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22:29:0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小孩子得哪些病不用输液

BY:大叔18岁 2024-07-17 22:29:09 237 ℃

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稍有不当就容易导致小孩子身体出现问题,那么小孩子得哪些病不用输液呢?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其实,儿科有几种情况是不需要输液的: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让我们来了解下还有那些儿童的疾病不需要输液吧。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 痛。

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这4种宝宝常见病最好不输液

上呼吸道感染

病程 3 天 以内,体温 38 度以下,精神状态好。

儿童腹泻

包括轮状病毒感染在内的宝宝腹泻,要注意预防和治疗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才需静脉输液,没必要用抗生素。

毛细支气管炎

轻度喘息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或急性毛细支气管急性喉炎等病症,推荐使用雾化治疗。严重者需要补液或住院观察。

手足口病或病毒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是否需要输液视病情而定,如果宝宝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在家观察体温即可。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病重的迹象,如高热不退、烦躁、嗜睡、精神差、频繁呕吐、手脚抖动、惊跳等情况,需要紧急住院。

能吃药就尽量不输液

一位在澳洲学医的妈妈曾经在当地随访200多个宝宝,只有2个输过液,而且都是在中国输的。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这里的静脉注射,就是国人习以为常的输液。

一直有这种说法,输液在医学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但比较公认的副作用是出现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过敏性反应。对生理机能发展还不完善的宝宝来说,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我们总觉得输了液病才能好得快,其实并不见得。崔玉涛医生说,静脉输液并不是高级治疗方法,并不能缩短病程。一位妈妈在宝宝肺炎期间,一直坚持不输液,口服抗生素,正常作息。宝宝在5天后痊愈,这个速度并不比输液的孩子慢。

而一般得了感冒发烧就输液,用抗生素,病好了甚至还多打两天巩固的宝宝,容易对输液产生依赖性,下次再得同样的病吃药就不那么容易好了。

小孩子得哪些病不用输液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a href='/tag/558' target=_blank>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

2、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马上到了冬天,轮状病毒活跃。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的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小儿最常见且较严重的病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虽然病中也带着一个“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80%发生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现在医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检测,很快就明确是否是病毒感染

4、手足口病: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衣服、被褥要清洁,衣 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伏。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5、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肌痛

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乱输液对宝宝的影响

输液通常不是医生的治疗首选,通常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的情况下,就会不断反问医生为何不输液,久而久之,这种方法似乎成了治疗发烧等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似有“不输不快”之感。

其实,类似于发烧这些日常疾病,不是非得要通过输液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是否选择静脉输液时,主要看两个方面,首先看所选用的药物的性质,有些抗生素或者其他一些药物需要液体稀释溶解后静脉给药,其次看是患有何种疾病,比如严重的感染需要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发高烧、腹泻等导致体液丢失或出现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及丢失的电解质等。

不必输液的情况:

1、患病毒性或细菌性感冒的宝宝,一般都不要选择输液,只要让宝宝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控宝宝的体温就可以了。输液只会让宝宝白受罪,减低宝宝对病毒的抵抗力

2、患气管炎的宝宝,如果只有一些咳嗽低烧,只要能按时吃药,结合治疗气管炎的一些食疗配方,就不需要输液了。

可能需要输液的情况:

患化脓性扁腺炎的宝宝,因为是细菌性感染,可能需要输抗生素或吃消炎药

如果患气管炎的宝宝高烧不退或已查出明晚病原体,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输液。

一定 输液的情况:

感冒的宝宝,如果伴有严重呕吐和腹泻,就要适当地输液,补充水分和流失的电解质。

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合并症,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等,就需要输液了,输液的目的是针对病原和症状用药,而不仅仅为了退烧而输液。

乱输液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很多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想提醒一下家长,选择是否输液并非是家长所要求的,而是要结合宝宝病情的以及医生的诊断而决定的,不要因为着急宝宝一时半刻的发烧,就果断地往宝宝身上输液。而且对于输液的治疗,对宝宝的影响是很长远的。

首先,静脉输液是有创操作,易引起感染,导致静脉炎。其次,药品都有副作用,静脉输液的副反应要比口服药更为凶猛。第三,儿童静脉输液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输液区域人多拥挤,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最后,打针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影响,使患儿在今后的医疗过程中配合度大大降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在看守着宝宝输液时,还要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父母不要急于一时,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如输液快了、量大了,都会造成宝宝心脏负荷过大的。

输液中的颗粒易影响儿童发育

“现在输液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山东省交通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言森表示,“有时即使并不需要,陪同的家人也会强烈要求。”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邢莉对此也深有同感:“儿科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差不多50%的门诊病人都在输液。成人要稍微好些,门诊上输液的能有1/3左右。”

“特别是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要求输液,把抗生素当退烧药使用。”王言森说,医生往往因为家长的强烈要求被迫开出输液,因为不建议输液还经常产生医疗纠纷。“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体温调节点尚不稳定,发烧时特别容易上来就是39℃,家长就容易着急。”邢莉说。

邢莉介绍,每个病都有个病程,对于感冒来说就是5-7天,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效果基本相同。对于部分发烧的感冒患者,由于输液时使用了激素药物,很快就不再发烧,“患者误以为痊愈了,其实感冒还没好。”

专家表示,只有当持续高烧38℃以上,同时经过血液化验存在血象异常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输液,“其实感冒大部分都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效果就挺好,完全没必要输液。”

“输入的液体中有颗粒成分,根据不同药品生产厂家的工艺不同,颗粒大小也不一样。这些颗粒进入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对于儿童来说,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察觉,以后就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影响。”邢莉说道。

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俞淑文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基 础病也不一样,是否输液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像小孩和青壮年人群,只要采用合理的物理降温,即使发烧到38℃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导致脱水,甚至损害肝脏功能等情况。”

小孩子得哪些病不用输液

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稍有不当就容易导致小孩子身体出现问题,那么小孩子得哪些病不用输液呢?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小孩输液不能超过几天,得哪些病不用输液

如果患气管炎的宝宝高烧不退或已查出明晚病原体,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输液。

小病输液有害无利孩子生病慎用抗生素

【妈妈网特稿】央视《朝闻天下》曾播出的一则“输液输还是不输”新闻,引起热议。这则新闻评论到:小感冒,发个烧,为了好得快,很多人往往都选择输液治疗,但是,实际上,不合理的输液,会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长此以往,会造成人体细菌耐药,增加药物不良反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