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4:14:5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避孕药的危害大吗,什么是避孕药,避孕药的发展史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4:14:50 324 ℃

一、什么是避孕药

  避孕药(contraceptive drugs)一般指口服避孕药,有女性口服避孕药和男性口服避孕药。它的避孕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使精卵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避孕目的的一种药物。

  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20多年的使用经验,对于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女性愿意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避孕,而有些则不想使用。避孕药自1960年开始使用,而世界上采用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约有约有7500万。长期以来,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对复合避孕药有误解和担忧。原因可能因为早期的长效避孕药以及紧急避孕药造成的副作用较大,而很多民众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避孕药,1980年代起,中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让人们形成了“节育器最有效”的观念;中国和日本为了防止大肆蔓延的性病宣传避孕套是最安全的手段,却混淆了防性传播疾病和防止意外怀孕的安全性。

二、避孕药的发展史

  如今,世界上许多妇女认为避孕药是最有效的、可逆的、使用方便的避孕方式。当然,科学家仍在继续寻找新的更好的方法。

  任何避孕方式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珍珠系数来衡量。它是指100名妇女一年内所可能发生的妊娠率。珍珠系数越低,可靠性越强。若PI为1,指的是,如果100名妇女使用一种避孕方式一年,有1位发生意外妊娠。此表显示了不同避孕方式的珍珠系数。Implanon珍珠系数<1,与绝育相比,是目前最可靠的、可逆的避孕方式。许多人认为避孕药的历史始于这位先生, Russel Marker。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美国药剂师,他认为从动物身上获得黄体酮很不合算,因为要得到1mg 孕酮,需要2500头孕猪的卵巢。那时已知道,在某一处吃草的澳大利亚绵羊不容易怀孕,究其因是与一种植物苜蓿clover有关,另外,二战中吃郁金香茎的荷兰妇女也不容易怀孕。 根据以上经验,Russel Marker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从植物提取的甾体激素。20世纪30年代,他终于发现,一种被妇女用来减轻痛经的墨西哥植物,这种植物的根含有高浓度的甾体皂甙(steroid sapogenins)。当他在墨西哥从这些甾体激素中提取出孕酮时,即成为避孕药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被用作生产孕激素去氧孕烯(desogestrel)的原料。 也有很多人不认为Russel Marker是避孕药之父,但肯定的是,他的工作对避孕药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Gregory Pincus是研究口服避孕药的先驱。他被许多人认为是真正的“避孕药之父”。20世纪50年代末,他在Puerto Rico做了一项研究,由于他知道他的实验不能有妊娠的风险,他采用的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剂量很高。事实上他完成了他的研究并且未发生一例妊娠。1960年,第一粒口服避孕药丸-Enovid,被介绍到美国,不久,1961年到欧洲。虽然他的第一粒高剂量的甾体激素(含150μg雌激素)药丸有很高的避孕效果,但当时他的研究没有发现副反应。

  避孕药的历史分两个主要趋势,一方面使雌激素剂量降低,另一方面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制剂以使孕激素剂量降低,同时保持其高效性,良好的周期调控,而副反应发生率低。

  (1)雌激素剂量减低。为了降低副反应,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从最初的每片150μg逐渐减至20-35μg,称为低剂量避孕药,最新的甚至只有15μg。原因如下:有提示雌激素剂量与栓发生有关,已显示雌激素剂量与凝血机制的改变程度相关,许多不严重但却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的副反应,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主要由雌激素引起。

  (2)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雌激素剂量减少的同时,孕激素的剂量也在减少,高效孕激素的产生使之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孕激素剂量与动脉疾病发生率相关,即使是低剂量,这些老一代的孕激素仍对胆固醇LDL、HDL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以上原因导致更多的研究去开发新的孕激素,从而改善OC对脂代谢的影响。已证实孕激素的雄激素作用越强,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越大。

  所以,避孕药最初40年的发展主要是在提高安全性方面。降低雌激素、孕激素的量以减少副反应,同时发展新的孕激素制剂以使总的孕激素量减低。减少雌激素剂量的原因:较高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他的副作用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等。开发强孕激素活性及低雄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原因:雄激素活性高的避孕药容易引发动脉疾病。

