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12:11:5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脊髓肌萎缩诊断治疗

BY:大叔18岁 2024-08-16 12:11:54 731 ℃

脊髓肌肉萎缩症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患者近端肌肉对称性、进行性萎缩无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第二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6000~1/10000,若夫妻双方生过一个SMA患儿,则再生患儿的概率为25%,生无症状的携带者的概率为50%,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25%。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脊髓肌萎缩诊断治疗

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该病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与受累肌相应。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临床上此类病人较少见,我康复治疗中心对已发现的几例病人进行归纳总结,在治疗该病上采用多年科研结晶和中药独特药理作用,民间验方与现代科学配方为一体辨证论治,让每位患者得到一人一方随时调整的最佳治疗效果,促进肌细胞液循环,疏通和改善局部营养,刺激干细胞原位再生,恢复肌细胞的功能,专业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各种肌肉疾病,临床疗效取得了很大进展。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 目前西医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为对症治疗,防止畸形,控制肺部感染.可试用氨基酸制剂、核酸制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士的宁及神经生长因子。给予高脂肪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脊髓肌萎缩的疾病诊断

一般在本病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其母均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此与母亲血液中抗Ach受体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有关。一般于出生后即表现吸吮困难、哭声无力、四肢运动减少等症状。多数患儿于2~6周内症状逐渐好转,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2.先天性肌张力不全(Oppenheim病) 出生后出现肌张力低下,未见肌肉萎缩,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均无异常。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一般在SMA-Ⅱ、Ⅲ型患儿中需注意与Duchenne型或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进行鉴别。后者几乎均有假性肥大征象,其血清CPK极高,特别在病程的早期阶段,EMG和肌肉活检均呈肌源性损害,故一般鉴别并不困难。SMA-Ⅳ型易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和多发性肌炎等混淆,但从临床表现、血清酶学、 EMG以及肌肉活检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也不难区别。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概述

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变性限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肌萎缩和肌软弱,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

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与受累肌相应。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临床上此类病人较少见,我康复治疗中心对已发现的几例病人进行归纳总结,在治疗该病上采用多年科研结晶和中药独特药理作用,民间验方与现代科学配方为一体辨证论治,让每位患者得到一人一方随时调整的最佳治疗效果,促进肌细胞血液循环,疏通和改善局部营养,刺激干细胞原位再生,恢复肌细胞的功能,专业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各种肌肉疾病,临床疗效取得了很大进展。

脊髓性肌萎缩症症状

1、SMA-Ⅰ型 亦称Werdnig-Hoffmann病。约1/3病例在宫内发病,其母亲可注意到胎动变弱。半数在出生1个月内起病,几乎所有病例 在5个月内发病。发病率约为1/10000出生婴儿,男女发病相等。多于出生后不久即表现肌张力低下,肌无力以四肢近端肌群受累为主,躯干肌亦无力。患儿吸吮及吞咽力弱,哭声低微,呼吸浅,可出现胸廓反常活动。翻身及抬头困难。腱反射消失。触诊可发现四肢肌萎缩,但常被皮下脂肪掩盖。眼球运动正常。括约肌功能正常。可见舌肌萎缩和束颤。10%病例可有关节畸形或挛缩。本型预后差。约95%死于出生后18个月。

2、SMA-Ⅱ型 发病较SMA-Ⅰ型稍迟,通常于1岁内起病,极少于1~2岁起病。发病率与SMA-Ⅰ型相似。婴儿早期生长正常,但6个月以后运动发育迟缓,虽然能坐,但独站及行走均未达到正常平。1/3以上患儿不能行走。20%~40%患儿10岁以前仍具行走能力。多数病例表现严重肢体近端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而呼吸肌、吞咽肌一般不受累。有1/3病例面肌受累。50%以上病例可见舌肌及其他肌肉纤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多数可活到儿童期,个别活到成年。

3、SMA-Ⅲ型 又称Kugelberg-Welander病。一般于幼儿期青春期起病,而多数于5岁前起病。起病隐袭,表现为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早期大腿及髋部肌无力较显著,以致病孩行走呈鸭步,登梯困难,逐渐累及肩胛带及上肢肌群。脑神经支配的肌群通常未受累及,但可出现面肌、软腭肌无力。眼外肌正常。约 1/4病例伴发腓肠肌假性肥大,此几乎均见于男性患者。半数患者早期可见肌束颤动。弓形足亦可见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正常。本型预后良好,尤其是女性患者。生存期通常能达到成年,许多患者能有正常寿命。表现较严重病例往往为男性患者。本型血清CPK可有不同程度增高。EMG除呈神经源性改变外尚可与肌源性损害混杂存在,因此须注意与肌营养不良症鉴别。

