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13:25:5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肛门撕裂

BY:大叔18岁 2024-08-16 13:25:52 277 ℃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愈合困难,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而肛管浅表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其能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好发于肛管后中处,若肛管侧方有肛裂,或有多个裂口,应想到可能是肠道炎性疾病的早期表现。

肛裂病因

解剖因素(30%):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外伤 (12%):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感染(15%):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10%):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

急性肛裂发病时期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一般称为肛裂“三联征”,前哨痔是因淋巴瘀积于皮下所致,似外痔,由于在检查时因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裂痔,在晚期还可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肛裂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下列因素与肛裂的发生有关:

1.肛管狭窄 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所致的肛管狭窄,在干结粪便通过时更易受损而发生肛裂。

2.内括约肌紧张 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反射性内括约肌痉挛目前认为是肛裂不易愈合的重要原因,肛裂患者肛管内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达127.5±42.2kPa(956±316mmHg),而正常人仅为86.3±33.3kPa(647±250mmHg),这种高压在经扩肛治疗后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肛裂症状

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疼痛,便秘和便血

1.疼痛 肛裂可因排粪引起周期性疼痛,这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排粪时,粪块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立刻感到肛门的灼痛,但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以后因内括约肌痉挛,又产生剧痛,此期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使病员坐立不安,很难忍受,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缓解,但再次排便,又发生疼痛,以上临床称为肛裂疼痛周期,疼痛还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

2.便秘 此为肛裂的病因,又是肛裂的后果,肛裂后病人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而久之引起便秘,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使肛裂难以愈合。

3.便血 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有少量新鲜血迹,或滴鲜血,大出血少见。

4.其他 如肛门瘙痒,分泌物,腹泻等,是由于肛裂溃疡的分泌物或并发的肛隐窝炎,肛乳头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的刺激,引起肛门瘙痒(表1)。

5.体征 国外曾报道355例肛裂有下列不同体征:肛管痉挛78%,前哨痔68%,肥大乳头25%,肛6%,括约肌间脓肿4%,痔38%,肛管狭窄2%。

肛裂应该如何护理

自我检查

如何确定自己得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后形成的溃疡,以肛门疼痛、出血、便秘、肛门瘙痒为主要症状。

每肛门有毛病,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我会不会得了痔疮”。很多肛裂出血的人就是如此,因为不了解这种疾病,疑惑和担心也就与日俱增,多虑的人甚至想到了这是肠癌的先兆。实际上,肛裂和痔疮、肠癌的区别十分明显。据介绍,肛裂与痔疮的出血均呈鲜红色,但各有明显的特征,前者是量少而有痛,一般是手纸带血,最多只有几滴;后者是量多而无痛,出血一般会超过10滴。而肠癌患者大便出血常为暗红色,混有粘液或脓血,且大便的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增多,还伴有先急后重的感觉。倘若用药后腹泻仍不能收敛,便应该特别留意了。另外,三者发病人群也不尽相同,痔疮和肛裂可能发 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则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肛裂患者不宜做肛指检查

肛指检查在许多肛肠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所以是肛肠科医生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肛指也不例外。例如肛指就不能用于肛裂检查。

肛裂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造成剧烈疼痛,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使便秘更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肛裂家中自查法

肛裂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出血、便秘、肛门瘙痒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肛裂的症状进行家中的自我检查,如果你有了这些症状,那么快去医院治疗吧。

①是否疼痛: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持续性剧疼,可持续加剧,数小时后可自动缓解。

②是否出血:排粪时,损伤创面,可致裂口出血。

小孩肛裂的预防跟保健

小孩肛裂一般常由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小孩的便秘,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小孩持续便秘,就会引起肛裂和便血。为了有效地预防小孩便秘。肛裂和便血,家长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2培养小孩按时排便的习惯:要选择家长和儿童时间都不紧张时,让小孩排便,并每天耐心的按时进行,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3让小孩有适当的活动量:从新生儿后期,可让小孩空腹时进行俯卧,婴儿稍大,就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便秘,而且对小孩健康发育也有好处。

4小孩换了肛裂后:当小孩出现肛裂、便血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复方丁卡因软膏局部裂口外涂,上药必须到位,肛裂才能愈合。出现便秘,除使用开塞露等方法外,应让孩子多吃些新鲜果和蔬菜,多喝水,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标本同治,减轻患儿痛苦。

END

婴儿肛裂的预防跟保健

肛裂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其病因主要与饮食有关。如牛奶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致使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坚硬的粪便强行通过肛管时,造成肛管皮肤较深的裂伤。也可因粗糙的卫生纸摩擦,或因患腹泻使大便有力的喷出而致损伤。婴儿时期患上肛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很快治愈。

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宝宝最佳的养料,母乳中主要是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故吃母乳的婴儿,其大便较软。

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小儿发生了肛裂,父母应在小儿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干净,之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PP粉)温水溶液坐浴10-20分钟,这可起到局部消毒加速裂口愈合的作用。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发生便秘,可经常给婴儿喂以酸牛奶豆奶蜂蜜香蕉水果等滑肠食物。

5大便后注意观察:婴儿大便滴血或出血、疼痛哭闹不止、肛裂发生,应及早到医院,在医生护士指导下治疗。

肛裂与痔疮的区别

肛裂与痔疮的区别,肛裂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裂口,但多数肛裂发生在正中线上通过肛门时擦伤肛管皮肤,一般不能称之为肛裂。由于粪便干硬,硬性通过肛管时,把肛管撕裂而成的伤口,才称之为肛裂。其损伤的深度各不相同。肛裂浅则只裂伤肛管皮肤,深则可损伤皮下组织至肌肉组织,甚至损伤肌肉组织。

肛裂与痔疮的区别

肛裂与其他疾病的区别,肛裂多伴有哨兵痔,特别是长期忽视肛裂病症的患者,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后,常同时伴有内痔外痔,这时两者在肛门外的症状表现基本相同。所以,了解肛裂和痔疮的区别,提高肛肠异常的警惕意识对治疗大有裨益。

肛裂与痔疮的不同点:

1、病状发生表现不同。痔疮后期痔核会脱出肛门,用手可触及感觉直观;肛裂后期还是以肛门处疼痛为主,疼痛加深如刀割般难耐。

2、还可采用肛门局部检查加以鉴别。

3、病状先期表现不同。痔疮一般是先期便血、无痛;肛裂一般是先期疼痛、偶有便血;

肛裂与痔疮的相似点:

1、两者都有便血症状出现;

2、两者都伴有便后疼痛症状;

3、两者都是在排便时表现症状。

肛门撕裂

而肛管浅表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其能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症状肛裂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疼痛,便秘和便血。例如肛指就不能用于肛裂检查。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使便秘更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小孩持续便秘,就会引起肛裂和便血。婴儿时期患上肛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很快治愈。

肛门撕裂出血应该怎么办呢

肛门撕裂出血应该怎么办呢肛裂出血疾病不是很严重的话,可经非手术治疗可达愈合,如局部热水坐浴,可促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溃疡面涂抹消炎止痛软膏,促使溃疡愈合;口服药物,使大便松软、润滑,疼痛剧烈者可用局部封闭的药物或保留灌肠,使括约肌松弛。一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妇女妊娠时便秘,或生育时用力过度,引起会阴及肛门管的撕裂有关。

大便时肛门撕裂出血要如何解决

一般这种病症发生以后,患者排便时,肛门部出现周期性疼痛。除上述以外还可见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