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36:2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钩虫病应该如何护理,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钩虫病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5:36:26 1982 ℃

一、钩虫病应该如何护理

  钩虫病一般护理

  1、在饮食上,不吃不洁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2、在易受感染的环境中劳动时,避免赤手裸足操作;此外,在皮肤上涂布防护药物。

  钩虫病饮食原则

  一、钩虫病食疗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姜汁黄鳝饮:

  黄鳝(去骨切丝)100克,姜汁10毫升,将黄鳝用姜汁、花生油、食少许拌匀,待饭煮至将干时,放人鱼丝于饭面盖严,小火煽15分钟至熟服食。

  (2)党参红枣茶:

  党参20克,大枣10枚,共煎水代茶饮。

  (3)大蒜

  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然后取粳米,放人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人(若结核患者食用,可另加白及粉5克),同煮为粥。

  (4)煨大蒜:

  大蒜连皮10~12g,放火灰中煨熟,剥皮后嚼食。

  二、钩虫病吃什么对身体好?

  1、 食物要煮熟方可能吃;

  2、 可适当多吃大蒜。

  三、钩虫病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不吃生食,生水。

二、钩虫病如何鉴别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水肿相鉴别。

  1、黄疸

  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

  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钩虫病与十二指肠溃疡相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病者症状可类似于十二指肠溃疡,但胃镜检查如在十二指肠降部见到钩虫虫体或出点,或粪检发现钩虫卵则有助于诊断。

  另外还有其他原因所致的皮炎贫血营养不良等,如胃、肠结核慢性肠炎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等。

三、钩虫病有哪些症状

  1. 钩虫幼虫所致症状

  (1)钩蚴皮炎

  (粪毒、粪疙瘩、肥水疙瘩、肥水疮):钩蚴(以美洲钩虫为主)侵入处,可在20~60min内出现瘙痒、水肿、红斑,继而形成丘疹,尤以足趾间,足底、足背踝部、手腕、手背及指间最为常见。1~2天内转为水疱。一般于1周后自行消失。如搔破,易继发细菌感染,愈合延迟。

  (2)钩蚴肺炎

  钩蚴移行过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致肺部局部出血及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3~15天内出现咳嗽咳痰血丝痰发热气喘症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类似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Löffler’s syndrome)。重者可出现胸痛、持续性干咳哮喘样发作。胸部X线片提示肺纹理增多肺门阴影增多,偶见肺部浸润病灶。感染症状轻重与肺钩蚴数量多少有关,一般持续数日至数十日后自行消失。

  2.钩虫成虫所致症状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较重感染可有下列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病初食欲显著增加,但乏力、易倦,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懒黄病”之称。肠壁受虫体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则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见成虫寄生直肠,以致大便带鲜血。上腹部不适,按压或餐后减轻,常被误为溃疡病。部分患者有异嗜癖,喜吃生米、生豆、土块、瓦块、毛皮、木炭等。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重度贫血,则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舌乳头多见萎缩

  (2)贫血及循环系统症状:

  由于钩虫附着肠壁,咬伤处不断渗血及长期吸血,造成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失调等改变,以致形成不同程度的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90g/L者,仅见轻度汗少、毛发枯黄、苍白、乏力、易倦,劳动时易感心慌气急眼花头晕。血红蛋白在50~90g/L间者,可有明显的皮肤、黏膜、指甲苍白,颜面委黄,下肢水肿皮肤干燥无汗,行动时感心慌气急,脉快,心脏轻度扩大,有收缩期杂音。血红蛋白在<50g/L者,严重贫血,颜面水肿苍白,休息时也觉心慌气急,有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耳鸣眼花、肢体水肿、心脏明显扩大,心率快,可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肺底啰音肝脏肿大压痛。部分患者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患者虽贫血严重,但因病程长,发展慢,机体代偿功能较好,故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发生感染、妊娠、分娩,则症状显著。

  (3)其他:

  长期缺铁及营养不良,可引起指趾扁甲、脆裂、反甲、毛发干燥易断。儿童患者重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可影响生长发育,成年可致性功能低落,孕妇则易致流产死胎

四、钩虫病是怎么回事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两种。常寄生于狗、猫等的锡兰钩虫(A.ceylonicum)、犬钩虫(A.caninum)、马来钩虫(A.malayanum)偶亦可在人肠发育为成虫,而巴西钩虫(A.braziliense)仅感染期幼虫能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匍行疹,不发育为成虫。

  钩虫成虫是半透明状呈米黄色或淡红色(吸血后)。长约1cm,大小因虫种而异。雌虫较粗长,雄虫较细短,尾部扩展成伞形,称交合伞。

  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58μm?36 μm。卵壳很薄。在新鲜粪便中虫卵常已发育至2~8个细胞。各种钩虫的虫卵大体相似,不易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杆状蚴形态相似,长圆形,两端较宽无色透明,卵壳薄,常见其中含4~8个细胞。但两者的丝状蚴有明显差别。还可利用PCR方法,扩增虫卵DNA,再以限制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测定,以此鉴别两类钩虫。

  钩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任何中间宿主,成虫寄生空肠,少数见于十二指肠与回肠上中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荫蔽、疏松土壤中,于24h内可发育为杆状蚴,破卵而出,以泥土中的细菌有机物为食,需蜕皮2次,经5~7天发育为丝状蚴。若气温低于13℃,虫卵不会发育。

  丝状蚴是钩虫的感染期,体表有鞘,对外界的抵抗力甚强,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它具有向温性,当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时,可在5~10min内侵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会厌部,随人的吞咽活动,经胃进入小肠;以上过程约需4~5周,发育为成虫。雌虫经交配后产卵。自幼虫侵入皮肤,至发育成熟产卵的时间,可有很大差异,一般为50天 ,但十二指肠钩虫则偶可长达6~8个月。成虫约可活5~7年,但多数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图1)。

  此外,幼虫如由污染的食物经口侵入人体,则不需经上述血行途径而可直接至小肠发育成为成虫。但有一部分幼虫仍可从消化道粘膜钻入血循环中,则其发育过程与从皮肤侵入者相同。幼虫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发育为成虫,称为先天感染,但比较少见。

钩虫病有哪些饮食禁忌,如何治疗钩虫病

一、钩虫病的症状表现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1)皮炎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可出现一过性荨麻疹。(2)呼吸

钩虫病的治疗,钩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钩虫病的病因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偶可寄生人体的还有锡兰钩口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等。巴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幼虫虽可侵入人体,但一般不能发育为

钩虫病的几种特殊症状,钩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一、钩虫病症状一般人只知道人体感染钩虫后能引起贫血、头昏,以及食纳差、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症状,但对于钩虫病还能引起咳嗽、咳血、关节疼痛、尿蛋白、浮肿等,却知之甚少。人体感染钩虫大多是由于感染性幼虫侵入皮肤后,通过毛囊、汗腺或手足指趾之间皮肤较

Hash:e61fe52cf0943b47cb9bc97730866c4df8c6e27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