4、SMA-Ⅳ型 统称成年型SMA。发病年龄为15~60岁,多见于35岁左右。起病和进展均较隐袭,但亦有呈进行性加重或相对静止的病例报道。本型预后相对良好,行走能力常可保持终生。发病率小于0.5/10万。本型中约1/3病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进展速度稍快,约5年后丧失跑步能力。尚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类型,则一般表现更加良性病程。另一种类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又称脊髓脑干型SMA(Kennedy病),其发病年龄不等,但常于40岁前发病。早期表现痛性肌痉挛,可先于肌无力前数年出现。近端肌无力常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肩胛带肌、面肌及延髓支配诸肌。下面肌及舌肌可见束颤。数年后可出现吞咽困难 呐吃。约50%病例合并一些内分泌功能障碍,表现男性乳房女性化及原发性睾丸病变。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一些症状只是,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这个疾病的症状会更加了解。面对一些疾病的时候,可能会显得很束手无措,但是一定要懂得坚持下去,还有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

如何区别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ProgressiveSpinalMuscularAtrophy)是一种遗传病病变的原因是支配肌肉活动的脊髓里的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使到肌肉萎缩一般婴儿出生后3到6个月便发现肢体及颈项无力仰卧时婴儿的姿势有如青蛙姿式也不会自己坐起来四肢无力是以脚部较为严重通常脸部肌肉没有受到影响多数患者病情日趋严重以致吞咽困难口流唾液有些还有手指震颤和舌头纤颤由于牵连胸部肌肉影响呼吸和染上肺炎加剧馋格巴二氏症原名为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又叫多发性神经根炎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病因病理 (1)可能收感染或异体蛋白诱发自身免疫性性疾病又叫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2)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尿毒症血卟啉病痛风等 (3)营养障碍:如脚气病糙皮病维生素B12缺乏、慢性酒精中毒等等 (4)化学药物及物品:如呋喃类、异烟肼磺胺类等药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甲醇及某些重金属 (5)感染性疾埠如麻风布氏菌病流感麻疹白喉等 (6)结缔组织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7)遗传:如遗传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进行性肥大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常累及颅神经有时也侵犯脊膜、脊髓和脑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病人在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上呼吸道胃肠胃道感染症状能常亚急性起勃始症状轻而局限3-5天内达到高峰主要症状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异常和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瘫痪常自下肢开始很快扩展到上肢和躯干并可累计颅神经瘫痪为松弛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呈对称性分布但皮肤反射很少影响锥体炎征阴性 重病例可有四肢瘫痪肋间肌和膈肌无力引起呼吸无力甚至呼吸麻痹颅神经中以面神经最常受累表现为两侧周围性面肌瘫痪其次为外展、动眼、舌下、副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等颅神经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以肢体远端较为明显也易发生于面部客观检查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或轻度减退多数病例肢体或全身性肌肉的自发性疼痛压痛或由牵拉而诱发疼痛肢体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出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营养障碍括约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分离现像多在病程第3周时蛋白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有的患者其它表现都很典型而脑脊液蛋白不增高或有淋巴经胞增多本采自行缓解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时展迅速早期颅神经即受影响四肢瘫痪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预后不良

脊髓性肌萎缩是什么,脊髓性肌萎缩的预防

脊髓性肌萎缩症不是大家非常了解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被称为是肌萎缩症,是因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导致脊髓性肌萎缩的原因和染色体隐性遗传有直接的联系。这种疾病在儿童当中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接受治疗和预防,下面来了解一下脊髓性肌萎缩是什么?脊髓性肌萎缩

脊髓性肌萎缩症状,脊髓性肌萎缩疾病的病因

一、脊髓性肌萎缩症状诊断一、症状1.SMA-Ⅰ型亦称Werdnig-Hoffmann病。约1/3病例在宫内发病,其母亲可注意到胎动变弱。半数在出生1个月内起病,几乎所有病例均在5个月内发病。发病率约为1/10000出生婴儿,男女发病相等。多于出生后不久即表现肌张力低下,肌无力以四肢近端肌群受累为主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状,脊髓型肌肉萎缩如何确诊呢

脊髓性肌萎缩的发病机理为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及脑干运动核变性及数量明显减少,但无神经细胞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

Hash:431cd55df16c6111ec06f6cf1ac32ad69c7f610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