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03:45:5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血栓的症状

BY:大叔18岁 2024-08-16 03:45:59 1958 ℃

栓可以根据体内解剖部位分为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微血栓。也可以按照血栓的组成分为血小板血栓、红细胞血栓,混合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有的根据肉眼所见的颜色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等。那么,得了血栓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临床医学上血栓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静脉血栓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

这种血栓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1)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输注浓度过高的刺激性药物等,易致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病变呈条索状,跳动性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发生静脉闭塞。

(2)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多数表现为腓肠肌疼痛和压痛,小腿肌肉有硬结,患侧下肢水肿和表浅静脉怒张;在妊娠、老年人、卧床过久、外伤、外科术后多见。

(3)肺梗死:肺栓塞和梗死使体循环内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脱落的栓子,或右心的栓子,沿血流进入肺循环,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症状外,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肺部症状,如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或血性痰。半数病人的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

肺栓塞不一定都发生肺梗死,因而本病症状与有否肺梗死,梗死的范围和病人心肺的原有疾病等都有关系。胸部X线检查是肺梗死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肺动脉造影更是本病的诊断依据,如肺血管内出现残缺或肺动脉闭塞。

(4)其他:如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等,这些部位的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伴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变及其他体征。

2、动脉血栓形成 又称白色血栓,主要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 常发生在血流较快而血管壁有损伤的部位,或血管异常部位。血小板只黏附在病变的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血栓,血液通过时可有纤维蛋白在局部形成,并附着于血小板血栓表面。

纤维蛋白丝上残留的凝血酶又可以使血流中血小板附着于纤维蛋白丝上,结果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层一层地反复覆盖,纤维蛋白丝也可以网住部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如果血栓的头、体、尾3部分明显即称混合血栓。及至血小板血栓逐渐长大,则可以闭塞血管,影响血流,引起该病变动脉所支配的组织缺血、缺氧,发生严重的缺血性损伤。常见的有心肌缺血、梗死、脑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动脉栓塞。

表现为心绞痛偏瘫意识障碍,肢端疼痛及肢体缺血性坏死等。血栓脱落可随动脉血流进入较小的动脉内引起栓塞。常见于脑、脾、肾等器官。若栓塞发生在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分支,常可危及生命。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是两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动脉闭塞性病变。

(1)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动脉血管壁异常,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多在血管分支开口的内侧或血管固定于周围组织的部位,因而易累及的中等动脉如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当其发生血栓形成即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血栓形成。病变在主动脉及其主干动脉则容易引起肠系膜动脉和肢体动脉血栓形成。

(2)动脉栓塞:是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导致动脉分支的狭窄部位发生闭塞。病情严重的可在一至数小时内即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性疼痛皮肤苍白、知觉麻木、麻痹和血管搏动消失等,也可出现虚脱。闭塞时间过久可致远端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在体表的界限较为明显,易于诊断。

3、微循环血栓 以纤维蛋白的沉积为主的纤维蛋白血栓,或称透明血栓。微血管血栓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血管内凝血;也可由脱落的栓子堵塞小血管,或因某些因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常见的有DIC、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得了血栓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血液学检查,血栓形成的实验室诊断并无统一的认识,目前似缺乏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而且血栓形成过程中实验室发现的结果值变异较大,兼之检测的方法不够敏感,特别是有关血栓形成的早期,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前期或高凝状态仍有很多困难。以下一些血 检查,可以确诊或预示血栓形成。

1、内皮素-1检测 内皮素-1(ET-1)是惟一由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内皮素,ET-1有强烈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在人群分布中,老年人ET-1的血浆平较人群为高可能是老年人易患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2、凝血酶调节蛋白增高:凝血酶调节蛋白或称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作为凝血酶之受体,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单链抗凝糖蛋白。TM与凝血酶在内皮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特异性地使蛋白C转变为活化蛋白C(APC)。TM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的特异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或内皮细胞表面TM增高,表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3、血小板检查 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中血小板释放物含量增高,特别是α颗粒中特异蛋白质β血栓球蛋白 (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增高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增高,血浆中α血小板致密颗粒的释放物5-羟色胺含量增高而血小板内浓度下降;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TXB2增高和(或)前列环素化时产物(6-酮-PGF1α)减低;都反应血小板被激活。

4、凝血因子活化增高 人体凝血因子促凝活性(F:A)及抗原性(F:Ag)的水平一般在100%。在血栓性疾病中,F:A及F:Ag可明显增高。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片段2(F2)水平升高,F1+2是反映凝血酶的活性,F1和F2是反映内生凝血酶的活性。凝血时间和APTT缩短。

