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6:17:1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夏季养生

BY:大叔18岁 2024-08-15 16:17:18 484 ℃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关键。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季养生适合做什么运动

一是提倡旅游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据此原则,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原因有二:

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滨却凉风习习。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一般地说,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5℃~6℃。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生活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风向在一昼夜里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还有,宽广松软的沙滩,为人们进行日光浴和海浴提供了天然场所。海滨气候所具备的特有的综合作用,可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疾患都有一定防治作用。因此,夏季旅游最好去海滨休息10天左右,这样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

去山地旅游也有不少好处,一般地说,山地环境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的高度范围是中、低山区,即海拔高度在500~2000米左右的区域,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

我国著名的山地气候疗养地有庐山、黄山、莫干山、鸡公山、峨嵋山等,这些地区峰峦和山涧起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空气格外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宁静透明的天际或变幻无穷的云海,都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可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条件作短期疗养,避暑、爬山、游览和散步,通过这些活动,使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锻炼。

二是最好游泳

夏季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还是游泳最舒服,既锻炼了身 ,又可祛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首先,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经过游泳锻炼后,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有良效。其次,游泳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游泳能大大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还有,游泳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工作后若到水中游泳片刻,不管是谁,皆会感到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周身轻快。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常参加游泳,可使脂肪类物质较好地代谢,避免脂肪在大网膜和皮下堆积形成肥胖病。

以上说明,游泳的确好处很多,但它也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当你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此外,游泳不应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游泳前还必须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在下水时,不要猛一下跳进水里,应先在水浅的地方用水洗洗脸、洗洗上肢、搓搓胸腹,使身体充分适应时,再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游泳后,若水在耳朵里不出来,可采用侧头低耳跳跃法;游泳后还必须用清洁的水彻底冲洗一下身体,将不洁的水冲去。为了预防眼病,最好滴一些眼药水

夏季养生如何去调养

一、精神调养

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在万物繁荣的夏天,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参加夏令营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即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二、起居调养。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该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因为夏天太阳升的早,清晨空气新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夏月暑热湿盛,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亦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荫下、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夏夜室外乘凉归寝不可太晚。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 侵袭。如果不注意调摄,人体气血虚弱,再遇外邪入侵,很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在衣着方面,由于夏天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

三、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消热避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选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夏季的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酷暑盛夏,因出汗很多,常感口渴,所以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汁、赤小豆汤等,皆有良好的清暑解渴的作用,但切忌因贪凉而暴吃冷饮、冷水、凉菜、生冷瓜果等。 夏天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夏天喝水过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使致病微生物容易通过胃进入肠道;另一方面,湿热天气环境也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夏天必须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四、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练三九,下练三伏。”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

首先运动的时间安排合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边、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晚饭后,到外边悠闲的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进行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其次,夏日锻炼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窗户,使空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关节疼痛。最好洗个热水澡,既可以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另外,夏天锻炼的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如何在夏日防病保健呢?

夏季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有哪些

夏季养生之道:饮食调理

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变得脆弱,所以夏季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的夏季养生饮食有西瓜黄瓜香瓜番茄绿茶绿豆汤等。但不可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不然会使胃肠受到伤害。

夏季养生之道:情绪调整

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节,并会损伤很多的心气,在注重补水的同时也要做好养心气的工作,比如为自己泡一壶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养心茶,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一次消夏避暑的旅行

夏季养生之道:户外运动

夏季适合户外运动,有效地进行运动可以使女性阴阳气血融合、畅通血脉经络,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因为夏季气候比较炎热,所以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散步、健身操瑜伽等运动。不要怕夏季出太多汗,在该出汗的时候出汗可以起到有效排毒的效果,另外空调的使用不可过度,以免得上空调病

夏季养生之道:午睡

夏季容易使人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午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午太阳最高,容易造成中暑,另外夏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午睡更为重要,建议午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良好的午休可以起到消除疲劳、补充精力的效果。

夏季养生有哪些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鼻炎

五是以清为点。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当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东西更要讲究卫生,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那还是有道理的。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夏季养生的中医疗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 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 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冷气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多次反复出入冷气环境,于心脏是不利的,而心属火,伤心即伤阳气。

第二点是,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皮肤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人们再回到冷气环境中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还有,要防湿邪侵袭:如前所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 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夏季养生的四原则,夏季养生之饮食,夏季养生之睡眠,夏季养生之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今年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

夏季养生多吃这些食物,夏季健康养生之饮食篇,夏季健康养生之睡眠篇,夏季养生健康降温饮品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春夏秋冬养生小知识,春季养生吃什么,夏季养生食谱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

Hash:35a710e94975966a7dacafb7d9d0b1f26a0ab74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