  60年代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雌激素剂量逐渐被降低,从150μg到低于50μg,甚至到15μg。已证明,与老一代的孕激素配伍,雌激素成分低于30μg则不能达到安全避孕的目的,与高选择性孕激素去氧孕烯配伍,使减少雌激素剂量成为可能。资料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象不包括孕妇,妊娠妇女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是低剂量口服避孕药的2倍。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口服避孕药血栓疾病的风险:雌激素剂量越高,风险越高;与不同类型孕激素配伍,雌激素剂量相似的避孕药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类似;以上资料极大支持了过去30年来为减少雌激素剂量的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地发生。

  随着新一代的孕激素的开发研究,孕激素剂量趋向降低,目标是发现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80年代推出选择性最高的孕激素。

  选择性系数是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与雄激素结合亲和力的比值,此比值可反映激素特性的有利性和不利性。临床上高选择性反映了低的雄激素不良作用,如痤疮、多毛 以及对某些与动脉疾病密切相关的脂质参数有更多的有利效果。这里证实了第三代的孕激素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而在第三代的孕激素中,3-酮-去氧孕烯是选择性最高的孕激素。

  目前避孕药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如何使妇女得到最好的个体化的需求。现代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得到更多的关于药物的信息(好处、副反应、额外的好处),并更关注她的自身需求。这些导致了避孕药的更多需求。避孕药的发展已经转入如何适合妇女个体需求,如改善出血模式、改善皮肤状况、给不能或不愿意使用雌激素的妇女提供可靠的避孕方式(如哺乳期妇女),改善或促进依从性,以及如何满足女性对非口服避孕方式的需求。

三、关于避孕药的药理研究

  (一)女用:研究最基本方法是抗生育实验,就是在与雄性动物合笼前和合笼交配期间,给雌性动物服药,观察药物对生育的影响。以检查雌性动物怀孕百分率和每只孕鼠之胚胎数为指标。如果能找到一种药具有防止受精卵着床的作用或中断早期妊娠的作用,那就不必天天服药,而只在需要时服用。这是避孕药研究工作者多年来的一项设想。常需要作抗着床和抗早孕实验。抗着床实验是将雌鼠与雄鼠合笼,每天上午检查雌鼠阴道口有无阴栓,于出现阴栓后第1~5天,每日给药一次,于阴栓出现后第12天处死动物,以胚胎数和怀孕百分率为指标。阴栓是某些啮齿类动物在交配后,随即形成的一种白色浆液性物质,堵塞在阴道至子宫颈的腔内,称为阴栓(Vaginal plug)。是检查动物已否交配的一种标志,将出现阴栓的当天算为妊娠“零天”。阴栓是由雄鼠精囊腺和凝固腺的分泌物在阴道内凝固而成的产物。小白鼠一般在交配后4~5分钟内形成。大的阴栓可凸出于阴道口,小的阴道或子宫颈内,需要翻开阴道口才能查见。阴栓一般在交配后一小时起渐渐软化,经16~24小时后脱落。但也有只存在4~5小时,而最多的可存在48小时以上。小鼠阴栓比较牢固,大鼠的阴栓不牢固,容易脱落,所以检查大鼠阴栓时,除检查阴道外,还应在笼底寻找阴栓。亦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在显微镜下检查冲洗液中有无精子,有精子表示已交配。抗早孕实验是在着床(出现阴栓后第5天着床)以后给药,一般于阴栓出现后第6~9天连续给药4天,第12天处理,以检查胚胎数和死胎为指标。抗生育、抗着床和抗早孕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为壮年的28~35g的小鼠,也可用体重200~250体重的大鼠。在探讨一个避孕药的作用原理时,有时需要检查一个药物有没有抑制排卵作用。需要进行抗排卵实验,常选用体重2~3.5kg的雌兔进行实验。

  (二)男用:长期以来,对男用避孕药的研究不很重现,进展缓慢。药物能抑制精子的生成过程,干扰男性生殖活动的激素调节;干扰副性腺和改变精液的理化特性等,均可达到不孕的目的。一般认为,精子形态的成熟是在睾丸,而生理的成熟是在副睾。药物作用于副性腺,干扰精子成熟或改变精液理化性质所引起的男性不孕似较理想。常选用成年雄性大白鼠作实验,如观察药物对大白鼠生育力的影响;对大白鼠精子数的影响;对大白鼠精子活动力的影响以及对雄性激素的作用等。