5、血浆抗凝血因子减少 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HC-Ⅱ、APC敏感率及cl-抑制剂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遗传性、家族血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6、纤溶活性减退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可反应纤溶活性。FDP中D-二聚体增多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标志。纤维蛋白肽A含量增高提示已有凝血酶形成,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早期标志。血清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表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增高,提示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增多。此外尚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t-PA及PAI测定等也可作为纤溶观察指标。

7、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通常应用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红细胞触变性和黏弹性等指标来反映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全血或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触变性、黏弹性往往降低。

8、血管造影术 是诊断血栓栓塞病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大小、形状,闭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另外下肢逆行性静脉造影还可以诊断静脉瓣损伤程度及血液倒流情况。对本病的治疗措施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但血管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缺点:①造影剂可引起过敏反应,轻度荨麻 疹瘙痒呃逆支气管痉挛,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②少数引起深、浅静脉炎、注射造影剂外渗,可引起局部血肿及造影后静脉血栓形成。③对下肢膝关节以下腓肠肌静脉血栓常有假阳性结果。

9、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 这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利用纤维蛋白原能渗入血栓及借其所标的放射性核素,在体表扫描计数。局部测定值持续升高24h以上者,提示该处有血栓形成。本试验操作简便,灵敏度及正确性高,常用来作筛选检查。

其缺点是常因肢体炎症、外科切开、溃疡骨折蜂窝织炎等,可出现假阳性,对急性小腿、下肢远端及腘静脉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但对股、骼股、骼总及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诊断灵敏度较小。

10、电阻抗体积描记法 检查原理是利用血液具有导电能力,及当血流量变化时能导致电阻(阻抗)的变化而影响电压,根据电压测定的结果来间接了解血容量的改变。其方法为大腿中部用压脉带加压后,使小腿深部静脉血容量增大、大腿减压时正常人小腿的血液迅速回流;如果有血栓形成,则小腿的血液回流缓慢或由侧支循环回流,结果在阻抗体积描记图上出现异常曲线。

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腘、股、骼静脉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但对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较差。缺点是:①对近端静脉闭塞伴有大量侧支静脉形成者本法的检测结果可呈假阴性。②在严重动脉血流减少使静脉充盈不佳时,可呈假阳性。③不能区别血栓性及非血栓形成性阻塞。

11、 Doppler超声检查法 超声Doppler流量计是利用Doppler效应观察血流速度对频差的改变。当静脉血流通畅时,肢体加压可以增加血液流速,超声波信号增强;如果血管闭塞,则信号减弱或消失,可以判断血管有否血栓形成。此法简便、易行、对腘静脉、股静脉和骼静脉的血栓形成有诊断价值。特别是血管完全闭塞者诊断率甚高,已有侧支循环或表浅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12Duplex Scanning双显性扫描检查 这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是目前一种快速、精确的证实动脉、静脉闭塞的有价值的方法,本法能精确地识辨动静脉血栓的解剖部位,还能测定静脉反流血量(m1/s),资料证明当静脉通流量低于10ml/s时,则不发生皮肤变化和溃疡形成。对血管造影剂有过敏而不能进行血管造影者,尤为适用。

13、CT和MRI 可以确定脑病变部位并能区别于其他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但不能对肢体动静脉血栓清晰显像、正确诊断。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在动脉血管管壁上开始有脂质斑块沉积或发生变性硬化,上述动脉血管病变属于或因高血脂胆固醇沉积,或因高血压所造成的动脉血管损伤所致。大量被激活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在已损伤的动脉血管管壁之上,且不断增加聚集数量,形成血小板聚集体,称之为血小板血栓。由于血小板血栓颜色呈白色,也称为“白血栓”。

纤维蛋白通过血小板不断聚集释放而大量凝聚起来,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因为其中掺入大量红、白细胞,故其颜色呈灰色,而称之为“灰血栓”。

因血液受阻,血液流动缓慢,或因血液产生涡流,可导致红细胞大量聚集到纤维蛋白血栓之上。因红细胞颜色呈红色,由大量红细胞聚集而成的血块,则被称之为“红血栓”。

血栓的分类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的头部〕。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

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眼内含有少量红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

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脱落造成栓塞。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抗血栓药分类

A、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B、抗血小板聚集药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其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 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 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尿激酶原(Pro- 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这类药物正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

脑血栓症状,脑血栓症状

一、脑血栓症状1、手足麻木或软弱无力。专家提醒说,手足麻木或者手脚没有力气是脑血栓前兆的表现,患者应提高警惕,当心脑血栓引发。2、记忆下降。近期出现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来记忆力明显减退,甚至完全遗忘;当出现此类病症时,患者及其家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3、忽然失语。有的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出现忽然

血栓的症状,血栓的症状为

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脑血栓的症状 这6个脑血栓症状你要知道

脑血栓不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导致瘫痪。脑血栓的症状:1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2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5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

Hash:5acc408c81d625bcd76da522235c317a47ab00d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