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5 02:16:1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宝宝喝中药,四点很重要

BY:大叔18岁 2024-07-25 02:16:17 1559 ℃

由于中药的作用明显,并且副作用较小,因而许多家长非常青睐中药。但是,小宝宝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并不领情,不是哇哇大哭就是把药吐了。不过也难怪,有的中药太苦了,就是成年人喝着也难受。那么宝宝喝中药要注意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如何让宝宝乖乖喝中药

1、掌握温度去苦味

人的舌头味感与汤药的温度有关。当汤药温度在37摄氏度时,味感最苦,高于或低于37摄氏度,苦味就会减弱。但汤药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管,因此,等汤药温度降至37摄氏度以下时,再给孩子饮服。即便如比,汤药的气味和口味依然还是很浓烈,这时让孩子含一小块冰,既不影响药物吸收,也可缓解口腔中的苦味。

2、转移孩子注意力喂药更方便

让孩子不定时的在玩耍中喂药,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忘记药的苦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喂服需要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0℃—30℃之间为佳。若温度过低,会伤害小儿脾胃,引起腹痛;温度过高,又易防烫伤小儿的食道

3、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

“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4、煎药量够喝量就行

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孩,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的孩子,分两次服用即可。

5、加糖分热证寒证

为了让宝宝能乖乖喝下中药,家长往往会给孩子的中药里加入一些白糖去苦味。但是,中药加糖也要分证,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6、生姜可止吐

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宝宝喝中药四点很重要

一、“浓煎”很重要

儿童服中药要以“浓煎”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浓煎”可不等于“久煎”,因为久煎可能会造成部分中药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 。例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类药,药味芳香易挥发,久煎易失去解表疗效。浓煎方法为: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持续15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倒出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经验的家长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好)。

二、注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岁以后家长就省心多了,分两次服用即可。

三、加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好不加糖。由于红糖味甘易生湿,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腻湿热患儿更不能加。患有寒证疾病的患儿药物中可加适量红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四、生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重要也是常见的一点,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拒绝吃药就捏着鼻子灌,这样很容易呛到宝宝。

中药加糖会影响到药效吗

中医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凡是舌苔厚腻者,或腹胀中满、湿热内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疾病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中药也不适合加糖,糖属温性,会降低中药的疗效。

其实,想要中药不苦,有另外的方法。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等到药液温度降至温热、不烫嘴的时候饮用,因为这个时候苦味最轻,也更容易下口。

另外,中医认为,煎中药要用专用的器皿,最好用砂锅、砂罐,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性好,忌用铝、等器皿。

加糖一定要慎重

当家长们看见孩子哭闹不喝“苦药”时,就想到了加糖。其实,在每个方剂中,组成的药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类也具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例如,糖具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胃痛 病证,因此中医也把糖类作为一味中药。

老中医提醒,如果是“快病”,偶尔少量加些糖没有关系,如果是胖、痰湿体质的孩子就要注意了。长期服用会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

如何喂宝宝喝中药

1、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

2、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

3、4~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4、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可以采用被动喂药法。首先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被动喂服中药时,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儿童服用中药的禁忌

1、不宜乱用滋补药品

中药里有不少能对身体起到滋补作用的药材,例如枸杞人参灵芝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滋补品,不少家长会用这些药材做成食疗给小朋友吃,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儿童是不宜过量食用这些滋补药材的,因为儿童体内的阴阳较为平衡,大多数小孩都属于平和体质,一旦乱用滋补品就容易伤及脏腑。

2、不用药性猛烈药材

太寒、太热、太苦、太辛中药是不宜让小孩服用的,这是因为小朋友的内脏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五脏六腑都比较娇嫩,如果使用了这些药性猛烈的中药材就容易对身体内部器官造成伤害。药性猛烈的常见药材有薄荷黄连茯苓麝香等。

3、警惕药材里的有毒物质

近些年,有关中药伤肝的新闻并不少,大多数中药材里都含有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对肝脏是会造成伤害的,大人服用了这些含有伤肝物质的药材后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给小孩服用的中药里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宝宝中药灌肠的好处,宝宝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相信大家对于中药灌肠这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它对于治疗很多种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当宝宝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之后,如果我们不想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也可以通过中药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也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非常的小。那么宝宝中药灌肠有

中药探究,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育儿

我们都知道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因为中药的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我们有很多的疑问,就是小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喝中药治病呢?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然的话对孩子的身体影响也是不好的。宝宝多大可以喝中药中药的治疗,无形

宝宝中耳炎吃什么药 宝宝生病要按医嘱服药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小儿患有中耳炎后,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一生,因此对于小儿中耳炎问题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治疗。

Hash:649f51055dfd23e45d1883b03380efa0891f10d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