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7 22:26:3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年人警惕无预兆急性心肌梗塞

BY:大叔18岁 2024-07-07 22:26:37 803 ℃

心肌梗塞病人多数都有心绞痛的病史,但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有的病人,平时感觉身体状况很好,常规体检血脂压、心电图也都正常,只有在作特殊检查时才能发现有心肌缺血。这些病人往往发病很急,病情凶猛,同时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室颤、室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等,在死亡的病人中有30%死于发病后的2小时以内,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抢救。​老年人警惕无预兆急性心肌梗塞,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1)疼痛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4)心律失常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小时内,75%~95%的病人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0mmhg),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ml),反应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室衰竭,发生率约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随后可出现右心衰表现。而右室梗塞者一开始即为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老年人警惕无预兆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冠心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自认为平时身体很健康,但在跑步过劳、上下楼梯后突然出现心肌梗塞的隐性冠心病患者,由于这些患者平时不知道自己患病,所以其危害非常大。许多猝死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他提醒中老年人要特别警惕这种无征兆的心肌梗塞。

1、男性40岁以后、女性50岁以后每年都应定期体验,要把心脏作为重点之一。这种检查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要作专科深度检查,如平板试验,运动素心肌扫描,经济条件许可的可以多作排冠状动脉CT筛查。

2、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豆类、豆制品等食物;炒菜用植物油,少放,清淡为好。少喝酒,不吸烟,烟中的一氧化碳会大大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容易造成心肌缺氧;饮酒多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3、适量运动,加强锻炼。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都有好处,因此,适量运动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但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身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不要劳累过度,避免熬夜工作。

4、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尤其是老人,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过悲。少看有刺激性的影视片,少参加有刺激性的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均可诱发心绞痛

5、老年人要起居有常,顺四时适寒暑,早睡早起,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减少户外活动,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呼吸困难感;熟睡或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性生活时感到胸闷胸痛不适等,首先应想到是冠心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急性心肌梗塞促发因素

(1)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等均可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耗氧量猛增。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而管腔狭窄,不能充分扩张以增加心肌灌注,便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血缺氧又可诱发冠脉痉挛,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严重时可促发急性心肌梗塞。

(2)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我们常在影视节目中看到有些人因情绪过分激动突发心肌梗塞而双手紧捂胸口,猝然倒下的场面,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在打牌或看球赛时,因心情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3)饱餐、大量饮酒、进食大量脂肪物质等均有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尤其多见于老年病人。进食高热量脂肪餐后可使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液粘滞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4)便秘,尤其在老年人中,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塞者并非少见。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润肠通便的措施。

(5)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塞。

(6)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疾走,易引起人们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量,二者促使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可使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预防

1.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种情况:

(1)健康 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2.二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内容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含了一级预防的内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第二方面,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目前已肯定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有:

(1)抗血小板药: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2)β受体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呼吸系统疾病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等。

(3)ACEI:多应用于伴有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许多临床试验(如SAVE、AIRE、SMILE以及TRACE等)结果证实了 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40%或室壁运动指数≤1.2,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4)他汀类降脂药:从4S、CARE以及新近的HPS等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长期调脂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介入治疗或CABG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抗炎作用、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功能。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均有此作用。

另外,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性病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缺血症状者,尽管还不能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但应视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预防,也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祛除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力衰竭 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

2.休克 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常见于AMI发病后5天内,尤以第1天内最为多见。常发生于初次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

6.心室室壁瘤 心室室壁瘤是ST段抬高性AMI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室壁瘤见于12%~15%的AMI存活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无创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成像术及有创性左心室造影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临床检出率。其发生率因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异,从3.5%~38%差别较大。心室室壁瘤就是梗死区坏死的心室壁呈瘤样的向外膨出,在心脏收缩期更为明显。

7.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之一,主要指左心室附壁血栓。血栓在Q波性心肌梗死中,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患者中常常发生。未用抗凝疗法 AMI 患者中约20%有附壁血栓。前壁心肌梗死的血栓发生率高至40%,累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发生率高达60%。据多个研究资料显示有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为4%~6%。栓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脑血管和肢体血管。

8.梗死后综合征 梗死后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早在1956年就由Dressier所描述。梗死后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其多发生在AMI后2~3周或几个月内,并可反复发作,偶见于心肌梗死后1年以后的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突然起病,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偶有低热高热达40℃者,发热持续1~2周,同时伴有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双侧颈部、下颚、肩臂及后背或上腹部,疼痛轻重程度不等,重者为压榨样、刀割样剧痛,易误认为梗死延展或再梗死;轻者为钝痛或胸部不适感。胸痛可因深呼吸咳嗽、吞咽等动作而加重,或坐位前倾而减轻。胸痛一般持续数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常伴有出汗。查体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有时还同时闻及胸膜摩擦音。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心包积液多时,叩诊心界向双侧扩大,同时伴有奇脉

9.梗死延展 梗死延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临床问题,发生率约为10%~2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内病情恶化或此后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心肌梗塞吃什么好

一、心肌梗塞症状(一)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自测方法

一、心肌梗塞症状有哪些(一)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无

Hash:5ad26848212c638cfdedffc36042d56fc2014b6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