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2:49:0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伤寒论的药方有哪些,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BY:Vera 2024-08-15 02:49:07 726 ℃

一、伤寒论记录有哪些药方

旋覆代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旋覆花9g代赭石3g人参6g生姜15g炙甘草9g半夏9g大枣12枚上7味,以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服。

注;方中代赭石用量,有的临证家主张按原方组各味分量比例用之方能应效,有的则主张用量宜人,要在30g方能有效。当然,量之多寡,须视病情而定,详参本文之第5、8、9条。

(功效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按之不痛,噫气频作。副证:呕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呕逆,或反胃噎食,或头晕目眩,或食欲不振便秘、苔白、脉缓

(临证加减)

1、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文中就本方及其加减在呕吐、噎嗝、呃逆梅核气、咳喘、血证心悸不寐眩晕妊娠恶阻以及胃火、风火、肾虚所致之牙痛等方面的情况作了概述。

2、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基础方为旋覆花、代赭石、焦三仙各30g,西洋参陈皮竹茹法半夏各lOg,玉竹15g,木香6g。咽干口渴石斛沙参麦冬生地、花粉、乌梅等;呃逆重者加柿蒂丁香刀豆子等;呕吐重者加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等;气虚乏力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腹痛元胡白芍川楝子香橼等;腹泻山药薏苡仁扁豆车前子等;便秘当归、生首乌郁李仁火麻仁,或酌加大黄等;口腔溃疡舌质红绛苔黄腻者加川黄连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地丁、栀子丹皮等。化疗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以基础方药物结合兼证加味,每日工剂,水煎服,至化疗周期结束。

3、加减旋覆代赭汤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胃脘痛:患者胃脘痛均因慢性胃炎溃疡病所致。内服基本方:代赭石(先煎)15—30g,旋覆花(包)、姜半夏川楝子各l0g,延胡索10—15g,党参10~20g,甘草4~lOg。每日l剂,水煎分2次于餐前服。同时用丹参注射液(上海市新同制药厂生产,每2ml相当于生药3g)10-16ml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每日工次,14次为1个疗程,间隔4-5日(在此期间继续服用汤药),再静滴1个疗程。

4、旋覆代赭石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呕吐: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尿毒症胃癌肝转移肾肿瘤广泛转移及脑脓肿者,神经性呕吐者。以旋覆代赭汤治疗,均收到较好的疗效。文中指出,。代赭石的用量应在30g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南通科技资料选编c内部资料),1973,9735.苏子降气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哮喘:寒哮用炒苏子、前胡各6---15g,半夏6~12g,旋覆花lO-15g(包),川厚朴当归各1Og,肉桂3g,鱼腥草20g,地龙12g,白芥子6~10g,甘草6g,热哮用炒苏子、旋覆花(包)、桑白皮、地龙各15g,半夏6~)蹈,前胡、川厚朴各lOg,12g,瓜蒌18g,当归、甘草各6g,鱼腥草30g。寒热错杂用炒苏子、地龙、旋覆花(包)、丹参各15g,白芥子6g,葶苈子lO~--30g,半夏、川厚朴、当归、泽泻各lOg,瓜蒌24g,黄芩12g,肉桂3g,代赭石30g。热盛加金银花、蚤休;发病有明显诱因(如季节、寒热、花粉)加路路通徐长卿蝉蜕;胸胁胀痛柴胡白芍,面目、下肢水肿车前子。均每日1剂水煎服。

二、伤寒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2)极期:

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为2~4mm,压之退色,略略高出皮面。为数不多,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分布以胸腹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大多维持2~4天后消退。此外,出汗较多的患者可见水晶型汗疹(白痱)。

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少数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高热常持续2周左右,高峰可达39~40℃,亦有超过40℃者。

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亦可有轻压痛。多呈便秘,少数可有腹泻表现。

肝脾肿大】:本期常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软,有轻压痛。亦可发现肝大、质软,有压痛。肝脾肿大通常为轻度,随病情恢复逐渐回复正常。如并发明显的中毒性肝炎时,可见黄疸,丙氨 转氨酶上升等肝功能异常

【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脉搏加快与体温上升不相称)或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一般与病情之轻重密切相关。患者虚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亦可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这些表现均与严重毒血症状有关,随着体温下降,病情亦逐步减轻与恢复。

(3)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并逐渐下降。患者仍觉虚弱,食欲开始恢复,腹胀减轻。肿大的脾脏回缩,压痛减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肠出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仍可发生。

(4)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回复正常,食欲好转,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通常需1个月左右才完全康复。

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入侵菌株毒力、数量、治疗措施是否及时与适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是否原有慢性疾患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三、伤寒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发病原因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O”及“H”抗原性较强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Vi”抗原见于新分离的菌株,在体内具有抗吞噬和抗溶菌的作用,故该类菌株可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繁殖。但因其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效价低,对本病的诊断作用不大,但90%带菌者“Vi”抗体阳性,故可用于发现带菌者。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能生存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出现M1型质粒介导多重耐药伤寒菌株流行,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值得重视。

二、发病机制

感染伤寒杆菌后 否发病,与感染的细菌量、菌株的毒力、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感染活菌量越大,发病的机会越大;具有Vi抗原的菌株毒力较大,同样的感染量,发病率较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情况,较容易感染发病。

1、感染

伤寒杆菌从口进入消化道,通常可被胃酸杀灭。但如入侵菌量较多,或者胃酸分泌、肠道正常菌群关系等防御屏障功能受到破坏,伤寒杆菌就能进入小肠,入侵肠黏膜。

2、潜伏

伤寒杆菌在小肠内增殖,穿过肠黏膜上皮细胞到达肠壁固有层。部分病原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质内繁殖。部分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生长繁殖,然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菌血症,即原发性菌血症期。在摄入病菌后1~3天,进入血流的病原菌迅速被肝、脾、骨髓与淋巴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

第1~2周:伤寒杆菌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仍在细胞内繁殖,然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严重的菌血症,持续数天至数周,患者陆续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伤寒杆菌向全身播散,侵入肝、胆、脾、肾、骨髓等器官组织,释放内毒素,临床上出现发热、全身不适、明显的毒血症状、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等表现。

第2~3周:血液及骨髓培养常可获阳性结果。伤寒杆菌在胆道中大量繁殖,随胆汁排到肠道,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向外界散播病原菌,部分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壁淋巴组织,使原先已经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组织肿胀、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如病变累及血管,则可引致肠出血,若侵及肌层与浆膜层,则可引起肠穿孔,均属临床严重并发症。

四、伤寒论的发展史是什么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 《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论的药方有哪些,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一、伤寒论记录有哪些药方旋覆代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旋覆花9g代赭石3g人参6g生姜15g炙甘草9g半夏9g大枣12枚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服。注;方中代赭石用量,有

患伤寒的原因有哪些?伤寒有哪些症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有发热的可疑伤寒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

伤寒杆菌有哪些并发症况,伤寒杆菌的临床症状具体有哪些

一、伤寒杆菌的病理病变是什么伤寒是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病变突出表现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骨髓等处。此外,由于败血症的存在,在病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作用下,全身许多器官也可受累。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

【声明】本文由用户Ve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