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11:12:2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黄鳝的做法,黄鳝怎么做好吃

BY:Karima 2024-06-26 11:12:25 378 ℃

一、黄鳝的做法

 做法一

1、尖椒切小段,姜切片,蒜拍碎,切大片备用。

2、胡萝卜白菜帮子、葱头洗净后切片备用。

3、新鲜鳝鱼让小贩已经去骨去内脏,先用抓揉一会,用清冲净往盆里倒开水,片刻倒掉,再浇入冷水,再次抓揉后冲洗最后再放少许盐揉搓鳝鱼背部,把粘液全部清洗干净。

4、处理好的鳝鱼切成段。

5、热锅中倒入油,放入尖椒、姜片、蒜碎、葱片、豆瓣剁椒翻炒出香味。

6、倒入胡萝卜和葱头翻炒。

7、加入白菜片超软。

8、最后加入鳝鱼片黄酒生抽旺火翻炒至肉熟即可。

做法二

先把黄鳝剥皮开膛洗净,用热水去掉黄鳝外皮黏液,准备好各样佐料,油烧热后,先把小葱、姜片下锅试油,放入微量盐、食用糖,接着黄鳝入锅,加入肉桂八角等等干料,翻炒约5分钟,注入开水适量,放入花椒(用纱布扎袋)、枸杞、条参、当归等药物,大火炖10分钟,加入葱段、蒜块、干辣椒金针、拳菜、豆筋等等配菜,小火煲30分钟,加入盐调整咸淡,滴少许白酒去除腥膻,放入切好的青椒丝,加入小磨油,装盘出锅。

二、黄鳝药用价值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有人说“鳝鱼是眼药”,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 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祖国医学认为,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

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三、黄鳝营养价值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经常摄取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痔疮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1.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2.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四、黄鳝的选购技巧

第一、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这类疾病的鳝,挑选时应予剔除。

第二、以口中常伴有针眼、头部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针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如将黄鳝倒人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窜跳起来,这类鳝也在淘汰之列(但也有部分特别敏感的健康鳝会窜跳,应检查外表,仔细辨别)。

第三、健康黄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健 黄鳝。

第四、看肉质粗细。活鳝加工的鳝丝,肉质细腻且有弹性,反之,肉质粗糙,而且缺乏弹性的,就是死黄鳝。

第五、看鳝丝皮色。活黄鳝加工的鳝丝,表皮黑中透亮,皮色光洁,死黄鳝则带灰,略暗。

黄鳝的做法,黄鳝怎么做好吃

一、黄鳝的做法做法一1、尖椒切小段,姜切片,蒜拍碎,葱切大片备用。2、胡萝卜、白菜帮子、葱头洗净后切片备用。3、新鲜鳝鱼让小贩已经去骨去内脏,先用盐、醋抓揉一会,用清水冲净往盆里倒开水,片刻倒掉,再浇入冷水,再次抓揉后冲洗最后再放少许盐揉

黄鳝的做法有哪些,黄鳝怎么做好吃

红烧鳝鱼主料黄鳝:500克辅料辣椒:4个大蒜头:1个生姜:3片葱:3棵料酒:8克生抽:2汤匙老抽:1汤匙红烧鳝鱼的做法步骤1:鳝鱼洗干净去掉内脏、切段。用葱姜爆锅,再把黄鳝加入料酒翻炒一下,在煮汤也可以去除黄鳝的腥味,使汤汁鲜美。

黄鳝怎么做好吃,怎样挑选黄鳝

一、黄鳝的食用禁忌宜忌人群【宜食】老少皆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风湿麻痹、四肢酸痛、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患者宜经常食用。【忌食】瘙痒性皮肤病、痼疾宿病、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患者应忌食。此外,不宜食用死过半天

【声明】本文由用户Karim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