蛋白的增加无一定数值。其特点是:脊髓造影时,碘油通过蛛网膜下腔时困难,呈蜡泪状变化。

(5)合并硬化症这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脊髓病。病变部位在脊髓后索及侧索,以下颈段、上胸段为多。多见于中年患者。①有深浅感觉障碍及痉挛性瘫痪。其特点是:有胃酸缺乏贫血。②Queckenstedt试验通畅。③脊髓碘油造影无梗阻。

(6)脊髓空洞症(1)概述:本病与延髓空洞症均属慢性退行性病变,以髓内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为特点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影响上肢呈节段性分布当空洞逐渐扩大时由于压力或胶质增生不断加重可使脊髓白质内的长传导束也被累及本病临床上易与脊髓型颈椎病混淆。好发于颈胸段,有时感到臂部疼痛。其特点是:①发生于年轻人,多为20~30岁。②痛觉与其它深浅感觉分离。以温度觉减退或消失为明显。

(2)鉴别要点:

感觉障碍:本病早期为一侧性痛觉及温度感觉障碍当病变波及前连合时则可有双侧手部、前臂尺侧及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为感觉分离性障碍。颈椎病患者则无此种现象。

②营养性障碍:由于痛觉障碍不仅可在局部引起溃疡烫伤皮下组织增厚及排汗功能障碍等病变且可在关节处引起过度的增生及磨损性改变甚至出现超限活动而无痛感,此称为夏科关节。应注意与因脊髓痨所致者鉴别(主要根据冶游史病史及血清梅毒反应等)。

③其他:尚可参考其他体征年龄颈椎X线平片颈椎椎管矢状径测量及腰椎穿刺等检查。归纳上述内容,列表2,供参考MRI、CT或脊髓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确诊。

以往对本病不主张手术,但近年来发现:采取脊髓后正中切开减压及硅胶管植入引流术可以减轻髓内压力约半数病例的远期疗效可维持多年。作者曾遇到疗效持续10年以上的病例本病发展较慢预后较前者为好。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外科

温馨提示:
合理搭配,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本型颈椎病虽较前两型明显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常见症状:下肢无力< /a>、双腿发紧、抬步沉重感、反射亢进[详细]是否医保: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哈尔滨附大颈椎腰间盘医院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一、锥体束征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其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

颈椎病之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

相信大家对于脊椎型颈椎病并不陌生,该病发生以后,会特别的疼痛,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平时多了解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由于先天性,动力性,机械性等因素对脊髓及伴行血管产生压迫刺激而致病。先天性因素(15%):先天性因素主要指

颈椎病之脊髓型颈椎病的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压迫所造成的,它的病因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多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该病发生以后的危害很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X线平片及动力性侧位片主要表现为:(1)

Hash:1b6195c8fabc70acb0594c710916f4b8c0f5dae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