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8 21:45:1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瘫痪前期的临床表现,瘫痪的治疗原则

BY:大叔18岁 2024-07-08 21:45:16 1213 ℃


一、瘫痪发生的病因

  1、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可引起机体主要肌群的痉挛性或迟缓性瘫痪。逐渐进展为全面瘫痪。早期表现还包括进行性肌无力,且几束震颤肌肉萎缩,常于手部、上肢起始。痉挛及反射亢进较常见。若累及呼吸系统,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抑制。进行性脑神经麻痹可引起构音困难、吞咽困难流涎窒息,以及咀嚼困难。

  2、Bell麻痹

  Bell麻痹是因第Ⅶ对脑神经损伤所引起的短暂性、非对称性面肌麻痹。受累肌肉萎缩,闭眼困难。其他表现还包括多泪、流涎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3、食物中毒

  细菌、毒素可迅速引起进展性肌无力,可于使用污染食物2~4天后出现瘫痪,呼吸肌麻痹可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暂停。早期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视物模糊、单侧瞳孔散大、构音酮难、吞咽困难

  4、脑脓肿

  额叶或颞叶进行性脑脓肿可引起偏瘫,晚期可伴随其他表现,如视力障碍、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意识障碍共济失调、震颞以及感染的体征。

  5、脑肿瘤

  额叶运动度质的肿瘤可导致对侧偏瘫。偏瘫呈渐进性,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持续性瘫痪。在早期,前额部头痛和运动异常可为其唯一表现。最终可出现癫痫失语症以及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呕吐)等。

  6、转换障碍

  癔症性瘫痪是转换障碍的典型表现,其特征是无物理病因的随意运动丧失。瘫痪可累及多 肌群,引起不可预测的运动异常,可伴随表演性行为(操纵性、戏剧性、不合理性)或异常冷漠。

二、瘫痪前期的临床表现

  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

  急性严重病变如急性脑卒中急性脊髓炎,由于锥体束突然中断出现脊髓休克期,肌肉牵张反射受抑制呈现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持续数天或数周后牵张反射恢复,转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休克期长短取决于病损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由于肌梭对牵张反射敏感性较病前更灵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更高,表现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现象。

  2、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如颈5前角细胞病变引起三角肌瘫痪和萎缩,颈8~胸1病变可见手部小肌肉瘫痪和萎缩,腰3病变股四头肌萎缩无力,腰5病变踝关节及足趾背屈不能,急性起病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慢性者因部分损伤的前角细胞受病变刺激出现肉眼可识别的肌束震颤(fasciculation)或肉眼不能分辨而仅肌电图上可见的肌纤维颤动(fibrillation),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等。

三、瘫痪的鉴别诊断

  判定瘫痪时应首先排除某些疾病导致的运动受限,如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肌强直或运动迟缓、或因肢体疼痛不敢活动等。必须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病变定位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特定平,才能确定肌无力的病因,肌无力分布对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及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源性与肌源性病变的鉴别颇有裨益。完全脊髓横断损伤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持续性痉挛性瘫痪,脊髓体克恢复后反射异常可好转。部分脊髓横断损伤因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致瘫痪及感觉异常不同。

  必要的有选择性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颅底部摄片,CT及MRI等检查。脑脊液检查。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脊髓肿瘤可引起受累神经支配区域轻瘫疼痛、感觉异常以及感觉丧失。最终。可出现痉挛性瘫痪,伴深反射亢进(马尾部肿瘤导致反射减退)以及尿失禁。若不治疗,瘫痪可为持续性。

四、瘫痪的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神经手术主要为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1978年,Fasano等首先尝试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CP,经过多年的发展,SPR手术已经被众多临床医生所接受,而且该手术联合术后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治疗CP的首选方案。SPR手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电刺激选择性切断肌梭传入的Ⅰa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γ-α反射环路从而降低肌张力,解除肢体痉挛,选择性保留肢体的感觉神经纤维

  2、物理康复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包括推拿、理筋,具有整复、活血、去瘀及调整气血改善内脏功能的作用。方法有多种,如推、运、按、摩、掐、搓、理、擦、捏、摇抖及矫形等,必须根据CP儿童年龄、病情、症状等进行辨证施术,效果与手法熟练程度成正相关。认为手法按摩在运动功能康复中尤为重要。在点穴按摩的基础上对肌张力不正常处以揉捏法为主,对肌肉萎缩明显者予捏挤法。并配合并节牵引以矫正关节畸形,隔次1次。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的特色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络脏腑以及其经络腧穴入手,施行循径取穴,远道取穴,邻近取穴。针灸的方法很多,有毫针法、灸法、三棱针、皮肤针(梅花针)、穴位注射、耳针疗法、头针疗法及埋线疗法等。其中以体针、头针、穴位注射多用。体针中,主张对痉挛型运动障碍型给予捻转提插泻法,共济失调型用补法,混合型为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3~5次后出针。采用了毫针速刺法,要点是进针快,起针快,强刺激,不留针。也有部分医师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左右。一般1日或隔日治疗1次。

  4、药物治疗:祖国医学根据瘫病因病机及相关临床表现可分为5型:肝肾不足型、血虚风乘型、肝强脾弱型、肝肾虚弱型、阴虚风动型。其治疗原则以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为主,培育脾胃后天之气,调理饮食,去邪。具体如下:⑴肝肾不足型: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⑵血虚风乘型:治以补益血气,舒筋活血通络。⑶肝强脾弱型:治以平抑肝气,健运脾气以治本,少佐息风通络药以治标。⑷脾肾两虚型:治以补脾益气,益肾壮骨。⑸阴虚风动型:治以滋阴息风。

瘫痪前期的临床表现,瘫痪的治疗原则

部分脊髓横断损伤因损伤部位及程度不同,致瘫痪及感觉异常不同。一般1日或隔日治疗1次。

面神经瘫痪,面神经瘫痪的临床表现,面神经瘫痪的中医治疗

一、面神经瘫痪的临床表现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

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

脑瘫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经常遇到,但是具体有哪些症状,我们可能说不出来,下面就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脑瘫症状方面的知识。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复杂,可分为:1、痉挛型:最多见,占脑性瘫痪患儿的50%~70%,包括双侧瘫下肢为主型,四肢瘫型,偏瘫

Hash:944fc0235a8503b56566d215ffdd6ec7f43c35c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