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1:09:3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流行性感冒是怎么回事,防治流行性感冒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1:09:32 92 ℃

一、导致流行性感冒的病因

  病毒因素(30%):

  主要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据核蛋白及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抗原性的不同分若干亚型。

  抵抗力下降(20%):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其他因素(20%):

  1、凝素: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①宿主细胞(包括红细胞)的表面具有血凝素受体,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其结合,使流感病毒得以吸附于宿主细胞膜,由于流感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表现为红细胞凝集现象,血凝素故此而得名,流感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启动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病毒对宿主细胞膜实现穿入,然后经胞饮作用,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②在囊泡内的低pH值环境中,HA裂解为HA-1和HA-2亚单位,发生构象改变,存在于HA-2的氨基酸末端上的融合序列裸露,激活溶解多肽,使已经以囊泡形式进入宿主细胞质内的病毒核壳体得以破囊释出。

  2、神经氨酸酶(NA):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

  (1)神经氨酸酶对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所含唾液酸的破坏,可使流感病毒得以从感染细胞内出芽释放,并使释放出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解除聚集状态,彼此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其播散。

  (2)呼吸道黏液分子内亦含有涎酸成分,神经氨酸酶对其发挥的裂解活性,使流感病毒突破黏液的阻滞,易于在呼吸道黏膜扩散。

  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 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包括M1,M2,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

  发病机制

  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能在其内复制,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流感病毒一旦进入和定植于呼吸道上皮,经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持续4~6h,新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膜上芽生,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而释放,再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短期内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反应,同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发热疼痛白细胞减少等,病毒复制致细胞病变是流感发病的主要原理,循环中过量的干扰素可能与全身症状有关,但不发生病毒血症,单纯流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呼吸道中上部损害,气管受累明显,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胞质内可见包涵体,黏膜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但基底细胞层无损害,起病4~5天后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形成而恢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内广泛出血,肺脏呈暗红色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轻度炎细胞浸润,肺泡纤维蛋白原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二、流行感冒的类型及表现

  【临床症状】

  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分类】

  1、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症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咳嗽可持续l-2周。

  2、轻型流感

  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

  3、肺炎型流感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

  4、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脑炎的症状

三、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1、风热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宜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以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贯众淡竹叶牛蒡子、鲜芦根桔梗、芥穗、薄荷甘草)

  2、风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身痛较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润,脉浮

  【治法】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桔梗川芎白芷葛根)

  3、风兼暑湿

  【症状】身热不扬,头晕目胀,四肢困倦,骨节痛重,苔白腻,脉弦滑且除见风热及夹湿之症外,虽汗出而身热不解,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治宜疏散风邪,清暑利湿

  【方药】以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桔梗、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生姜)或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扁豆花、佩兰、藿香、厚朴六一散)

  4、风邪兼燥

  【症状】除见风热之症外,鼻干唇裂口舌生疮干咳无痰,舌质赤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治宜疏散风邪,清肺润燥

  【方药】以桑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川贝豆豉栀子薄荷、< a href='/shicai/2051' target=_blank>山豆根)。

四、如何预防流行性感

  1、疫情监测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不断有流感的散发流行和暴发,一旦有新毒株出现流行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因此,必须对全世界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经常掌握世界流感流行动态及毒株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伦敦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设立了国际性流感协作研究中心,我国北京与许多国家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流感研究中心,各国的流感中心应将其国内流感疫情和分离鉴定的流感病毒新变异株报送国际流感研究中心作进一步鉴定,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每星期在疫情周报上公布流感的部分疫情,并于每年2月提出下一年度流感疫苗毒株选择的建议,各国国内要加强疫情报告,疫情观察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各基层卫生单位发现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数连续上升3天或一户发现多例患者时,应立即报告防疫站,及时进行调查和病毒分离。

  2、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家庭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

  3、消毒

  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

  4、疫苗预防

  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发病率,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而影响疫苗效果,当流感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的变异(抗原性漂移)时,旧毒株疫苗还有一定交叉免疫作用,如出现亚型的大变异(抗原性转变)时,旧毒株疫苗无保护力,出现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时,则可采用新毒株赶制疫苗以预防大流行的第二,三波和用于尚未发生流行的地区,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两种。

  (1)流感灭活疫苗:是根据流感监测情况推荐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备的全病毒3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后保护率可达80%,副作用小,仅1%~2%的接种者出现发热和全身反应,约25%的人在接种局部有轻度反应,如用亚单位疫苗,其副作用更少。

  ①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患,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者,因为这些人患流感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还可能并发Reye综合征。

  ②接种方法:基础免疫应接种2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ml,皮下注射,以后每年皮下注射1ml加强一次,如换用新亚型疫苗,应重新进行基础免疫。

  (2)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选育流感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活疫苗,将其接种在健康人的鼻腔引起轻 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后2~3天即可发生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轻度发热,1~2天后消失,多数观察结果证明其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

  ①接种对象:当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缺乏免疫力,在尚未流行的地区或人群,除有禁忌者外,应进行全面接种,当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变异时,接种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保育员,炊事员,服务行业人员及海港和交通运输人员等与传播本病有密切关系的重点人群,在农村则应优先对小学生进行免疫,对7~15岁儿童或大面积接种前应先试种50~100人,观察4天无严重反应后,再扩大接种。

  ②接种时间:应根据流行季节而定,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内接种。

  接种方法:鼻腔喷雾法每侧0.25ml。

  ④禁忌证: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及患有严重糖尿病或慢性心,肺,肾疾患者,有过敏体质及发热者。

  5、药物预防

  一些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流感,用作疫苗免疫计划的补充方式,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人群个体在流感暴发时或在整个流感季节时应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如果可以获得疫苗,那么亦须同时进行免疫接种,药物可在接种14天后停止使用,相反,如未能进行接种,药物应在整个暴发流行期间连续服用,给予患者和医务人员服用这些药物有助于控制医源性感染,对家庭中的暴露后预防亦属有效,当前许多国家应用的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为盐酸金刚烷胺(adamantan),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预防性给予健康成人或儿童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对于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具有70%~90%的有效率,已感染者起病后48h内给予这两种药物,也能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尽管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相似,但金刚乙胺更安全,尤其对于肾功能有损害的老年人,但其对预防乙型流感无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zanamivir)是可用于预防流感的另一类药物,预防感染的有效率达82%,可以在流行期间试用于健康成人。

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段,流行性感冒症状,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一、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段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可见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最密集的月份一般见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多因为季节转变,天气忽寒忽热,没有及时添减衣物所致,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据核蛋白及M

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及症状,如何治疗流行性感冒导致流行性感冒病因

一、导致流行性感冒病因病毒因素(30%):主要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据核蛋白及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根据HA及NA抗原性的不同分若干亚型。抵抗力下降(20%):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有什么不同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Hash:134941d5bc9e6031f704fe878e3e241f5589259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