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01:36:3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

BY:大叔18岁 2024-07-19 01:36:34 565 ℃

现代女性常常为了保持苗条的体形,吃得越来越少,吃得多固然会增加脂肪带来烦恼,但吃得太少也会造成很多困扰。女人吃太少有什么危害呢?​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吗?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有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有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血糖仪和电子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有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髋假体慢慢沉降、脱落,导致手术日后的失败。现在我们国家卫生部专门有一个骨质疏松诊疗规范,规定骨科医生不能只重视骨折手术,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否则,骨科医生要负法律责任。

第三个误区是骨质疏松患者对整个治疗周期的认识不足,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有一个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的共识,第一个以治疗骨痛为目的,需要三个月时间,短期治疗骨痛一般需要七到十天。然后再连续服药三个月。中医以调理症状为目的,比如对于肾阳虚肾阴虚的骨质疏松,一般强调治疗半年左右,这样疗效比较巩固。要是以骨密度为主的,因为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密度的下降,骨的力学强度下降,也就是说以升高或者维持患者的骨量为主,至少得服用一年中药,服用两年西药,这是国际标准。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

​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

脱发

对身体过瘦的人来说,体内脂肪蛋白质均供应不足,因此头发频繁脱落,失去光泽。如果过分节食,头发缺乏充足的营养补给,其中包括缺少的摄入,便会枯黄无光,最后导致大量脱发

骨质疏松

体瘦的女性髋骨骨折发生率比标准体重的女性高一倍以上,这是因为身材过瘦的人体内雌性激素准不足 ,影响钙与骨结合,无法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胃下垂

以饥饿法减肥的女性常常感觉食欲不振、胀气、胀痛,这都有可能是胃下垂的征兆。胃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部不适、饱胀、重坠感,在餐后站立或劳累时症状加重。胃下垂严重时还伴有肝、肾、结肠内脏下垂的现象。

子宫脱垂

没有足够的保护,子宫容易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下垂,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形成子宫脱垂。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宫颈口感染,甚至宫颈炎

贫血

营养摄入不均衡使得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摄入不足;吃得少,基础代谢率也比常人低,因此肠胃运动较慢,胃酸分泌较少,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这些都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记忆衰退

大脑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脂肪。吃得过少,体内脂肪摄入量和存贮量不足,机体营养匮乏,使脑细胞严重受损,直接影响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健忘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

中药和西药的治疗理念不同,西药主要是一些化学药为主,靶器官很明确,主要是针对破骨细胞或者是针对成骨细胞等等,副作用很明确,比如西药多使用雌激素治疗,容易导致乳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高。还有用量最多的二,这是抗骨吸收的药,长期服用会导致反流性食道炎等等。

中药是辨证施治,副作用还在观察中,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老百姓比较愿意接受。中成药和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最大的特点就是,患者的骨密度或者骨代谢指标没有任何改善的情况下,症状得到改善并缓解,比如腰腿疼痛、腰膝酸软、下肢冷痛的症状得到改善。由于骨质疏松属于静悄悄的流行病,在骨量减少阶段,患者多选择服用钙剂治疗。一般来就诊时都已经出现明显的症状。西医认为骨质疏松主要是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但是伴随着老年人还有很多其他症状,如下肢冷痛,小便清长五心烦热,心烦易怒等等,西医一般不解决这些症状,西药也不涉及这些症状。患者多选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中药在治疗骨质疏松和缓解骨质疏松所伴随的一些肾虚的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

骨质疏松的病因

内分泌因素(30%):

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

遗传因素骨质疏松(30%):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报道青年双卵孪生子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之间差异的4倍;而在成年双卵孪生子之间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报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个遗传影响的75%,经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调整后,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bb基因行者仅为BB型的1/4,此项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在各人种和各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如胶原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也有报道,但目前尚无肯定结论。

营养因素(15%):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废用因素(10%):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症状

(一)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三)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骨密度测量。

​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

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脱发对身体过瘦的人来说,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均供应不足,因此头发频繁脱落,失去光泽。骨质疏松体瘦的女性髋骨骨折发生率比标准体重的女性高一倍以上,这是因为身材过瘦的人体内雌性激素水准不足,影响钙与骨结合,无法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女性吃得少警惕子宫脱垂或骨质疏松

骨感美是现代女性的追求,现在的女孩子为了保持苗条的身形,一个比一个吃得少,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吃得多,造成肥胖可引发许多妇科疾病,但是脂肪、营养摄入不足也会给女性带了许多健康隐患,如脱发、骨质疏松、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现代女性常常为了保持苗

女人吃太少易骨质疏松子宫脱垂特殊部位保健

现代女性常常为了保持苗条的体形,吃得越来越少,吃得多固然会增加脂肪带来烦恼,但吃得太少也会造成很多困扰。脱发对身体过瘦的人来说,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均供应不足,因此头发频繁脱落,失去光泽。如果过分节食,头发缺乏充足的营养补给,其中包括缺少铁的摄

Hash:f9d7d1121cd7274b8d4e84319ad939d348ce7fb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