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2 23:33:0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性粒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BY:大叔18岁 2024-07-02 23:33:06 1516 ℃

一、中性粒细胞介绍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

  正常参考值

  0.40~0.75(40%~75%);(1.80~6.30)×109/L

  临床意义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和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损伤、机体长期接触铅、汞、苯等;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长期接受放射线放化疗患者。

  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导致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

  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

  髓过氧化物酶特异性嗜中性粒细胞,即使在强在很少或没有这种酶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化学,这通常是由于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

  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

  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随着细胞吞噬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的紊乱引起的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导致大量的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和其他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细胞毒活性。在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它可以产生更多的氧代谢的阴离子,杀死细胞外寄生虫。

  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

  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粒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

  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通过对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是怎么回事的了解,我们在出现这样的症状一定配合医生的治疗对身体做好调理,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我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休息,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瘦肉或者肝脏进行调节。

四、中性粒细胞结构特点

  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µm。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人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枝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specific granule)。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 20%,电镜下颗粒较大,直径 0.6~0.7µm,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等,能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 80%,电镜下颗粒较小,直径 0.3~0.4µ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图片04: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Phagocytin)等,吞噬素也称防御素(defensin),具有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

什么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原因是什么

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就是身体发生了细菌感染,这是一定要查找具体的原因,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所以进行良好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配合医生进行良好的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检查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1)促白细胞生成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很多,如维生素B6、维生素B4、利血生、肌苷、脱氧核苷酸、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因此,初治患者可选用1~2种,每4~6周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数月仍

中性粒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偏低吃什么

中性粒细胞数值偏低考虑是服用其他药物造成的,再就是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中性粒细胞偏低常见疾病有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Hash:bb91782ac79ae887d80e0c83a8ac49886e468a8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