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10:0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了解冬病夏治的原理_有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2:10:05 359 ℃

一、​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中医看来,这类好发于冬季的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特约中医专家刘法洲对其原理进行解释: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二、冬病夏治三伏贴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三、哪些病“冬病夏治”可以去根< /h2>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虚寒体质的患者。

  1. 呼吸道疾患: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适用于阳虚为主或虽寒热错杂但以寒为主的患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虚寒体质者,也是适宜人群。

  2. 过敏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多清涕、鼻痒喷嚏等寒症为特点,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变时更加明显。三伏天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可起到“四两拨干斤”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3. 颈肩腰腿痛:颈肩腰腿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内外多法联合治疗。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老年人大都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导致颈肩腰腿等部位疼痛。治疗时,一方面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中药内服,同时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驱除经络中的寒湿之邪,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4. 风湿疾病:风湿关节疼痛非常适合做冬病夏治,关节疼痛往往多是由于感受了寒邪所致,选择三伏天在相应的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体内的寒邪,鼓舞人体正气,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由于风湿病多为顽疾痼疾,除在三伏天贴三次膏药外,还还可用针灸(称之为打伏针),疗效也是有口皆碑的。

四、冬病夏治的各种方式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药物外擦:在治疗冻疮时,最多采用的方法是用新鲜中草药炮制而成的酊剂外擦患处,同时用自然日光照射5分钟。一般坚持擦药一周,在擦药期间再加用穴位敷贴一次,即可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抗寒能力增强。

  5.饮食疗法:不要以为这是“滥竽充数”,饮食疗法如今已经成为当今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慢性咳喘病人要少吃肥腻荤油以免体内生痰;肺虚之人,提倡多食生姜萝卜百合粳米等,有利于补益肺气;脾虚之人,应多食白人参莲子、薏仁以利脾气强健,从而令痰无处可生;肾虚之人,可进食白羊肾肉苁蓉五味子等以补肾纳气平喘。

  6.运动疗法运动是永恒的真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种自然康复疗法。按照中医的理论,在夏季适当增加 育锻炼,也能起到预防冬季疾病的目的。

夏季冬病夏治怎么治 揭秘冬病夏治治疗的原则

夏天已经是过去了一半多了,温度开始升高,人体也开始慢慢的适用这样的温度,但是还是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高发疾病频发,那么夏季如何做好养生呢?就快入伏了,如何过好这个夏天呢?俗话说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冬天不好的疾病现在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主要选择在三伏天施治,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在传统农历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而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此时通过穴位敷贴治疗时机最佳,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怎么治好,冬病夏治需对症

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中医认为所以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Hash:2e0e1d430fc4b597cc1618cc2f795d8fa43e588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