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种疾病,家长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脑膜炎和脑炎分不清楚,以为这是一种病。其实严格来讲,这是两种疾病,不过都属于中枢系统感染疾病。
脑膜炎和脑炎最大的区别就是感染的部位不同,正像疾病的名字一样,脑膜炎是大脑表面的包膜发生炎症,临床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如果及时治疗,愈后比较好。
脑炎是大脑实质的炎症,临床症状相对较重,主要表现为昏迷、抽搐等,有时即使及时治疗,也可能会有后遗症。
脑膜炎首先是发烧,孩子的耐受性比成人好,有的时候可能热度已经达到39摄氏度以上,仍旧在活蹦乱跳。不过如果在发烧的情况下,还伴随持续的精神状态差、想睡觉就要引起重视了。即使在体温下降后,还是想睡觉的话,最好到医院就诊。
其次是头痛,这种疼痛是持续性的,而且还有喷射性呕吐,而非咳嗽或恶心以后的呕吐,或者是有抽搐,也请及时就医。
虽然脑炎有诸多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真正确认,还是需要腰椎穿刺。虽然现在医学科学进步了,有很多的技术手段,如脑电图、CT、磁共振等可以用于诊断,但是目前为止,腰椎穿刺仍旧是确诊必不可少的手段。
专家表示,许多家长可能不理解,因为腰椎穿刺确实有一点痛,家长觉得没必要做。其实这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引发脑炎的原因。目前为止,诱发脑炎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归结为四类,即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前两者是最常见的。
细菌和病毒的治疗办法是不一样的,分别要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的药物,如果没有确证,贸然用药,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也是一种药物滥用。
家长不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误认为腰椎穿刺是抽骨髓。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手段,腰椎穿刺只是取2至3毫升的脑脊液,主要成分是水,有微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等。而抽骨髓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一种手段,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腰椎穿刺后平躺1至2个小时,就能重新产生这些脑脊液了。
在临床上,许多家长会把发烧抽搐认为是高热引起的,而最终耽误了脑炎治疗。其实到底是脑 炎还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可从三个方面去初步判断。首先是年龄阶段很重要,一般6个月至6岁之间的孩子,发烧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是高热惊厥。但是如果是7岁以上的大孩子,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就要考虑是其他原因,尤其是脑炎引起的。
其次是抽搐后的恢复情况,如果是高热惊厥引起的,一般抽搐之后可以很快恢复。如果是脑炎引起的,这种抽搐会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而且还会有持续的意识状态改变,如昏睡等。
最后是家族史,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年幼时有过高热抽搐的,则临床上会更多考虑是高热惊厥引起的抽搐。
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森林脑炎病毒属于虫媒病毒乙群,为RNA病毒,可在多种细胞中增殖,耐低温,而对高温及消毒剂敏感,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人群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
脑炎治疗后可出现的后遗症有很多,具体要看炎症的轻重,一般患者会遗留有:肢体运动障碍,或是智力障碍,还有失语、吞咽困难等,这些对患者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方法来改善这些后遗症。
其实脑炎有两种,一种是病毒性脑炎,另外一种是细菌性脑炎,各自所出现的后遗症是有所不同的,具体表现如下:
①表现在语言上,如出现失语,说话不利落迟钝,或是出现吞咽困难,耳聋、癫痫等神经系统上的损害。
②出现记忆力减退现象,或是导致痴呆、智力低下、哭笑无常、兴奋多动等一些精神上的异常和认知功能的异常。
③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现象,如多汗、流口水等。
细菌性引起的脑炎也可导致不少后遗症,如严重的可导致意识障碍、失聪,视力出现障碍,或是导致癫痫、脑积水等,而较轻的后遗症,可导致患者出现学习困难、或是一侧听力消失,复视等现象。
可见不管是细菌性脑炎还是病毒性脑炎,后果都是严重的,所导致的一些后遗症,对于患者的生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因脑炎而出现的一些后遗症患者,要及时做一些康复训练,改善后遗症,以把危害减到最小。
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 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一、脑炎与脑膜炎如何区分关于这种疾病,家长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脑膜炎和脑炎分不清楚,以为这是一种病。其实严格来讲,这是两种疾病,不过都属于中枢系统感染疾病。脑膜炎和脑炎最大的区别就是感染的部位不同,正像疾病的名字一样,脑膜炎是大脑表面的
确诊脑炎的腰椎穿刺不是“抽骨髓”虽然脑炎有诸多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真正确认,还是需要腰椎穿刺。
一、什么是脑膜炎呢脑膜炎是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
【声明】本文由用户Niss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