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23:38:4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怎样才可以彻底治疗甲沟炎

BY:大叔18岁 2024-08-12 23:38:42 977 ℃


我们平时会看到一种人,他们的指甲往往都是内嵌比较厉害的,尤其是脚趾甲,会因为指甲向内生长而经常流。伤口不能及时愈合,细菌病毒就会大量入侵,从而更容易引发甲沟炎。这是一种专门出现在指甲以及脚趾甲上面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必须要引起注意。那么怎样彻底治疗甲沟炎?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甲沟炎的主要病因

1.趾甲剪成圆弧形,这是最重要甲沟炎的病因。

一般造成这类甲沟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不良的修剪趾甲习惯所造成的,就是通常人们为了适应指头的形状,为了美观,而将趾甲修剪成圆弧形,将趾甲两侧边缘甲角修剪掉,试图消灭甲角。修剪掉这个甲角后,后面又会形成一个新的甲角越修甲角,甲角越向内卷曲。 这时,如果再穿一双尖头的鞋子,就会将甲沟组织挤向甲角,甲角就会嵌入“肉”中,导致甲沟炎。

2.鞋尖部过紧。

多见于女性甲沟炎患者,穿着跟高头尖的鞋子,例如很流行的辣椒鞋。挤压趾甲侧缘向甲沟软组织内生长,并摩擦甲及甲褶而造成软组织肿胀加重甲沟炎的炎症。因此,这也是属于导致甲沟炎的病因之一。

3.甲沟炎的病因与外伤也有一定的联系。

若踢伤或被他人踩伤后致甲板的撕裂,引起甲板侧缘更接近甲沟软组织而形成甲沟炎,以青年学生多见。

甲沟炎多见于青少年妇女。一般它可发生于手指或足趾,发于手指者常有啃手指的不良习惯,发于足趾者常由嵌甲继发感染引起。

怎样才可以彻底治疗甲沟炎

治疗甲沟炎,急性甲沟炎:针对不同类型病菌,施以敏感抗生素,直接杀灭病源;严重时可进行楔型切除手术,将病变指甲附近进行局部麻醉后将肉切开,以彻底剪除嵌入肉内的指甲。

治疗甲沟炎,顽固肥厚型慢性甲沟炎:以手术切除肿胀部分来加以治疗。

中医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如毒盛肿甚者加大青叶、皂刺等;如高热口渴可加生石膏;大便干结加大黄、玄明粉等;如剧痛难忍可加西黄丸。

慢性甲沟炎治疗:针对不同疗程使用性的类固醇搭配敏感抗霉菌剂、杀菌剂,治疗期一般为一至三个月。

甲沟炎(paronychia)是一种主要累及甲周围皮肤皱襞的炎症性疾病,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上皮与甲板分离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球菌、变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可继发入侵潮湿的甲沟和皮肤皱襞。根据病 可分为急性甲沟炎和慢性甲沟炎,前者常发生在受伤或轻微创伤后,具有局部红肿伴有疼痛等化脓性感染的表现,后者多由反复轻微创伤以及暴露在水、刺激物和过敏物质中引起皮炎,继而发生酵母菌定植,继发细菌感染,具有痛性红斑水肿、甲板表面凹凸不平、甲床损伤等表现,疼痛不明显。

嵌甲患者易患甲沟炎,因为趾甲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内翻生长,极易压迫甲沟内组织。嵌甲不伴感染时甲沟软组织角化增生,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当发生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常有脓性分泌物,病程较长时甲沟内常伴有肉芽组织,严重时还可引起淋巴管炎

根据指(趾)甲一侧或双侧甲沟近端发红,肿胀、疼痛、有脓点、肉芽组织形成等表现多可明确诊断,根据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三期:Ⅰ期:炎症期;Ⅱ期:脓肿期;Ⅲ期:肉芽形成期。对于Ⅰ期患者,保守治疗多可以治愈,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每日用温开水间断泡脚;穿前侧剪开的鞋子,不要压迫它;用绒棉塞入甲角处,将趾甲轻轻垫起等等,一般2~3周可以治愈;对于Ⅱ、Ⅲ期的患者,多需要口服抗生素、拔甲(或部分拔甲)、引流等治疗方可痊愈。

甲沟炎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甲沟炎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表现红肿、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如能及早治疗,炎症可能好转消退。否则病变内成脓,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点,但不易破溃出脓。炎症还可发生于甲根处或扩展到另一侧甲沟,感染加重时就常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于指甲阻碍脓性物排出,感染可向深层蔓延而形成指头炎。

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是维持健康指甲所必需的,蛋黄蛋白质的好来源。燕麦片、核果、种子、谷物、豆制品都富含植物蛋白。

多吃蔬菜水

水果蔬菜应占每日饮食的50%。

补充曾养素

1. 蛋白质(含各种单一基酸)

用量依产品标示,氨基酸是指甲的组成物,使用氨基酸较快被吸收及利用。

2. 维生素A维生素A乳剂

用量每天分别为15000IU或每天25000IU。体内若无维生素A,则无法利用蛋白质,乳剂较快被吸收利用。

3.啤酒酵母

用量依产品标示。含各种必需营养素,并富含蛋白质。

4.维生素D

用量依产品标示。它们是指甲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5.明胶

用量依产品标示。指甲的基本构成物。

6.

