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5:46:4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8-15 15:46:47 1546 ℃


脉络丛乳头状瘤(PCP)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与室管膜瘤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一般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那么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脉络丛乳头状瘤病因

发病原因:

病毒因素(25%):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SV40病毒可诱发脉络丛乳头状瘤,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癌基因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无与肿瘤发病直接相关的证据。

发病机制: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沿脑室内生长,一般体积不大,形如菜花结节样生长,暗红色,表面呈不规则的乳头样突起,与肿瘤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肿瘤表面呈细小的乳突状或颗粒状,亦有人称为桑椹状,切面粗糙且组织易于脱落,质地较脆,很少发生囊变和出坏死,亦可见到细小的钙化颗粒。

光镜下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形态如正常脉络丛组织,表现为在基底层间质上整齐排列的单层矩状或柱状上皮细胞,常常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乳突中心有丰富的血管,乳突的轴心往往可见到有球形的质沉着,称为钙化小体,很少见到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间质由小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此为与乳头状室管膜瘤相鉴别的要点,部分肿瘤有纤毛与生毛体,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脉络丛乳头状瘤中GFAP,S100,细胞角质素及transthyretin呈阳性反应,其中transthyretin被认为与脉络丛乳头状瘤具有相对特异性,在少数尸检病例中,可发现有脉络丛乳头状瘤在软脑脊膜上种植,但此类病例往往无播散症状。

脉络丛增大(20%):

脉络丛肥大由Davis于1924年提出,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内脉络丛增大,伴有先天性脑积水,与双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不同,虽然脉络丛组织过度分泌脑脊液,但组织学未见肿瘤改变。

电镜观察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成乳突状,有明显的顶端至基底的方向性,瘤细胞表面富有生长旺盛的微绒毛,顶端联结以连接复合体——闭锁小带和桥粒,侧面细胞膜呈交指状态,基底面平滑,附着于基膜上,纤毛混杂于微绒毛之间,胞质内可见成簇的基体,偶见横纹的小根,胞质电子密度不一,从而可呈现明暗细胞相间,可见大量线粒体和丰富的糖原,糖原和纤毛在婴儿脉络丛乳突状瘤尤为突出,成年和老年则无此特征,一般没有胞质丝,偶 尔胞质丝突出,向室管膜细胞分化,胶质丝随正常脉络丛的老化而表现突出,此亦为老年脉络丛乳突状瘤的特征,胞核呈圆形或多边形,位于细胞中心,乳突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为开窗性,具有滤过功能,此为肿瘤过量产生脑脊液的超微结构证据。

恶性脉络丛乳突状瘤占总数的10%~20%,呈浸润性生长,有局限性坏死,组织学上可以见到肿瘤细胞的异形性,瘤细胞出现大量的核分裂象,尽管肿瘤呈现恶性的组织学表现,但大多数仍保持其乳突状结构特点,电镜观察除保留良性脉络丛乳突状瘤的某些特征外,尚可出现一系列间变性改变,瘤细胞呈片状排列,失去乳突状和方向性排列,细胞间连接发育不良,细胞器少但多聚核糖体大量出现,微绒毛发育不良,纤毛极为罕见,核浆比例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核分裂象常见,脉络丛乳突状瘤约有10%发生恶性变,可称之为脉络丛乳突状癌。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

全切肿瘤是治愈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惟一疗法。开颅前可行脑脊液外引流,以降低颅内压和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由于肿瘤血供较丰富,供血多来自与脉络膜前动脉(侧室内者)、脉络膜后内侧或后外侧动脉(三脑室内者)、小脑后下动脉(四脑室者)等,有时肿瘤血管出血电凝较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分块肿瘤切除。宜找出肿瘤血管蒂,电凝后离断,争取完整切除肿瘤。

对发生在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乳突状瘤应后颅凹正中开颅;突向脑桥小脑角者可做患侧耳后钩形切口,行单侧枕部骨窗开颅。三脑室内肿瘤,肿瘤的蒂部多位于后上部的丘脑中间块或松果体隐窝处,采取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进入三脑室有明显优势,可以直接从上部暴露处理肿瘤蒂,然后将肿瘤向前面翻转完整切除。侧脑室肿瘤血供多来自于肿瘤底部的脉络膜前动脉,可应用颞顶皮骨瓣开颅,在颞枕交界角回处皮质直切口进入侧室三角区,轻牵开皮质后先处理肿瘤底部的供血动脉,再分块切除肿瘤;但近年来有人认为此入路易损伤颞叶深部视放射和语言中枢,建议采用顶上小叶或顶间沟切开进入侧室。在儿童期,由于代偿能力强、皮质小直切口、术中牵拉轻微,可以减少颞枕入路术后失语偏盲的发生,若瘤体过大,不必强求完整切除以防止损伤深部结构。

