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7 16:09:4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初春时节如何防风邪

BY:大叔18岁 2024-09-17 16:09:47 1571 ℃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中医认为,风邪实为外感病症的先导,那么,初春时节如何防风邪?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1.轻扬开泄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风邪致病,易于伤人上部,易犯肌表、腰部等阳位。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风邪上扰头面,则现头晕头痛、头项强痛、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怕风、发热等表证。因其性开泄,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肌腠疏松,汗孔开张,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2.善行数变

风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时隐时现,癫痫中风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挟风邪,所以才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疾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一般都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特征。

初春时节如何防风

1、防风避风

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虚邪贼风侵入。

风邪侵袭头部的症状为头胀头痛,严重的还可引起眩晕。这是内风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不畅所致。预防头风注意不要让头部着凉,洗发后要及时吹干。

2、注意增减衣物

有人看到春天气象万千,花红柳绿,气温渐渐回升,就急着脱去厚重的衣物。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性,更是要风度不要温度,早早穿上了轻薄的春装。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因寒冷而降低自身抵抗力,使风邪趁虚而入,患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别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所谓“春捂秋冻”即是此意。

3、户外锻炼需防风

春季晨练时防止风邪侵袭,就要注意:选择背风的地方,比如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吹。不要太早外出,最好等太阳出来。在锻炼前穿上棉质运动服并进行热身活动,等运动开始后可以酌量减衣。控制运动强度,不要练到大汗淋漓。如果出汗过多,可以换上透气性较好的衣服,不要穿背心、短裤,避免皮肤在冷风中暴露太多,以免打乱体内的热量均衡,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汗穿衣。

4、饮食防风邪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阳气也在升发。保护阳气对抵御风邪非常重要。最易行的保护人体阳气的办法是,在早春,多进食温辛类的饮食,如红枣山药韭菜春笋等。其中韭菜是最好的补阳食物,煎鸡蛋、煮韭菜粥炒韭菜豆干,包韭菜饺子……非常方便食用。特别一提的是,初春,不宜酸性、生冷食物。另外,民间的所谓“发物”,如羊肉、蟹等也要少吃,特别是特禀体质的人,更要注意。

干燥风多的时节,人们要多补,以润肺清热,降低血液粘稠度。每天喝够自己需要的水量外,可常喝粥喝汤。

5、按摩防风邪

合谷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虎口,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它是手阳明经的原穴,按摩以调理全身气血,特别适宜面部气血调理。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按摩可调节头部的气血。但需要提醒的是,太阳穴很薄弱,千万不要过于用力地揉按,甚至打击。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可调节少阳经的阳气,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的三点式保暖防风邪

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在中医里,头被称之为“诸阳之会”。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总热量占60%。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胸准确地说应是胸腹部。专家讲,冬天风寒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老话常说在冬天里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还可以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正如人们所说的寒从脚下起,脚离心 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祖国医学对“寒从脚生”,早就有科学认识,从1400多年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提出了“足下保暖”的科学见解。中医理论认为“足为肾所主”,在通常情况下,脚位在下属阴,而寒亦为阴邪,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寒气逼人的冬天,朱建贵提醒人们,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身体不舒服应该主动到医院检查,通过中医的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后,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

黄芩汤方治疗风邪

风邪-治风邪心热神不安。

黄芩(去黑心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去黑心各二两) 淡竹茹(三分)羚羊

上七味。各捣研为末。每用六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半去滓。下朴硝一钱匕。食后分三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服。

治风邪。安心志。定魂魄。调心气。稳眠睡。琥珀生犀汤方

琥珀(研) 犀角(镑各半两) 茯神(去木) 人参 生干地黄(焙) 菖蒲(石上者) 防风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心虚风邪所乘。精神恍惚健忘

(四斤久经用者)

上一味。用炭火烧令赤。投水中。如此七遍。即堪打碎。如棋子大。以水二斗浸。经二七日。每服水一盏、日三。

治风邪入心。心背俱痛。腹胁胀满。或寒或热。心中烦闷。进退无常。面色或青或黄。

续命汤方

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一两半) 大枣(十枚去核) 桂(去粗皮) 防风(去叉) 芎细芩(去黑心) 防三分)

上一十六味。锉如麻豆。每用十钱匕。以水三盏。煎取二盏去滓。分温三服。要汗并二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一服。服后更用热生姜稀米粥投。汗出慎外风。如常服只空心午时临卧各一服。

中风邪恍惚悲哀。或狂走不定。如有鬼神。或身体强直。日夜常痛。口噤水浆不下。

风邪的常见的风证及治疗

1、 外风证

外风证常有以下特点:(1)多具表证,或起病时有表证。(2)外风犯人,多侵及肌肤、经络、筋骨、关节,由浅入深,达于脏腑。故外风袭人,病浅者居多,而深入脏腑者较少。(3)外风为六淫 首,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故风邪多与其它邪气相互依附,共同致病,构成风寒、风热、风火、风湿等证。

2、 风邪袭表(太阳中风证)

证见:恶风汗出,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脉浮缓。

病因病机:太阳主表,统一身之营卫。太阳中风,即风邪袭表,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合之权,故见恶风、自汗出、恶寒,脉浮,皆为表证。

阳虚患者也可见恶风自汗。但阳虚之证,除有恶风自汗外,还有形寒面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下痢清谷,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则寒的虚寒证。尽管太阳中风也称为表虚证,这是相对于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言的。太阳中风就其本质而言属实证,邪气胜则实,风邪胜的实证。

治法: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

药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

早春多邪风,注意保暖防风邪

进入春季之后,温暖的春风阵阵袭来,很多人也早早的换上了春装,专家介绍,春季养生要注意“捂”,春捂秋冻更健康,同时早春时节的春风具有邪性,我们一定要防范风邪侵袭,那么我们该如何防风邪呢?在中医学上,早春的风对人体来说,具有邪性,防护不好,风邪

春季防风避风,莫让虚邪贼风入侵

春季时节我们很容易招惹上各种疾病,这是为什么呢?专家介绍,春季生病可能是风邪在作祟。风邪侵入身体,最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随意春季养生一定要预防风邪,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预防风邪的妙方,来听听中医给出的意见!预防风邪春季风邪侵体易致病中医讲,风

防止风寒湿邪侵入是预防风湿病的关键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影响机体经络气血、筋骨肌肉的正常功能,则出现腰背部和腰腿部疼痛,遇寒冷阴雨天而加重。因此,居住环境宜温暖向阳,避免阴冷潮湿;季节转换及气候变化时,要随时增减衣被,冬季寒冷时应注意保暖,洗衣洗菜用温水,避免长时间

Hash:5cfa9baf6b315055d1c9c277bb2a7f2ce48547e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