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6:35:0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6:35:06 1259 ℃

一、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

  1.一般疗法

  急性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口腔粘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给以特殊治疗。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慢性病例出血不重或在缓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对出血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如下特殊疗法。

  2.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但有人认为输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而减轻出血倾向

  3.肾上腺皮质激素

  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

  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

  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点

  对重度以上出血病儿,亦可静脉点滴输入大剂量精制丙种球蛋白(IgG),约0.4g/kg·d,连用5天。约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计数。但此种精制品费用昂贵,一时不易推广。

  5.脾切除疗法

  脾切除对慢性ITP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重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6.免疫抑制

  ①长春新碱

  每次1.5~2mg/m2(最大剂量2mg/次)静脉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4~6周为1疗程。用药后血小板可见上升,但多数病人停药后又下降,仅少数可长期缓解。因疗效短暂,故较适用于手术前准备。

  ②环磷酰胺

  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有效时多在2~6周,如8周无效可停药。有效者可继续用药4~6周。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个月后方可显效。这些免疫抑制剂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二、血小板减少是什么病

  血小板减少,就是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症学名是Thrombocytopenia。

  如血友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

  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

  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

  血小板减少的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

  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三、血小板减少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四、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1、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

  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引发内脏出血

  血小板太低时就会引发内脏的出血,像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

  3、手术后大出血

  因为患者的止血以及凝血功能不全的原因,则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出血的症状。而且女性月经时候的月经量也变多,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血以及便血的症状。

  4、流血止不住

  常见的是皮下出血,也就是我们在血液病科中较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体内正常的数量为10万~30万,低于10万,对于有的人来说无碍。低于5万以下的就属于有生命危险了,你运动量大的话,能引起脑出血,甚至内脏出血,从而危及生命。

  5、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

  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昏迷死亡,还会造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是什么,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诊断,血小板减少的预防

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

做父母,真的是这世上最难、综合性最高、要求最严格的职业,没有之一。孩子是我们的软肋,而想保护好软肋,首先需要为自己打造一副铠甲,除了爱,我们要更懂得通过科学正确的医疗尝试来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医疗尝试,面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做父母的要淡定

血小板减少能治好吗_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注意哪些

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一、什么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血小板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伸出伪足。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大小不均,呈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形状,无核,淡蓝

Hash:fa852edf5e48f4d13223a4c9bac18a89e96ff0b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