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1:32:5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自行注射胰岛素须防低血糖

BY:大叔18岁 2024-08-15 11:32:57 1385 ℃

越来越多的糖友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做好胰岛素注射管理是确保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很多糖友缺乏胰岛素治疗的知识,或不了解低血糖的危险和应急处理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问必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对你们的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为什么打了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

一、胰岛素致低糖的诱因:

1、胰岛素使用不当

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一般来讲,注射胰岛素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早上空腹血糖偏低,是晚餐前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影响到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所以,应该把晚餐前的胰岛素使用量减少,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呕吐、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通常初始剂量比实际需要量小,以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后可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一般观察3~4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一天不超过8个单位。如果血糖偏低,尿糖阴性,应及时减少用量。

2、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

其次是注射方式不正确;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然而,调查显示,41%的糖尿病患者因在同一部位过于频繁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硬结。30.6%的患者在腹部注射时未捏皮, 如果使用的是8mm的针头,这可能造成肌肉注射的危险。还有近14.5%的患者选择在自己疼痛感较轻的部位注射,而不是按照药物起效的时间、特性来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3、注射后不调整饮食运动

再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进餐,并且要有一定的主食量,不进餐,就不注射胰岛素。在胰岛素相对过多,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血糖降低,可诱发低血糖反应。

因此患者应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开始运动。较大活动量应在运动前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包括口服降糖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不要过大,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

自行注射胰岛素须防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因素多

1.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后需等候20~30分钟再进餐。患者此时如果做家务,一旦活动过量会导致低血糖。

2.有些患者测得血糖偏高,迅速增加胰岛素注射量、减少饮食量及加大运动量,造成下一餐前低血糖。

3.预混胰岛素(30R、50R)是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悬液体,注射前应充分混匀。混匀不充分会造成短效胰岛素注射比例增加而引起低血糖。

4.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有每毫升含40单位或100单位两种规格。误用每毫升40单位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取每毫升含100单位的笔芯胰岛素,可造成注射剂量加大,引起低血糖。

5.胰岛素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可造成局部皮肤增生或因萎缩出现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在硬结的部位注射会加大胰岛素的用量,而相同剂量注射到无硬结部位则可造成低血糖。

6.针头若插入肌肉,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严重时引起低血糖,所以皮肤较薄的患者需捏起皮肤注射。

7.肢体运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如患者早上骑车或锻炼,胰岛素注射不应选择大腿部皮肤;如患者是下午打乒乓球,应避免在上臂注射。

发生低血糖应及时救治

发生低血糖时,糖友会出现强烈的饥饿感心慌手抖、出汗、头晕无力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易导致昏迷,甚至发生死亡。当患者有上述症状时,应自测指尖血糖,并及时处理。

果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但不伴有意识障碍,可自行进食含有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含糖饮料,如3~4片含糖苏打饼干、1/2杯(125ml)果汁碳酸饮料(非低糖低脂型)、1杯(250ml)牛奶、6~7颗糖块或两汤匙蜂蜜均可。进食完含糖食物等待15~20分钟,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血糖是否上升。如果血糖仍然低于3.9mmol/L,应再次服用含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直到血糖>3.9mmol/L,低血糖救治后1小时须再次测血糖。如一周内无明显原因出现两次低血糖,应及时就医。

注意低血糖的危害

糖尿病的患者知道患上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血糖,不能升高,另外还需警惕低血糖出现,出现低血糖也是比较危险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在身边放点或是带点饼干或是糖果等,出现低血糖现象时赶快吃点,缓解低血糖症状,以免引起危险。

低血糖比糖尿病更可怕

本来没有糖尿病的老人,却因偏信假广告,乱投医乱服药,结果昏迷抽搐,命悬一线,幸而及时送医,才逃过一劫!专家指出,现在人们比较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 其实,低血糖症可能比糖尿病更可怕。一般情况下,出现低血糖症引起的头晕出冷汗、感觉饥饿时,应快速吃些甜品。如果出现昏迷,身边的人应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医院急救

近日,74岁的陈伯因听到一则广告,称某药品“包治百病”,于是前去“惠顾”。老人在8月5日晚上吃了药后,没多久就开始冷汗淋漓、直翻白眼,家人呼之不应,拨120后送到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陈伯血糖奇低,马上给他静脉推注50%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并同时静滴葡萄糖。陈伯逐渐清醒,但没多久又癫痫发作,腿部抽搐,头部后仰,嘴巴紧闭,两眼上翻,口中喷出白沫,尿失禁,发作持续了2分钟,经医生一番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专家分析称,陈伯本来没有糖尿病,完全不需服用降糖药,却因为相信非法广告而乱服了降糖药,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一般一次只服一片,而陈伯一次就服了六片,不出事才怪!