切除肿瘤前注意阻断供血动脉以利于手术中减少出血,对于未能完全切除肿瘤而不能缓解脑积者,应当作分流手术,如为脉络丛乳突状癌术后应予放射治疗。术中出血是手术切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者建议术前采用导管技术行供血动脉栓塞,但因供血动脉走行较长且迂曲,使得选择困难,也有人建议采用术前放射治疗或化疗来减少肿瘤供血。

对于未完全切除脉络丛乳突状瘤应行局部放射治疗,对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有效,全脑或脑脊髓放 疗比起局部放疗并没有显著差异;对有复发征象或恶性变者也应做放射治疗。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检查

脑脊液检查:合并有梗阻性脑积水腰椎穿刺可见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有的甚至外观呈黄色。

1.X线平片

部分病人头颅X线平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征,颅缝增宽,颅面比例失常,颅盖呈“银线”征等,在成人指压痕增多,儿童为颅缝分离,15%~20%可见病理性钙化侧脑室肿瘤钙化较正常脉络丛钙化增大多为单侧。

2.脑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示较深的肿瘤染色,并可显示来自正常脉络丛的增粗的肿瘤供血动脉,位于三角区内的侧脑室肿瘤常为外侧脉络膜后动脉,第四脑室内肿瘤常为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而第三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为内侧脉络膜后动脉。

3.CT检查

肿瘤在CT平扫时脑室明显增大,内有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可见病理性钙化,有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多为单侧,极少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三角区居多,位于后颅凹者多伴有幕上脑积水,除脉络丛乳突状瘤外,肿瘤多局限于脑室内,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4.MRI检查

肿瘤的MRI表现在T1加权像中呈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信号高;在T2加权像中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瘤轮廓不规则,有些可见局灶出血,钙化与血管流空影,肿瘤有显著的对比增强并有脑积水。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改变

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这主要由于肿瘤过多地分泌脑脊液,阻塞脑脊液循环,或是由于肿瘤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病程长短不一,平均1.5年左右,2岁以内患儿病程约2个月,2岁以上可达6个月。可以有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神经损害两大类表现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患者早期可有癫痫发作,以后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不适及视物模糊等,但局灶症状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淡漠,甚至意识改变,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 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眼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脉络丛乳头状瘤(PCP)源于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与室管膜瘤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一般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脉络丛乳头状瘤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除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患者早期可有癫痫发作,后期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不适及视物模糊等。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好发于儿童常见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改变[详细]是否医保:医保疾病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北京藏医院脑病北京藏医院脑病科 北京藏医院脑病科 北京藏医院脑病科 北京藏医院脑病科 北京藏医院脑病科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全切肿瘤是治愈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惟一疗法。对发生在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乳突状瘤应后颅凹正中开颅;突向脑桥小脑角者可做患侧耳后钩形切口,行单侧枕部骨窗开颅。切除肿瘤前注意阻断供血动脉以利于手术中减少出血,对于未能完全切除肿瘤而不能缓解脑积水者,应当作分流手术,如为脉络丛乳突状癌术后应予放射治疗。脉络丛乳头状瘤的饮食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

乳头的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毒怎么样确定

四、乳头状瘤中医中药治疗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故中医称之为“乳衄”。

​​乳头的乳头状瘤症状

乳房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有20%左右的病例可触及乳晕部肿块。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病理假乳头状肿瘤又称胰腺乳头状和实性上皮性肿瘤,胰腺囊实性肿瘤,乳头状囊性上皮肿瘤。乳头的乳头状瘤症状本病的乳头溢液可在挤压乳腺时而出,但更多者为自发性的。此类病人也被称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要注意气管切开可导致RRP播散,其致命的高危因素有声门下乳头状瘤及长期气管插管。

Hash:f9b49289d41e21819ecc939eccf86a8f06e5aad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