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0:20:4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土茯苓是什么,土茯苓可治疗哪些疾病

BY:Karima 2024-06-03 00:20:42 1863 ℃

一、土茯苓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土茯苓猪肉

土茯苓100克,猪肉100克,料酒精盐味精段、姜片、酱油各适量。将土茯苓去杂洗净切片;猪肉洗净切片。锅烧热放入肉片煸炒干,烹入酱油煸炒几下,加入适量水、料酒、精、葱段、姜片,用文火炖至肉熟入味,投入土茯苓烧至入味,点入味精,出锅即成。功效:除湿解毒

(2)土茯苓炒猪肝

土茯苓100克,猪肝250克,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姜丝、猪油各适量。将土茯苓去杂质,洗净去皮切片;猪肝洗净切片。锅烧热加猪油,油热下葱姜煸香,放入猪肝煸炒,烹入酱油煸炒,加入适量水、料酒、精盐、炒至猪肝入味,投入士茯苓炒至熟入味,点入味精,出锅装盘即成。功效:补益气、利关节。

(3)土茯苓粥

鲜土茯苓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土茯苓去杂质,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锅内放入粳米和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土茯苓烧至熟烂,加入适量白糖搅匀,出锅装碗即成。功效: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

(4)人参地黄炖蜜糖。

人参15克,生地黄90克,土茯苓60克,蜜糖30克。生地黄洗净,切成小粒;土茯苓洗净,碎成小粒。上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汤约1碗半,用炖盅盛装。人参洗净,切片,放入盛有生地黄、白茯苓汤的炖盅内,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4小时,取出待稍凉,加入蜜糖溶化后饮用。功效: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5)土茯苓炖龟。

土茯苓30克,乌龟1只,精盐适量。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将土茯苓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将药汁、龟肉、精盐入锅,加水适量,共炖至龟肉熟停火即可。肝炎患者每日可食月j1~2次,食肉饮汤。连炖8~10次,每日炖食1次。功效:可滋阴养血、解毒利湿,适合于慢性肝炎患者作食疗之用。

(6)土茯苓鸭肉汤。

鸭肉90克,桂枝9克,大料6克,土茯苓15克。把全部用料洗净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鸭肉酥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功效:利湿解毒、通利关节,治梅毒性关节炎属于湿毒痹阻者,症见关节肿胀钝痛,痛有定位,夜间疼痛加剧,身重倦怠,小便短小,舌胖苔垢,脉沉而濡。

二、土茯苓基本信息

土茯苓简介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500px,宽1.2~125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基出脉3~5条;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肿,瘰疬,疥癣。

主要特征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二种不同的药物,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土茯苓是常绿攀缘状灌木。

三、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 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食疗作用

味甘、淡,性平。有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土茯苓的药理作用

1、免疫和抗炎

土茯苓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2、解毒

土茯苓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肿瘤作用

1、对大鼠膀胱化学致癌的影响实验动物雌Wistar大鼠,体重70-110g,致癌剂N-J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BBN),实验时以20%乙醇将BBN原液配成36%的溶液。正常对照组:在*浅麻醉下,单纯以溶剂(20%乙醇)0.25ml经导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对照组:36%BBN溶液0.25ml(90mg)ig,每周2次,共12wk、每只鼠BBN总剂量2.16g。土茯苓组:BBN处理同病理对照组,以每lkg含120g土茯苓干粉的饮食饲养。至wk30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膀胱、输尿管、肾盂,肾、肝和脾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土茯苓组对BBN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因此在使用该品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

2、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取性Wistar大鼠,8wk龄,ipAFB1(280ug/kg,6次/wkx2)作肝癌启动动剂。2wk后,施以促癌程序:给含0.015%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wk,在wkl末,切除大鼠肝中叶和左外侧叶。10d后,断颈处列大鼠,肝脏取材作r-谷氨酰转肽酶(r一GT)染色。大鼠从注射AFB1前10d起,至停注AFB1后3d止,进食含受试物饲料。结果,大鼠肝癌前病变r一GT染色阳性肝细胞灶,土茯苓组(饲料中含377.7g/kg)的病灶也稍少,且显着小于对 组。提示土茯苓对预防肝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对棉酚的解毒作用

采用土茯苓水煎剂(剂量:每鼠每日相当生药1g和0.5g两种),土茯苓稀醇制剂(剂量:相当生药1g和2g),土茯苓粗黄酮(剂量:50mg和100mg),土茯苓多糖(剂量:0.5ml和1.0ml),硫酸亚铁(剂量8mg),每组用药3d后分别igl次纯棉酚650mg/kg、850mg/kg和100mg/kg,观察解毒作用。结果,土茯苓水煎剂、稀醇制剂和粗黄酮均具有拮抗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P<0.05,P<0.001和P<0.001)。一般棉酚中毒时可用硫酸亚拮抗,但能影响抑精作用。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

四、土茯苓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治疗:土茯苓2两(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6天。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1两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1.5~2两,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8两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3、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4、 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肚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土茯苓适合人群

肾阴虚者慎服。

土茯苓食物相克

服时忌茶。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医用,土茯苓性状,土茯苓煲汤

一、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

常见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有哪些吃法

一、了解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常见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_土茯苓与茯苓有哪些吃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还是非常多的,不管是疾病治疗还是用法上都是有非常多区别的。

Hash:7d9fb344dd63dd59caf215fd14651f9f2e4dca9f

【声明】本文由用户Karim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