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1:22:0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病因

BY:大叔18岁 2024-06-30 21:22:05 1625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出血小板增多症。于1920年由Di Guglielmo首先报道。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但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血栓形成,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主发病原因

1、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单个异常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致病巨核细胞数,平均巨核细胞数容量增多,血小板生或可达正常速率的15倍。

2、干细胞的疾病

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3、血小板功能缺陷

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原发性血小板的疾病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是指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血小板计数的上限400×109/L。主要的病理生理原因:

①克隆性,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②反应性或继发性,发生在感染、炎症、肿瘤手术后、药物、某些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

家族性或遗传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因病理

病因不明,经G6PD同工酶检查证实本病也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机理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机制不正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脏和其他脏器的髓外造血。

通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滞留于脾脏,主要是一些做外科切除脾脏或功能性脾缺失的患者,虽然全身血小板总数趋于正常,但是血小板计数可增多, 而对于这类脾缺失的患者来说出现血小板计数增多属正常,无需进行治疗,与此类似,若注入肾上腺素可以在保持血小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人们体内血小板从脾脏进入血而产生短暂的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计数自发性假性升高还可因球型细胞、Pappenheim小体、红细胞白细胞碎片或者是细菌的存在而引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程缓慢,许多患者长期无症状,自动血细胞检查仪器的使用使诊断无症状病例的机会增多。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等非常少见。体格检查约40%患者仅发现脾肿大,一般为轻度或中等度肿大。可发生脾萎缩和脾梗塞。淋巴结肿大罕见。

出血可为自发性,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引起。自发性出血以鼻、口腔和胃肠道黏膜多见。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也可有出血。脑出血偶有发生,可引起死亡。此病出血症状一般不严重,但严重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阿司匹林或其他抗炎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出血。

血栓形成在老年患者中易见到,年轻患者中较少见。动脉和静脉均可发生,但动脉血栓形成更多见。脑血管、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和指、趾血管为好发部位。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小血管,但也可发生在大血管。手指或脚趾血管阻塞可出现局部疼痛、灼烧感、红肿和发热,可发展成青紫或坏死。脑血管血栓形成常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暂时性脑缺血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头痛头晕失眠等常见,脑血管意外也有发生。肺血栓和心肌梗死均有发生。习惯性流产阴茎异常勃起也有报道。皮肤瘙痒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少见。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无原因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应考虑本病,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即可诊断。Murphy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血小板计数在600×10/L以上;②血红蛋白≥130g/L或红细胞容量正常(男<36ml/kg,女<32ml/kg);③骨髓染色正常或铁剂试验治疗无效(铁剂治疗1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0g/L);④无Ph染色体;⑤骨髓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或无脾肿大、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反应时胶原纤维小于活检面积的1/3;⑥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鉴别诊断

本病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红细胞增多和红细胞容量增高时易于鉴别,在缺铁时血容量增高不明显而血小板显著升高时可用铁剂治疗使典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出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血小板显著增多时有时不易与本病鉴别,但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查足以区别。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肿大显著、存在典型的髓外造血,血涂片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骨髓病理检查存在广泛胶原纤维。骨髓增殖性疾病存在特征性区别,鉴别不难,偶而有些病例表现为难以鉴别的“重叠”综合征。

本病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要点见表1。

表1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继发某种病理或生理因素不明

病期常为暂时性持续性

出血和血栓形成少见常见

脾肿大常无常有

血小板计数<1000×10/L可>1000×10/L

血小板形态功能常正常常不正常

白细胞计数常正常90%患者升高

出血时间通常正常可延长

巨核细胞数轻度增多显著增多

平均巨核细胞容量减少增加

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于1920年由DiGuglielmo首先报道。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但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病因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什么症状,如何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是什么呢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1.切脾后血小板增多任何大手术可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升高,切脾可使全身血小板总量的1/3从脾池进入血循环,血小板计数常高达(1000~2000)&#215;10^9/L,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很少超过半年,少有发生出血和栓塞。2.缺铁所致血小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炎症性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增多以慢性炎症多见,其导致血小板增多的机制未明,血小板增多的程度各异。

Hash:1f501cfef857802c29bcece3dc89a5dc001e618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