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0 00:54: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人处暑养生该怎么养

BY:大叔18岁 2024-05-20 00:54:21 816 ℃

处暑节气到来后,天气将真正转入秋季,对于体质较弱的中老年朋友们来说,此时中午热、早晚凉的温度变化,很容易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养生,在日常饮食和起居上都要进行调整。老人处暑养生该怎么养?老年人处暑养生四不要?一起来看下。

老年人处暑养生四不要

一、不要让肠胃着凉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变差,凉的食物会让肠胃难受。初秋,饮食烹饪要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食物,最好加些末或姜末,既可以暖胃,又可以有杀菌的作用。

二、不要喝太少

初秋,部分地区气温依然比较高,天热的时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可以准备一个小容量水杯,喝的时候小口咽,每次的量约为大半杯。

三、不要让眼睛暴晒

对于老人来说,眼睛比皮肤更怕晒。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病变”。对于患白内障角膜炎眼疾的老年患者来说,保护双眼不受紫外线侵害可促进疾病恢复。如果要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同时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

四、不要在早晨外出锻炼

为了避开秋季艳阳的照晒,有的老年人一大早去公园晨练,这样对健康并无益处。一是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严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老人早晨液凝聚力高,易形成血栓,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而下午5点钟以后,人的敏感度、协调性适应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气温也较低,十分适合锻炼。

老人处暑养生该怎么养

老年人处暑节气养生原则一、防病:保暖防“老毛病”复发

不少关节炎患者因为立秋过后不注意保暖,还经常吹空调、吹电扇,结果导致旧病复发。此外,像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老毛病”,在这个阶段复发的概率也很高。

除了慢性顽疾外,这时候也是老毛病易发期,像秋后腹泻胃炎肠炎等,在这个季节,稍不注意,也很容易发作,而且久治难愈。另外,老人在这个多变的季节里,也容易感冒发热。因此,专家提醒,在立秋过后,每日早晚的温差较大,老年人在入秋后更要特别注意保健防病。除此之外,肺炎哮喘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发作,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温差变化,适当添衣之外,在平时也要多做一些运动

老年人处暑节气养生原则二、精神:宜安静性情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精神调养宜收敛神气,以利于气机通畅,气血和调,提前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另外,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

老年人处暑节气养生原则三、运动:增加户外活动项目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这时候可以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登山、慢跑、郊游等。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夏秋季节,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热的天气,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老年人处暑节气养生原则四、饮食: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随着炎夏的“淡出”,天气转凉,人们应该感觉舒服,可为何出现了困倦疲乏的感觉呢?原来,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动调节,以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而这种调节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加上夏天的高温、潮湿、低气压天气,使人的体能消耗透支,“秋乏”就这样产生了。也就是说,“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处暑时节老年人要提早入睡

处暑时节,早晚气温稍加降低,感觉比较舒服。山西省中医推拿主治医师杨飞在衣物、睡眠、饮食方面,为大家开出了“处方”。

老人要及时添加衣物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要注意增加衣服。

当然,“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 ,处暑时节,要提早入睡,因为这个时候,老人和小孩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开窗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晚上早点睡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节气,天气渐渐转凉,大自然将阳气渐渐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之变换。所以,人们的作息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杨飞表示,每天多睡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对身体有好处。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乏”。

少吃姜多喝蜜

处暑过后,要多喝蜜少吃姜。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吃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另外,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是对付“秋燥”的必要手段。

处暑后老年人注意食疗养生

(一)伙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减退,胃肠适应能力较差,暴饮暴食,不但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还是诱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饮食要有规律,尽可能少食多餐,不饥饿,不过饱,要定时定量。正如《养生避忌》中说:“故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无令饱;先渴而饮,饮勿过冷。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备急千金方》指出:“饮食以时,饥饿适中”。《寿世保元》也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以上都是告诫人们应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

小编提示:老年人还应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养病庸言》中说:“无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中云:“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二)忌肥甘厚味

所谓肥甘厚味,就是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这类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老年肥胖。再者,过食油腻食物,对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还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老人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因此,古人对此早有论述,如《韩非子》中说:“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明代养生专书《寿世保元》中也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

小编提示:老年人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膏粱厚味,以使神清体健,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三)不可偏嗜

老年人饮食宜保持多样化,不要偏食,偏嗜。因为各种食物都有它固有的营养素,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平衡;如偏食,偏嗜,就会造成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疾病。《保生要录》中说:“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而生痰;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黄帝内经》中也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小编提示:以上均说明必须合理饮食,不可偏嗜。

(四)不勉强进食

老年人的厌食,一般有生理性厌食心理厌食和病理性厌食等几种,无论出现哪一种厌食,只要没有食欲,就不要勉强进餐。积极的办法是调整饮食,加强体力活动,保持愉快的心境,创造轻松的进餐环境,烹调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能诱人食欲的饭菜。因为勉强进食,可伤人脾胃。梁代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

小编提示:注意节食,保护脾胃,实是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

(五)忌怒后进食

孙思邈说:“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是说进食应保持心平气和,专心致志,才能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六)忌过冷过热饮

老年人宜适温而食。过冷过热饮食会损伤消化道粘膜,特别是食道粘膜,久之可引起食道癌。过食生冷还会损伤脾胃。老年人还应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食物应切细煮软,应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七)忌过咸,宜清淡

中医自古以来主张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忌过咸。如饮食过咸,摄入量过多,易造成高血压病,进而影响心肾功能。《内经》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医论》中也说老人饮食应“去肥浓,节酸咸”。饮食除应少盐外,还应在食物的加工上多采用清蒸、炖等方式,多吃汤、粥,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

小编提示:有饮酒嗜好的老人,还应忌酒。

(八)注意餐后养生

《千金方》中云:“食毕当漱口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饱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明闻尤《茶笺》载:“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健胃,又可坚齿”。

老人当心处暑秋燥伤人

23日,处暑。养生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当心“秋燥”伤人,在增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

在处暑时节,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养生专家张东生介绍说,“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养生专家表示,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晨练应该从早晨刚醒来时开始,早晨醒来后最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预防“秋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要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为防“秋燥”,在饮食调理方面应注意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但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处暑时节养生,处暑养生小常识

一、秋乏怎么办处暑期间,秋乏缠人,让人没有上班的冲劲,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秋乏呢?第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维生素能促进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秋天的苹果、梨、西红柿、

处暑养生食物 处暑过后的养生禁忌

芹菜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适合在处暑后天气干燥时食用。处暑时此类病更要注意预防。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处暑养生小常识

处暑养生的四大要点:防秋燥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

Hash:27d624ddcb032bf76c6ae0b3bd2ba0077be2337f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