用量依产品标示。缺铁会造成汤匙指甲和纵向突脊。

7.L-半胱胺酸和L-甲硫胺酸

用量依产品指示。含硫的氨基酸,是皮肤及指甲生长所必需的。

8.硅(燕麦杆茶及木贼)

用量依产品指示。是头发、骨骼及指甲所需之物。

9. 维生素B添加核黄素(B2)、Bl2、叶酸

缺乏维生素B,易使指甲脆弱。

10. 维生素C

用量每天300毫克。倒刺及指甲附近的组织发炎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预防甲沟炎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勤剪脚趾甲,剪成弧形,甲沟两侧不留趾甲尖,不随便剪甲沟,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

2、平时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不使其受到任何损伤,甲沟炎的预防是指甲不宜剪得过短,更不能用手拔“倒刺”。

3、防患于未然。木刺、竹刺、缝衣针、鱼骨刺等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刺伤甲沟的异物,参加劳动或忙于家务时,应格外小心。

4、做好甲沟炎的预防要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5、穿鞋选择大小肥瘦适当、合适轻便的鞋这就是甲沟炎的预防。

6、如已化脓则应到医院及时切开,将脓液引流出来。防止感染蔓延引起指骨骨髓炎

7、如果甲下积脓,应将指甲拔去,以利于充分引流和彻底治愈。这也是甲沟炎的预防方法之一。

8、手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酒后,用创可贴包扎,以防止发生感染。

常见的甲沟炎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甲沟炎症状:

1、甲沟炎患者的指甲会有肥厚的现象出现,甲下角质物堆积;甲面凹凸不平,甲下角质堆积导致甲板破坏;甲板分离,增厚的角质脱落,导致甲沟炎患者的甲板与甲床分离;变色,甲沟炎的病甲呈白色、黄色、灰色、褐色、甚至黑色;甲板萎缩,被真菌感染后,甲板变薄、缩小;甲板脱落,甲板被完全破坏,只有少量残留在甲床上。这些都是常见的甲沟炎的症状。

2、钩甲也是常见的甲沟炎的症状,甲沟炎患者的病甲生长过长,并向掌跖侧弯曲。

3、甲板翘起,甲下角质物脱落,甲板只有根部与甲床相连;混浊,甲板不透明,呈云雾状或污溃状,失去光泽,同样属于常见的甲沟炎的症状;甲沟炎患者的病甲根部和甲沟潮红、肿胀,通常由念珠菌感染所致。

急、慢性甲沟炎症状:

急性甲沟炎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这种细菌存在于人的皮肤上,一般情况下仅为污染,并不发生感染,这是因为人体具有局部和全身的防御功能。只有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甲周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或致病菌数量、毒力过大时,才会引起感染。

慢性甲沟炎多由于经常受到潮湿、浸渍而造成绿脓杆菌、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及普通变形杆菌等的感染。处理不及时则形成甲下脓肿,亦可发展成慢性甲沟炎及慢性指骨骨髓炎,出现慢性窦道,肉芽组织自窦口向外突出。

甲沟炎并发症:

1.甲下脓肿 甲沟炎处理不及时,脓肿向甲下蔓延,甲板与甲基质间也发生感染。皮肤指甲周缘肿胀、疼痛剧烈,指甲下可见到黄白色脓液。部分病人会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脓性指头炎 甲沟炎加重,感染蔓延至指末节皮肤,使指头肿胀、刺痛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平时注意手指的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擦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可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

指甲的生长部称甲基质或甲根,被皮肤覆盖,指甲的两侧与皮肤皱褶相接,形成甲沟。甲沟炎即指甲板两侧与皮肤皱褶结合部的化脓性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指(趾)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致病菌为皮肤表面的金黄葡萄球菌。可发生于各种轻伤后。早期局部消炎处理,感染可以控制。形成脓肿后,必须切开治疗。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无特殊发病群体常见症状:患侧皮肤红肿疼痛、病灶内成脓、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点但不易破溃出脓、趾甲浮起、脱落[详细]是否医保:医保疾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昆明中山皮肤病医院 唐山清华皮肤病医院 上海宏康医院皮肤科 无锡皮肤病医院 武汉中原医院皮肤科

甲沟炎_甲沟炎最佳治疗方法

甲沟炎的定义甲沟炎是什么甲沟炎也被称为冻甲,是甲床炎的一种。甲沟炎就是甲沟部位,即指甲或趾甲甲板周围的皮肤凹陷的位置软组织感染发炎的一种炎性疾病。外伤是主要的诱病因素,如刺伤、擦伤、嵌甲或拔“倒皮刺”等,常见致病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或厌氧菌,最常见的致病酵母菌为白

甲沟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_介绍治疗甲沟炎的6大偏方

治疗甲沟炎之前的篇幅有提到过中药和西药治疗法。那么甲沟炎用什么药呢?皮肤常规消毒后,将上药敷于甲沟炎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药2~4次。

脚趾甲沟炎怎么治_脚大拇指甲沟炎

脚大拇指甲沟炎脚大拇指甲沟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脚趾甲沟炎,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和儿童喜欢踢足球,当穿用不合适的鞋子时,因为脚大拇指被挤压摩擦,加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假单胞菌等病菌的侵入,使病菌在受损皮肤生长繁殖诱发甲沟炎。古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双脚需要走遍万里路,如果双脚患病了往

Hash:f7c09d494ced2a7a7aee7e82b77da711c3394e6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