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0:41:1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检查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6-30 20:41:18 330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组相对慢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也称为“出性”、“真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相似,此病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检查方法

(一)血象 血小板计数多在100万~300万/mm3,最高达2000万/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变,偶也见到巨核细胞碎片及裸核。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万~3万/mm3,一般不超过5万/mm3,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30%的患者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形态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现豪-胶小体及嗜碱性点彩。少数病人有反复出血而导致低色素性贫血

(二)骨髓象 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酸活性增加。

(三)出、凝血试验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则消耗时间缩短,血块退缩不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附功能肾上腺素和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对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

(四)其他 染色体检查有21号长臂缺失(21q-),也有报告21号染色体长臂大小不一的变异。血清酸性磷酸酶、、磷、乳酸脱氢酶尿酸含量测定均增多。

另外,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清学生化检测,常规做胸片、B超、血管造影、CT等检查,也需要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程缓慢,许多患者长期无症状,自动血细胞检查仪器的使用使诊断无症状病例的机会增多。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等非常少见。体格检查约40%患者仅发现脾大,一般为轻度或中等度肿大。可发生脾萎缩和脾梗塞。 巴结肿大罕见。

出血可为自发性,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引起。自发性出血以鼻、口腔和胃肠道黏膜多见。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也可有出血。脑出血偶有发生,可引起死亡。此病出血症状一般不严重,但严重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阿司匹林或其他抗炎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出血。

血栓形成在老年患者中易见到,年轻患者中较少见。动脉和静脉均可发生,但动脉血栓形成更多见。脑血管、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和指、趾血管为好发部位。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小血管,但也可发生在大血管。手指或脚趾血管阻塞可出现局部疼痛、灼烧感、红肿和发热,可发展成青紫或坏死。脑血管血栓形成常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暂时性脑缺血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头痛头晕失眠等常见,脑血管意外也有发生。肺血栓和心肌梗死均有发生。习惯性流产阴茎异常勃起也有报道。皮肤瘙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少见。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

1、病程进展缓慢。

2、主要症状为出血和血栓形成。

3、为自发性或外伤、手术引起的出血。自发性出血多为鼻、牙龈消化道粘膜出血或皮肤瘀斑。其他部位如泌尿道、呼吸道等也可发生出血。颅内出血虽少见,但可引起死亡。血栓形成较少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间歇性跛行,肠系膜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腹痛呕吐、肺、肾、肾上腺或颅内血栓形成,成为致死原因。

4、本病的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并不局限于骨髓,亦可侵及肝、脾等髓外组织器官,故患者的肝、脾常轻度至中度肿大、化验检查可发现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

系增生尤为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高达100万/mm3以上(正常值10~30万/mm3),有巨大、微小或畸形血小板,常聚集成堆;

5、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3万/mm3(正常值0.4~1万/mm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多,若患者有显著出血,可发生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聚集功能常降低。可有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块收缩不良。

原发性出血性血 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对无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否采用降低血小板计数的治疗仍有争论。一般而言,很少有证据表明长期降血小板治疗能改善无症状患者的预后。与预防性降血小板治疗无症状患者以防止止血并发症发生存在争论的情况相反,对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患者降低血小板可以改善症状已有共识。患者有指、趾微血管缺血或脑血管缺血症状时,应积极进行降血小板治疗。目标为降低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的生成。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1.骨髓抑制性药物:白消安为常用有效的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法兰等都有效。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2.放射核素磷(32P):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3.血小板分离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

4.干扰素: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

5.其他: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

(二)预后

主要死亡原因为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和血栓形成。一些病例可转化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可转为急性白血病。32P或烷化剂等化疗药物治疗可能增加向白血病转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人的生存曲线与年龄相同的正常人群相似,一般病人预后良好。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吃什么好

1.黑木耳

吃黑木耳的好处

黑木耳中含有氨基酸、甾醇类、乌苷酸、谷氨酸矿物质维生素,还含有肾上腺素等多种抗血栓物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力,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50-100g炒食。

2.腌制 菜

生姜中含有姜烯酚、姜烯酮,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脏血管梗塞和脑梗塞

20-30g与肉同炒食用。

3.西红柿

维生素C膳食纤维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2个直接食用。

看了上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吃什么比较好之后,我们知 饮食无论是平还是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点要注意调整,并且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什么症状,如何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是什么呢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1.切脾后血小板增多任何大手术可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升高,切脾可使全身血小板总量的1/3从脾池进入血循环,血小板计数常高达(1000~2000)×10^9/L,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很少超过半年,少有发生出血和栓塞。2.缺铁所致血小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炎症性疾病所致的血小板增多以慢性炎症多见,其导致血小板增多的机制未明,血小板增多的程度各异。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是什么,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是什么

一、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1.切脾后血小板增多任何大手术可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升高,切脾可使全身血小板总量的1/3从脾池进入血循环,血小板计数常高达(1000~2000)×10^9/L,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

Hash:7e309a42a41d9ba6b38320df281d20fea6063bf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