四、关于使用避孕药的利弊分析

  (一)优点

  服用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进行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适用于除哺乳期外的所有正常健康的女性。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敏定偶、妈富隆、特居乐)的优点一是成功率比较高,坚持使用,能达到99%以上的避孕率。二是具有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再次怀孕。三是具有一些治疗作用,一些情况下可以调经、治疗痛经。四是可以有效避免宫外孕

  (二)健康效应

  ·规律的月经周期

  ·经血血量减少

  ·较少或者没有痛经

  ·光滑的皮肤

  ·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几率

  ·降低骨盆炎症的几率

  ·较少的子宫囊肿

  ·可以帮助保持受孕能力

  ·使骨骼更强壮

  ·减少生理周期的大量出血

  ·减少缺铁性贫血

  ·防止受孕

  (三)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早孕反应较常见,约占用药人数的50%。症状多为先重后轻,以后逐渐消失,可能与机体逐渐适应有关。服药初期少数人出现轻度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头晕无力食欲不振、疲倦、呕吐等。常在服药第1—2周发生。原因与雌激素平暂时过量,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一般坚持服药2~3个月后,反应可自然消失或减轻,将服药时间安排在晚间临睡前,可使日间反应较轻。反应较重者,可服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仍无缓解者,可考虑更换避孕药,选择雌激素含量较少的药物。

  2、白带增多多由长效口服避孕药引起。因此类药雌激素含量高,过多的雌激素影响宫颈内膜分泌细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带增多。

  3、乳房胀痛原因是雌激素对乳房的刺激。

  4、月经失调,包括:

  ①经量减少或闭经。服用短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此情况,是由于药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较少,子宫内膜不能正常生长,内膜薄,故经量减少,甚至停经。经量减少对身体健康无影响。若服药过程中连续停经 2个月应予以停药,改用其他措施避孕,多数可自行恢复正常。服用长效避孕药后常出现服药期停经,此时可用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孕酮或炔诺酮,或注射黄体酮,也可用短效避孕药2号,每晚服2片,连服5~6天。一般在停药后一周内月经来潮

  ②突破性出血。如服药期间出血,多发生在漏服药之后。少数人虽未漏服药也能发生阴道出血。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5mg,每日一次,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是孕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短效避孕片1号或2号1片,直至服完22片为止。若出血量大如月经来潮,可按月经来潮处理,即刻停药,在停药的第5天,再开始服下个月的药。

  ③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常发生于服长效口服避孕药者,出血较多时可用止血药,必要时注射丙酸睾酮。若月经量继续增多,连续出血3个月以上,则应停服长效口服避孕药,改服短效药。应用长效注射避孕药时,常可出现月经不规则,如经期延长、经量多、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或闭经,多见于用药前3个月者。若能坚持使用,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若发生出血可加服炔雌醇,连服3天。

  5、体重增加

  可能是雌激素引起水潴留,孕激素影响合成代谢(孕激素增高会促进蛋白质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妇女体重增加。一般不需处理,可口利尿药或予以低盐饮食,必要时停药。

  6、色素沉着

  服药后少数人前额及面部皮肤发生色素沉着,为雌、孕激素作用的结果,一般停药后多自然恢复。

  7、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头晕无力

  8、其他

  乳房胀痛头痛、头晕、乏力等也属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

避孕药的危害大么,避孕药的概述,避孕药的发展过程,避孕药的避孕原理

一、避孕药的危害大么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它的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一种药物好的也有坏的也有,任何一种药要从两方面分析。避孕药也是一样的,避孕药所应用的人群是正常人群。在正常人群中使用的药物必须是非常安全过关的,这样一种药物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也不能排除个别情况,常见的很多人吃了以后胃部不舒服恶心,往往这

避孕药又分为长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果

一、避孕药又分为长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长效避孕药,主要抑制排卵,抗着床作用。优点:高效,长效,可逆,不须每日服药,易于使用和发放,不影响性生活。缺点:有的妇女服用长效避孕药后,经量会增加,经期会延长,还可能引起闭经。短效口服避孕药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复方药物,通过抑制排

避孕药分为长效避孕和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才有效果呢

一、避孕药分为长效避孕和药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长效避孕药,主要抑制排卵,抗着床作用。优点:高效,长效,可逆,不须每日服药,易于使用和发放,不影响性生活。缺点:有的妇女服用长效避孕药后,经量会增加,经期会延长,还可能引起闭经。短效口服避孕药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复方药物,通过抑制排

Hash:51d0447d4ee6b2f0400fa5b0c8c7d85104b3705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