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16:1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要点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5:16:18 495 ℃

腰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要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重要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因在弯腰状态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要点

1、树立康复信心

因患病后的急慢性腰腿痛,下肢感觉异常,严重时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其实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非手术疗法有良好的效果,是大多数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只有少数经长期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肯定,或虽有一定效果但症状反复发作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少数因神经受压严重出现下肢肌肉麻痹、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当尽早手术;另外,少数病人症状急性发作,疼痛剧烈难忍,严重影响生活,估计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者,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术后近期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一项 20 年的术后随访调查发现,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率在85 %~90 %。

2、急性发病需卧床

在患病的急性期一定要少活动,减少腰屈伸的次数,病人最好绝对 卧床休息72小时。必要时可以戴上特制医用围腰,以增加腹压,保证腰椎的稳定性。但是,医用围腰不宜长期戴,以免造成腰肌萎缩

硬板床休息可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逐步消失,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高,站立时居中,平卧位时最低。仰卧时在腰部垫一小枕,侧卧时屈膝屈髋,卧床休息一般2~3周或更长时间,疼痛消失后在合适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若疼痛不复发,4~6周逐渐恢复轻体力工作,腰围保护时间根据病情一般为1~3月。

3、科学锻炼

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侧重增加腰背肌功能的锻炼,均在硬板床上进行。早期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方法有:①直腿抬高法:仰卧位,双手压于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坚持10~15秒,然后反复,可有效地防止神经根粘连;②五点支撑法:平卧,用头、双肘、双脚五点支撑,将臀部撑起,抬到最高位;③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双脚将身体全部撑起呈拱桥状;④三点支撑法:平卧,用头、双脚三点支撑,将臀背部撑起,臀部尽量抬高(颈椎病变病人除外);⑤飞燕式法:俯卧,头、双上肢、双下肢后伸,腹部接触床的面积尽量小,呈飞燕状。以上锻炼均每日3~4次,每次15~2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痊愈后应坚持半年以上。在病症没有发作的时候,活动不受限制,但一定要先热身,多做准备活动,运动中要正确用腰。在各种健身方式中,不用负重的游泳最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腰间盘突出的饮食注意事项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腰椎间盘突出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特别是在急性期卧床的病人,除活动减少外,消化功能也明显降低,胃肠蠕动较慢,故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肉及脂肪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可导致病情加重。

2、 腰椎间盘突出饮食需注意,应少食多餐,每日可吃4-5次。

3、如有咳喘病史,就少吃或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咳喘而使腰腿痛症状加重,这是腰椎间盘突出饮食注意事项之一。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有烟、酒嗜好应及时戒掉,以利早日康复。

5、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术前、术后及康复期都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木耳竹笋苹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大便不畅,晨起可喝淡蜂蜜水或淡水。

6、手术后能进食,首先以蔬菜水果为主,蔬菜放一点盐和油煮熟,吃菜喝汤;多喝新鲜的果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最好选用牛奶蛋黄酸奶等。少喝茶和咖啡。如果术中失血过多,饮食中适当加一点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豆腐等。少量多餐。

腰椎间盘突出自我保养的内容有哪些

1、首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好多人得这种疾病就是因为坐姿不正确,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合拢起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在双脚下面垫一个脚凳,这样膝关节略高出髋部,从而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不要做过与剧烈的运动,因为早晨刚起床身体的肌肉还没有活动开,突然运动的话是会引发腰痛的。另外一些细微的动作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洗脸的时候应该将一只脚放在矮台上面,穿鞋的时候不要半蹲,应该坐下穿。

3、如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上完厕所起身的时候,应该用手支撑在墙壁上然后再再站起来。

4、工作:避免劳动过度,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学习、劳动。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时而按摩腰腿部,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5、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6、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的5大危害

一、腰椎骨赘形成:骨赘多发生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在椎间孔的骨赘和后纵韧带上的较大的骨赘可压迫神经根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二、腰椎不稳和椎间盘变窄: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是指腰椎的三关节复合体中的椎间盘的后关节退变,均可导致相互间的影响,使得腰椎出现不稳,无法维持脊柱的稳定,椎体和关节突关节出现增生,最终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三、后关节退变与骨质增生: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一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及退变致椎间隙变窄、椎间盘松弛;另一方面,上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可使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增加神经根受压机会。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四、黄韧带肥厚钙化:慢性腰肌劳损可使黄韧带肥厚>1CM,椎板间黄韧带肥厚可使椎管狭窄而压迫硬脊膜囊,关节囊部黄韧带肥厚可压迫神经根,产生类似椎间盘突出的征象。

五、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造成的椎间隙狭窄、纤维环松弛后突、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和椎间关节的骨质增生都可造成椎管变小,使原来较小的椎管产生狭窄,属继发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可导致关节突骨关节炎腰椎不稳,这两者是退行腰椎滑脱症的主要原因,都会出现各种腰、腿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办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引起腰椎间盘盘突出的原因,腰椎间盘盘突出的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盘突出的保健措施

一、引起腰椎间盘盘突出的原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减低、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2.创伤约l/

腰椎间盘突出自测,腰椎间盘突出怎么自我判断,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下腰部正中线旁约1.5厘米处可有压痛,有时向下肢放射。在下肢的后方,坐骨神经走行的途径上也常有压痛点。正常人平卧床上,可将下肢抬高到与检查台平面成90°或接近90°角,而没有任何痛苦,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下肢

Hash:fd6fd13444af56782b036bf5995f31869f2d593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