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4:52:4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婴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BY:大叔18岁 2024-06-28 14:52:40 1139 ℃

一、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1、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

  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

  如果患者出现颅脑损伤的话,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并且还会出现肿的症状。

  4、脑缺氧

  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

  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

  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二、颅内压增高怎么办呢

  1、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3、降低颅内压治疗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

  4、激素应用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5、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6、脑脊液体外引流

  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7、辅助过度换气

  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三、婴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哪些呢

  1.一般症状 小儿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烦躁和易激惹,有的则淡漠或嗜睡,若有意识障碍脉缓,呼吸减慢,血压增高说明已进入脑疝前期,需做紧急降颅压处理,小儿颅内压代偿能力较成人高,颅压增高出现较晚,一旦失代偿则病情急剧恶化,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2.呕吐 约70%~85%的患儿有呕吐,此为颅内压增高或后颅窝肿瘤直接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所致,在部分患儿(约10%~20%)呕吐是惟一的早期症状,其中婴幼儿多见,呕吐可与头痛头晕伴存,呕吐并不全为喷射性,以清晨或早餐后多见,常在呕吐后能立即进食,其后又很快呕吐,少数患儿可伴有腹痛,早期易误诊为胃肠道疾患。

  3.头痛 70%~75%的患儿有头痛,幕上肿瘤头痛多在额部,幕下肿瘤多在枕部,主要是颅内压增高或脑组织移位引起脑膜,血管或脑神经张力性牵拉所致,头痛可间歇性或持续性,随病程的延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但当视力丧失后多明显缓解,婴幼儿不能主诉头痛,可表现双手抱头,抓头或阵发哭闹不安,对小儿头痛应引起重视,因为此年龄期小儿很少有功能性头痛

  4.视觉障碍 视力减退可由于鞍区肿瘤直接压迫视传导通路引起视神经原发性萎缩,更多是因颅内压增高出现视盘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水肿取决于肿瘤的部位,性质及病程,后颅窝肿瘤较大在脑半球者发生早且重,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或病程越长,视盘水肿越明显,儿童视力减退易被家长忽视,故有此主诉者不到40%,早年约有10%的患儿就诊时双目近失明或失明,本组2000例患儿中视盘水肿者占75%,视神经原发萎缩者为8.4%,视野改变者较少,鞍区较大的肿瘤可有双颞侧偏盲;视盘水肿后期可有视野向心性缩小,但小儿视野检查常不能合作。

四、如何治疗婴儿颅内压增高呢

  1、脱水剂 应用高渗药物在较短时间内由静脉注入,以迅速提高血液中的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及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中的一部分水分和一部分脑脊液渗入血液,再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整个脑组织缩小,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在高渗药物中,比较常用的有尿素甘露醇、山醇、高渗葡萄糖等。其中以甘露醇作用较强,且无反跳作用,故多选甘露醇为主要脱水剂。一般常用20%甘露醇0.5~1.0/kg/次,于15~3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

  2、利尿剂 强利尿剂可使病儿全身脱水,从而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又可使脑脊液生成减少,故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但效果不如高渗脱水剂。较重病儿或伴有脑疝现象时,同时采用利尿剂与脱水剂,可增强脱水作用,并减少其用量。临床上常选用呋喃苯胺酸(速尿)或利尿酸,前者用量为1~2mg/kg/次,静脉滴注,后者0.5~1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可用2~3次。

  3、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应用 能改善血脑屏障功能、降低毛细血管屏障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的生成,增加Na+、K+、Cl-的排泄而利尿,并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故对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认为地塞米松疗效较好,剂量0.1~0.5mg/kg/次,每日1~3次。氢化考的松用量为10~20mg/kg/日。

  4、强心甙类药物 能抑制脑室脉络丛细胞的Na+、K+及ATP系统,使脑脊液生成减少,尤以狄高辛作用最好,在使用时应按毛地黄量给药,之后给维持量。如剂量过小反可使脑脊液生成增加。

婴儿颅内压增高有哪些症状_如何诊断婴儿颅内压增高

一、婴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剧烈头痛颅内压增高时,由于脑膜、血管或神经受压、牵扯,或因炎性变化的刺激引起头痛。头痛开始时程度不重,以后进行性加重且较剧烈,甚至有撕裂样感觉,清晨多较重,常因咳嗽或用力而加剧。婴幼儿因颅缝裂开、前囟膨隆,起到缓冲作用,头痛不如儿童与成人明显,又因不能自诉,病

颅内压增高是病嘛,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

一、颅内压增高是病嘛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当儿童颅缝闭合后或成人,颅腔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毫升。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由于颅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

婴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3、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6、脑脊液体外引流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Hash:a4fbdedd865c98b21c13c58c0d20fe7a0e819e4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