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8:53:4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消化道出血5大治疗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10-20 18:53:40 457 ℃

一、消化道出血介绍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

  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名词“中消化道”改变了对消化道的传统分段概念的认识。

  新定义以十二指肠乳头、回盲瓣为标志,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以上)、“中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至回盲瓣)和“下消化道”(盲肠、结、直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溃疡直肠炎、肿瘤(息肉)、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感染(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缺血等。

  (3)结肠疾病感染(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溃疡性结肠炎憩室、肿瘤(息肉)、缺血和血管畸形肠套叠等。

  (4)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肿瘤(息肉)、血管瘤血管畸形、缺血等。

二、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1.一般状况

  小量(400ml以下)、慢性出血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急性、大量出血时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甚或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

  2.生命体征

  脉搏血压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如果不能及时止血或补充血容量,出现休克状态则脉搏微弱,甚至扪不清。休克早期血压可以代偿性升高,随着出血量增加,血压逐渐下降,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3其他伴随症状及体征

  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可以伴有其他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发热肠梗阻呕血便血柏油便腹部包块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等。

  检查

  1.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粪隐血(便潜血)、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2.内镜检查

  依据原发病及出血部位不同,选择胃镜(食管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结肠镜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3.X线钡剂检查

  仅适用于慢性出血且出血部位不明确;或急性大量出血已停止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的病因诊断。

  4.血管造影

  通过数字剪影技术,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外溢的部位。

  5.放射性核素显像

  近年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静脉注射99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初步判定出血部位。

  6.其他

  根据原发疾病的需要,可以选择CT、MRI、CT仿真小肠、结肠造影等协助诊断。

三、消化道出血5大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慢性、小量出血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病因)治疗。急性大量出血时应该卧床休息、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

  (2)补充血容量

  急性大量出血时,应迅速静脉输液,维持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血红蛋白低于6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考虑输血。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3)内镜治疗

  结肠镜、小肠镜下止血作用有限,不适用急性大出血,尤其对弥漫性肠道病变作用不大。

  具体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止血(APC)、电凝止血(包括单极或多极电凝)、冷冻止血、热探头止血以及对出血病灶喷洒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止血。对憩室所致的出血不宜采用APC、电凝等止血方法,以免导致肠穿孔

  (4)微创介入治疗

  在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出血部位后,可经导管进行止血治疗。大部分病例可达到止血目的,虽其中部分病例在住院期间会再次发生出血,但其间改善了病人的全身情况,为择期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值得指出的是,肠道缺血性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当属禁忌。一般来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动脉置管后不主张采用栓塞止血方法,原因是栓塞近端血管容易引起肠管的缺血坏死,尤其是结肠。

  (5)手术治疗

  在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确的情况下,不主张盲目行剖腹探查,若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剖腹探查术:①活动性大出血并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允许做动脉造影或其他检查;②上述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但出血仍在持续;③反复类似的严重出血。

  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必要时采用经肛门和(或)经肠造口导入术中内镜检查。由内镜专科医生进行,手术医生协助导引进镜、并可转动肠管,展平黏膜皱襞,使内镜医生获得清晰视野,有利于发现小而隐蔽的出血病灶。同时,手术医生通过内镜透照,有时亦可从浆膜面发现病灶。

四、怎么诊断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

  有时尚须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直肠指检,借以发现尚未呕出或便出的血液,而使诊断得到及早确立。

  二、出血量的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匿血愈创木脂试验可呈现阳性反应。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粪。

  严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箅1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严重性出血性质又可分为大量出血massive bleeding即指每小时需输血300ml才能稳定其血压者。

  最大量出血major hemorrhage即指经输血1000ml后血红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

  持续性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出血持续在60小时以上。

  需输箅3000ml才能稳定循环者。再发性出血指2次出血的时间距离至少在1~7天。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

  特别是对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根据病人的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压积测定,也可估计失血的程度。

  三、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1、病史与体征

  消化性溃疡患者80%~90%都有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史,并在饮食不当、精神疲劳等诱因下并发出血,出血后疼痛减轻,急诊或早期胃内镜检查即可发现溃疡出血灶。

  呕出大量鲜红色血而有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病史,伴有肝掌蜘蛛、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体征时,以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最大可能。

  2、特殊诊断方法

  近年来道化出血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除沿用传统方法一-X线钡餐或久灌检查之外,内镜检查已普遍应用,在诊断基础上又发展了血治疗。

  四、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

  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匿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匿血达2 。

  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发病机制:1.消化道感染或局部组织血管损伤为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肠息肉、先天胃肠道畸形、痔疮、肛裂。少量出血则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一、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下消化道出血是什么样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1、便血:在患者的大便中可以突然出现鲜红色、果酱样或咖啡色样便;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时是鲜红色血便。2、循环衰竭表现:如果下消化道大量出血,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头晕、出汗、休克、虚脱。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疾病种类是比较多的

上消化道出血自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上消化道出血如何自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消化道疾病,这种疾病是非常折磨人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休克昏迷,危及生命。因此大家及时诊断出自己得了上消化道出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样可以抓住黄金治疗时机,接下来我们就让消化道疾病专家

Hash:6e476864e7e2d1d2cfe560279d679a8dbb67776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