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3 11:32:2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BY:大叔18岁 2024-06-23 11:32:24 546 ℃

动脉硬化疾病的病因很多,抽烟、缺少运动肥胖肥胖体重过重的人都会引起此病发作的。在此,医生建议大家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其次就是生活中减少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油腻、腥荤食物,多补充维生素c等等。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有哪些?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症状

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本病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以下表现:

1.神经衰弱综合征

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

偶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性脑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国外学者将心绞痛视为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将TCIA(心源性除外)视为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

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者呈银丝状及动静脉交叉压迹。掌颏反射吸吮反射阳性,有脑卒中史患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定位体征

重度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方法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①单硝酸异山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②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③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方法2.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 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

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中药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方法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方法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另外,也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可以恢复动脉供血。

脑动脉硬化是什么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包括医学上常常提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

由于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动脉硬化并不是到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进行性的扩散及加重,多数病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进展,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软化、坏死,脑细胞变性死亡,最后产生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严重的病人可出现严重的脑中风(脑出血脑梗塞)而危及生命,即使能活下来,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早认识和预防脑动脉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多,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脂肪胆固醇代谢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导致脑动脉硬化的因素。

发病原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年龄与性别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西方国家约比我国提早10岁,随着增龄,发 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一般说来,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女性患病多在绝经期后,此时雌激素减少,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减少,迨至70岁以后甚至比男性发病多。

疾病

高血压病与本病关系密切。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引起血管伸张,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并使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血脂便于沉着血管壁高血脂也是该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均易发病。近年来对载脂蛋白的研究显示载脂蛋白A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的增高也与本病有关。糖尿病患者该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因为糖尿病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小板活化增加,这些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的形成。另外,肥胖症遗传因素也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因素。

不良饮食及嗜好

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者易患本病。西方的饮食方式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前者显著增高,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铬、的摄入量减少和铅、镉、钴的摄入量增加,也易患此病。

行为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烈,工作专心,缺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这些因素是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劳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较易得病。

脑动脉硬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

2.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

3.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

水蛭素的应用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Ib和Ia/ Ⅱ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 (TXA2)、二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

上述刺激因素使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使血小板激活,引起血小板内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收缩,导致血小板的变形和释放。血小板变形可使其糖蛋白上原来被遮盖的Ⅱ b/Ⅲa受体暴露,可与凝血因子Ⅰ相结合。由于1个分子的凝血因子Ⅰ可与多个血小板相结合,而Ⅰ个血小板也可与多个凝血因子Ⅰ相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通过凝血因子Ⅰ“桥联”作用粘聚成团,称之为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试验表明,在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短期给予水蛭素,对比应用肝素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2周和4周动脉管腔的狭窄,并明显抑制动脉内膜增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血小板和凝血酶活化,进而抑制其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脑动脉硬化如何预防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可选用烟酸肌醇脂、多烯康、脂必妥、非诺贝特等,以降低血脂浓度。

脑动脉硬化的症状_脑动脉硬化的病因都有哪些

二、高血压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Ⅱ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伴发冠心病。

脑动脉硬化症状,脑动脉硬化有哪些症状

一、脑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实质直径200μm小穿通动脉,血流侧压力持续超过中膜平滑肌最大收缩力时,血管平滑肌变性坏死,失去收缩力,血管被动扩张,内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

脑动脉硬化症,脑动脉硬化症的西医治疗

一、脑动脉硬化症的西医治疗1、治疗①患者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选用脑活化剂吡拉西坦(脑复康)、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德镇)、维生素E和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钙通道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氟桂嗪),血管扩张药

Hash:48ce1ddf99e02cf31d8ca10b336127180a820ff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