严重低血糖损害脑细胞

专家介绍说,糖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血糖过高,即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其实,低血糖症有时比糖尿病更可怕,因为发生低血糖症时,机体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特别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大脑由于缺乏糖提供能量,会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甚至会出现昏迷。

专家指出,在社会经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容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科学地服降糖药物,切忌自我治疗或随意更改服药剂量。如果没有糖尿病,就不能乱服降糖药,以免发生低血糖症。

专家提醒说,一般情况下,发生低血糖症时,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感觉饥饿,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这时应快速给患者吃些食品,最好是甜食;如果出现昏迷,不能干等着以为患者过一阵会自己苏醒,而是应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急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糖症,其脑细胞可出现永久性损伤,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或直接死亡。

低血糖的急救法

一、主因

低血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过低而发病。正常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脑细胞因缺乏能量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血糖越低,病情来得越快,持续时间越久,症状越突出,甚至可发生昏迷。急救不及时可死亡或遗留脑损伤

二、判断

1.自发性:多见于饥饿时,出现肌体无力,定向力减退或消失,精神异常,抽搐,视力减退,昏迷。

2.内分泌性:胰岛素分泌过多。

3.肝源性:因肝病使肝糖原合成、血糖分解障碍。

应性:多在食后2~5小时发生。

5.诱发性:服胰岛素、磺胺类药、降糖药、杨酸、保泰松氨基酸心得安、美加明或长期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者。

三、 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四、预防措施: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 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最常见原因)和非药物诱导。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

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3)癫痫症状:

低血糖发展至中脑受累时,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抽搐,发生癫痫或癫痫样发作,其发作多为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当延脑受累后,患者可进入昏迷,去大脑僵直状态,心动过缓体温不升,各种反射消失。

(4)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受累症状:

皮层下中枢受抑制时,神智不清,躁动不安,痛觉过敏阵挛舞蹈动作,瞳孔散大,甚至出现强直性抽搐,锥体外系与锥体束征阳性,可表现有偏瘫轻瘫失语单瘫等,这些表现,多为一时性损害,给葡萄糖后可快速好转,锥体外系损害可累及苍白球,尾状核,壳核及小脑齿状核等脑组织结构,多表现为震颤,欣快及运动过度,扭转痉挛等。

(5)小脑受累表现:

低血糖可损害小脑,表现有共济失调,运动不协调,辨距不准,肌张力低及步态异常等,尤其是低血糖晚期常有共济失调痴呆表现。

(6)脑神经损害表现:

低血糖时可有脑神经损害,表现为视力及视野异常,复视眩晕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7)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低血糖晚期常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而致肌萎缩与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肌无力或 肌颤等,临床上曾有低血糖患者发生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型感觉异常者,还可有周围性刺激与灼痛性改变等,这与其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胰岛素瘤引发的低血糖所致肌萎缩与肌炎有关,低血糖性周围神经病变还可致足下垂,手足细动作失灵,如不能写字,不能进食,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

(8)器质性病变所致低血糖表现:

最常见于胰岛素瘤性低血糖,约70%为良性腺瘤,直径0.5~3.0cm,多位于胰尾部,胰体部与胰头部的发病情况相似,多为单发,增生次之,癌瘤较少见,如为癌瘤多有肝及邻近组织转移,国内胡立新曾报告一例多发性胰岛素瘤,共有7个,胰头1,胰体2,胰尾4,大小不一,直径为10~50mm,最小的有报告为1mm,称为微腺瘤手术时不易被发现。

胰岛素低血糖症状有什么

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维持在4.4以上,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儿童,血糖控制水平“宁高勿低”,以预防症状性低血糖及无知觉低血糖。预防低血糖疾病。

自行注射胰岛素须防低血糖

在胰岛素相对过多,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血糖降低,可诱发低血糖反应。混匀不充分会造成短效胰岛素注射比例增加而引起低血糖。误用每毫升40单位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取每毫升含100单位的笔芯胰岛素,可造成注射剂量加大,引起低血糖。在硬结的部位注射会加大胰岛素的用量,而相同剂量注射到无硬结部位则可造成低血糖。

如何预防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

如何预防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全球数以百万的糖尿病人每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防范心脏病、失明等并发症,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最可靠办法,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不当极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注射前仔细核对药名和剂量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胰岛素,注射前应该

Hash:6faa65071c23208a2131218fd4a0a58c4d266c1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