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06:30:2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宝宝高烧手脚冰凉原因

BY:大叔18岁 2024-07-19 06:30:25 1756 ℃

宝宝小的时候应该都出现过发烧的现象,如果宝宝发烧手脚却是冰凉的,这是病毒感染引起发烧最常见的症状,这时一定要把手脚搓热,妈妈要知道发烧手脚凉体温还会继续升高,

五种对宝宝高烧有益的食物

对于爸爸妈妈们而言,最怕的事就是宝宝生病,尤其是面对反复高烧不退时,深怕把孩子烧坏脑子。可是,生活中有些事并不是你想怎样就能如愿的,结果往往可能是跟你唱反调。

有些父母可能以为,孩子发烧要消耗大量体力,便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营养及高热量食物。这样做反而不妥,因为发烧期间,消化系统障碍胃肠道的蠕动减 慢,孩子通常没有食欲,若强迫孩子进食,反而引致倒胃、呕吐腹泻等。发高烧的孩子,必须以出汗的形式散热,以致消耗大量分。因此,发烧期间的孩子,最 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还有发热期间的饮食,必须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以下饮食对高烧的孩子较为适合,可以供妈妈参考下:

1.牛奶米汤

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2.代乳粉

主要为植物蛋白,营养与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吸收。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及需要稀释饮用。

3.小米

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

4.新鲜果汁

鲜果含丰富的维生素,水分又多,榨汁后加入适量的温开水蜂蜜即可。

5.绿豆

绿豆清热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最适合1岁以内的幼儿食用。只需将绿豆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的糖或即可。

宝宝高烧手脚冰凉原因

一、其实儿科专家告诉我们,当宝宝发烧伴有手脚冰凉时,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的现象,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更为多见。主要是因为宝宝(特别是婴幼儿)四肢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 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容易发凉。

二、此外,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自主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不少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一发现宝宝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宝宝受寒怕冷,马上将宝宝紧紧包裹起来,结果使得宝宝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甚至发生高烧、抽搐

三、宝宝发烧手脚冰凉的正确处理方法

如体温超38.5度,孩子发烧时,不要退热过快。许多家长急于给孩子退烧,是担心发烧会烧坏孩子的大脑,怕影响孩子的智力。其实,单纯的发烧是不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的.

如果宝宝还有其他的不适,建议去看下医生,看下有没有炎症什么的,开点药回来吃比较好。

四、日常发烧的护理

一般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选用物理降温;38.5℃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药物降温: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

2.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宝宝反复高烧该怎么办

医院儿科门诊上发烧的患儿很多,占门诊病人的60%以上。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使用退烧药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了,但退烧药说明书规定每次吃药时间要相隔4小时,这时究竟该不该吃退烧药呢?”

“同是发烧,宝宝有没有精神是判断用药的重要指标。此外,退烧药不能胡乱混着吃。”高烧反复 不同成分的退烧药可混用

在给孩子使用退烧药之前,要先看清楚退烧药的成分。通常,儿科医生推荐的婴幼儿退烧药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在给孩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退烧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一定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

同样的,在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成分的退 药期间,如果未咨询医生,也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布洛芬成分的退烧药。布洛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烧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曾可说,给孩子退烧时,最好不同成分的退烧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孩子精神好 别急着吃退烧药

“家长不必太害怕孩子发烧,发烧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免疫系统,一般只要不是长时间发烧都没有关系。”曾可建议,宝宝发烧在39℃以下时,如果精神很好,不要急着吃退烧药,先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凉水擦拭身体等,然后观察1个小时,若不能降温,再考虑吃退烧药。

“有些退烧药退烧效果很强,千万不能让孩子多吃,我在门诊上遇到一些家长没有掌握好,结果导致孩子的体温降到35℃以下,还伴有抽筋的情况。”曾可提醒,家长平时给孩子用药要注意积累经验,孩子的体质对哪种药物反应好、对哪种药物不敏感以及适合的剂量,都要逐渐摸索积累。

所以说在孩子用药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乱用药,自行用药,要到医院再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愿天下的所有孩子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孩子为何会经常手脚发冷

3岁的明明因为着凉感冒发起高烧来,脑门和身上很烫,但小手和小脚却是冰凉的,妈妈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孩子本来发高烧却手足冰冷,待体温逐渐下降后,手脚又慢慢热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这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多见。

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秋冬手脚冰凉要怎么按摩缓解呢

一到秋季,有些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症状,很多人穿得已经很保暖,但还是感觉手脚冰凉,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有两种原因。下面为您讲解手脚冰凉的原因及缓解良方。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主要有两种原 ,第一种是因为身体阳气虚衰,不能温煦人体,特别是处于四肢末端的手脚就更得不到阳气的温煦,因此会出现全身怕冷,手脚尤为严重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腿、脚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晚上睡觉前,一定记得泡脚,脚热了更容易入睡。饮食方面,应多吃一些性属温热的食品,如牛肉羊肉鸡肉大蒜辣椒生姜桂圆等,以提高机体耐寒力。症状严重的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以补肾温阳。

此外,穴位按摩也可以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涌泉穴位于脚心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补肾壮阳,能让手脚快速暖和。

另一种情况是身体本身的阳气并不虚衰,但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瘀滞在体内,不能达到手脚,出现发凉的情况。这种人只是手脚冰凉,身体躯干部分是不怕冷的,甚至怕热。这类人应加强运动,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平时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

另外,可以采用按揉气冲穴的方法缓解此类手脚冰凉。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高烧手脚冰凉抽搐是什么问题,小孩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办才好

一、高烧手脚冰凉抽搐是什么问题高烧,但是手脚冰凉: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所以孩子的肝脾可暂时性肿大,这在发热等病理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小孩子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

高烧手脚冰凉抽搐是什么问题_,小孩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办才好

一、高烧手脚冰凉抽搐是什么问题高烧,但是手脚冰凉: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所以孩子的肝脾可暂时性肿大,这在发热等病理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小孩子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

高烧手脚冰凉怎么办

孩子为何会经常手脚发冷3岁的明明因为着凉感冒发起高烧来,脑门和身上很烫,但小手和小脚却是冰凉的,妈妈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有两种原因。此外,穴位按摩也可以缓解手脚冰凉症状。另外,可以采用按揉气冲穴的方法缓解此类手脚冰凉。

Hash:3f97c36d302aa93e7f75d722365164f212c6be1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