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1 11:29:5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呕吐腹泻吃什么食物啊

BY:大叔18岁 2024-07-21 11:29:51 153 ℃

专家表示,呕吐腹泻多是由于吃了一些不太健康卫生的食物所导致的,会令人比较的难受。适合呕吐腹泻的患者事后食用的食物也非常的多。那么呕吐腹泻吃什么食物啊?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腹泻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腹痛立即吃止痛片

腹泻时也会伴随着肚子痛,有人干脆用平时治头痛胃痛的止痛片来对付腹泻疼痛。专家提醒,吃止痛片能暂时缓解腹痛,但由于阑尾炎和腹泻的初期症状很相似,这样做容易掩盖病情,耽误阑尾炎的治疗。

误区二:吃消炎药消毒止泻

很多人认为,腹泻药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吃消炎片消消毒就可以止泻了。对此,专家介绍,消炎药就是抗生素类药,人体只有在感染时才能服用。如果用消炎药来治疗腹泻,人很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损害肝肾功能过敏、加重腹泻等副作用。

误区三:腹泻后立即吃止泻药

拉肚子后,往往马上就吃止泻药,这种错误做法不但不能止泻反而会延误病情,急诊科经常有腹泻病人服用止泻药三五天后仍不见好转才来就医的。因为过早服用止泻药会打破人体排泄平衡,把腹泻排出的毒素都"堵"住了,不能及时排出体内"垃圾"就会破坏肠胃道功能,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耽误病情。所以人们在腹泻持续三天后应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误区四:喝大量白开不吃饭

"吃多少泻多少,还不如什么都不吃,多喝点白开水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受拉肚子折磨时的普遍想法。腹泻期间也应坚持进食,因为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肠胃道恢复正常。

一般腹泻早期可以吃些加咸菜的清淡米汤,中期好转后最好吃面条等流质食品,少喝牛奶、忌生冷、大蒜。即使腹泻停止后的七天内也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鱼、肉,否则会刺激肠胃。

同时,无须饮用过多的白开水,可在1000毫升的白开水中加入1小勺、4小勺糖,这样更能补充人体因腹泻流失的营养成分

误区五:一旦止泻立即停药

由于引起腹泻的一大原因是食物中的细菌,如果随意停药会让肠胃道中的细菌在没有完全被"杀死"的情况下继续存活,从而导致人体"耐药"以及多次腹泻。所以专家指出,一般腹泻症状缓解三四天后才能完全停药。

呕吐腹泻吃什么食物啊

专家表示,呕吐腹泻多是由于吃了一些不太健康卫生的食物所导致的,会令人比较 的难受。适合呕吐腹泻的患者事后食用的食物也非常的多。比如,可以多吃一些谷类食物,像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米粥等等。如果是刚呕吐腹泻不久的话,不要过早的吃东西,等情况好转之后的话,在适量的吃一点东西,及时补充身体缺失的营养。

1、可以吃点鸡蛋,注意是煮熟的鸡蛋吗,而不是煎蛋,这时候不能吃油腻的食物。

2、适当的吃一点瘦肉,但是需要注意清淡一些。

3、补充一些蔬菜,胡萝卜,土豆黄瓜等等。

4、腹泻的期间不可以吃生的水果,更不要吃辣的东西,也不可以吃油腻的一些东西,因为这样的话会导致情况加剧的。

平时大家注意饮食卫生,否则的话比较容易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而遇到这样的情况的话,许多事后多加休息,积极的进行饮食的调理,身体才会逐步的恢复到正常的情况。另外,需要补充点水分,一般腹泻的话会脱水

夏季如何应对儿童腹泻

一、不要简单地认为禁食是必须的夏天小儿腹泻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多见。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另外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患儿会发生营养不良或生长停滞。要鼓励孩子进食,脱脂奶、稀饭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对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牛奶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二、正确应用抗生素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是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所以,需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三、不轻易使用止泻药小儿发生腹泻,适当用点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小儿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婴儿。

四、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严重脱水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体重的比例愈大。 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精神委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另外,应预防小儿腹泻养成卫生习惯。对夏季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便后要及时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尤其要强调的是,冰箱不是“保险箱”,置于冰箱内的食物仍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另外,随着家用饮水机的普及,由于未进行定期清洗或清洗不彻底,成为儿童夏季腹泻病新的感染源。还要注意灭蝇灭蛆,防止食品污染。对家庭成员或儿童集体机构中出现的病人和带菌者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腹泻可分为哪些类型

1.急性腹泻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有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低钾血症、低低镁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2)2种常见类型肠炎腹泻的临床特点

1) 轮状病毒腹泻: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又称为秋季腹泻。本病经粪-口传播,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约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升高。病毒较难分离,有条件者可直接用电镜检测病毒。

2) 侵袭性细菌(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引起的肠炎: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潜伏期长短不等。常引起志贺杆菌性疟疾样病变。起病急,高热甚至可以发生热惊厥。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以急性腹泻为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小儿患病率高。对于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正确选用有效的辅助检查。

腹泻也会引发痔疮

专家指出,腹泻和痔疮是有关系的,腹泻有些时候会引发痔疮的发病。这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腹泻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充血,直肠静脉曲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引起痔疮。

二、腹泻时,会有少量粪便从乙状结肠流到直肠,排便次数就变多,因其所含的不消化物会刺激直肠壁,使患者总合排便感、便不尽感,因为便意频繁,导致肛门括约肌产生的紧张不断地提升,排便后也不易弛缓,时间一长,可使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断裂而形成痔疮。

三、长期腹泻,直肠存在炎症,也会涉及到肛隐窝而发生肛窦炎、肛腺感染及肛门直肠周围炎或脓肿等,可引起直肠下部周围组织发炎,痔静脉丛发生静脉周围炎、静脉炎,导致血管管壁脆化,继发血管扩张充血,引起或加重了痔疮。

宝宝呕吐腹泻怎么办才行,宝宝呕吐腹泻吃什么好呢,宝宝为什么会呕吐腹泻,宝宝呕吐腹泻该怎样护理

一、宝宝呕吐腹泻怎么办才行宝宝拉肚子,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宝宝腹泻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呕吐等现象。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宝宝拉肚子吐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护理,严重的情况下,要及时送医治疗。首先,首要工作就是要止泻。为避免宝宝拉肚子脱水的话,一定要做好止泻工作。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

小孩呕吐腹泻该怎么应对小孩呕吐腹泻是怎么回事小孩呕吐腹泻吃什么好小孩呕吐腹泻后怎么护理

一、小孩呕吐腹泻该怎么应对宝宝拉肚子,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宝宝腹泻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呕吐等现象。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宝宝拉肚子吐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护理,严重的情况下,要及时送医治疗。首先,首要工作就是要止泻。为避免宝宝拉肚子脱水的话,一定要做好止泻工作。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

如何应对宝宝腹泻呕吐,怎么护理好腹泻呕吐的宝宝,宝宝为什么会腹泻呕吐,哪些食物对宝宝腹泻呕吐有帮助

一、如何应对宝宝腹泻呕吐宝宝拉肚子,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宝宝腹泻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呕吐等现象。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宝宝拉肚子吐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护理,严重的情况下,要及时送医治疗。首先,首要工作就是要止泻。为避免宝宝拉肚子脱水的话,一定要做好止泻工作。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

Hash:ada0559618c2dae9d10fd887ab785144201588a4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