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06:21:3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消化不良拉稀应该怎么办

BY:大叔18岁 2024-08-16 06:21:39 1723 ℃

饮食不当造成消化不良拉肚子的情况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病从口入”,总有一些时候会因为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而引起肠胃不适,症状轻微的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严重则有可能危及性命。要第一时间排查疾病原因,再对症用药,还要加强日常调理,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消化不良拉稀应该怎么办?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消化不良拉肚子症状有哪些

1、消化不良拉肚子的症状表现在大便次数上。一般正常大便次数是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而消化不良拉肚子时排便次数就会比正常情况下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

2、消化不良拉肚子症状还表现在大便形状上。消化不良拉肚子时排便为稀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脓血便。同时还会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3、也有多数患者的粪便的特征可随引起吸收不良的疾病而不同;典型脂肪泻的粪便为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常飘浮于水面,且多具恶臭味。轻度脂肪泻大便可无明显改变。

4、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

5、便意频繁,每次粪量不多并有里急后重感者,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小肠病变则无里急后重感。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者,往往为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小肠病变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多不缓解。分泌性腹泻往往无腹痛症状。

6、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

7、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消化不良拉稀应该怎么办

一、多喝水

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氯化葡萄糖、枸橼酸钠的补液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们能补充体内流失的葡萄糖矿物质,并且调节钾、钠电解质、水分酸碱平衡;而胡萝卜 汁、苹果汁、西瓜汁等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可以补充必需维生素,也是很好的补充品。它们都是防止机体因腹泻而脱水虚脱的良方。

二、勿匆忙服药

除非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或者严重腹泻产生并发症,普通的腹泻并不需要服药治疗,它的症状一般不会超过48小时。所以,至少两天以内,勿用药物止住腹泻,因为腹泻是体内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当病人发生急性腹泻时,医生多不鼓励使用止泻剂,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况。否则,让它排出可能比较有利,也能加速复原。

三、检查所用的药物

腹泻有时可能与你服用的药物有关,比如服用纡解胃灼热制酸剂。制酸剂是最常引起腹泻的药物。为了避免与胃灼热相关的腹泻,建议使用仅含氢氧化铝的制酸剂。除了制酸剂,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风药)等药也可能引起腹泻。如果你怀疑这些药物或其他药物使你腹泻,应向你的医师询问。

四、顺其自然

许多人喜欢用果胶、嗜酸菌、角豆粉大麦香蕉、瑞土于酪及各式各样的奇特食物来治疗拉肚。这些东西能约束肠子,延缓其蠕动。但实际上,这只是延长问题来源待在体内的时间,你真正需要的是将引发拉肚的物质排出体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顺其自然地排掉。

五、远离厨房

拉肚期间不宜为家人作饭烧菜,应直到症状消除为止。如厕后要记得将手洗干净,以免传染病菌给他人。

引起消化不良的病因有哪些因素

1、生理心理因素,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的人群可导致该疾病。

2、饮食习惯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

3、外界环境因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引起疾病发病。

4、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一般定植于胃的黏液层表面,无症状成人中Hp的感染率在35%以上,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存在Hp,铋剂加抗生素可以根除Hp,使组织学胃炎消退,还可以使溃疡的复发率从每年的80%以上降低至每年10%以下,所以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胃窦炎的重要原因。

5、内脏感觉异常,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对生 或轻微有害刺激的感受异常或过于敏感,一些病人对灌注酸和盐水的敏感性提高;一些病人即使在使用了H2受体拮抗药阻断酸分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五肽胃泌素仍会发生疼痛,一些研究报道,球囊在近端胃膨胀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疼痛往往会加重,他们疼痛发作时球囊膨胀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6、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有胃固体排空延缓、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等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近年研究还发现胃肠动力障碍常与胃电活动异常并存;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7、胃容受性减低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近年研究提示,这种感觉过敏与感觉传入通道异常有关,即正常的内脏传入信号在脊髓、脑的水平被放大,产生过强反应。这就可以解释,FD的症状在有胃排空延迟者是通过机械感受器产生,而在胃排空正常者,则由于中枢信号放大同样可以产生。

8、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着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

9、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结果提示,约半数FD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FD症状是否有明确的相关性还尚待研究。

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诊断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影像学检查

B超及内镜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MRI等),其意义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有利于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肝、胆、胰腺疾病和肿瘤器质性病变鉴别,X线、MRI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不同时间的胃排空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二、粪便中脂肪测定

脂肪定量分析是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简单而可靠的试验,正常人24h内粪便排出的脂肪量小于6g,或脂肪吸收系数大于94%;用14C-三油酸甘油酯吸收试验,正常人每小时呼吸排出标记物大于给予量的3.5%。

三、维生素B12吸收的Schilling试验

异常常提示回肠末端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也常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Schilling试验也有助于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盲襻综合征硬皮病和多发性小肠憩室,如盲襻综合征时Schilling试验的第1,2部分异常,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后,Schilling试验可恢复正常。

四、胃排空测定技术

核素扫描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的金标准,25%~5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长,主要是对固体食物半排空时间延长。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草莓:最新研究发现,草莓还有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滋润咽喉的功效。草莓肉甜汁美,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宜用。

山楂:现代医学证明,山楂含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酶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降血压、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宜用。中医认为,山楂具有很好的健胃、助消化作用,且山楂中含有脂肪分解酶,对减肥有利,可辅治继发性肥胖症。

普洱茶粥:陈年普洱茶12克,大米100克。先将普洱茶块加清水煮取茶汁,然后将茶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消食除胀。本粥对过食油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尤为适宜。

曲末粥:神曲15克,大米5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煎取药汁。然后把药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温热食用。健脾胃,助消化。本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嗳腐吞酸者尤为适宜。

保和粥:山楂、神曲、陈皮各5克,麦芽30克,茯苓、法半夏连翘各10克,大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上述各种药物煎取药汁,然后将药汁与大米放粥锅内煮粥,粥熟后加入少量砂糖调味即可。健脾胃,消食积。本粥对食积停滞、肉积不消、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尤为适宜。

木瓜:一向以美白、低热量着称的木瓜,首次荣登水果榜的榜首。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有很好的美白作用。科学家最新研究还发现,存在于木瓜乳状汁液中的木瓜酵素可帮助人体分解肉类蛋白质。饭后吃少量的木瓜,对预防胃溃疡肠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橘子橙子橘子橙子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黄素,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和橘子一样,芒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也很高,虽然营养价值丰富,但短时间内不能 得太多,否则血液中的胡萝卜素浓度过高,就会沉积在皮肤内,使皮肤发黄,引发胡萝卜素血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适量食用。

什么是消化不良腹泻,中医如何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幼儿消化不良怎么办呢,预防小儿消化不良

一、什么是消化不良腹泻中医对消化不良、腹泻是如何认识的?消化不良、腹泻多归属于中医的“胃痞”、“腹痛”、“呕吐”、“泄泻”等病症中。“胃痞”是指胃脘部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呕吐”是

消化不良吃什么_消化不良吃什么

消化不良吃什么消化不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除了会腹胀、食欲不振,有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那么消化不良吃什么好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1、多吃山楂在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一般都可以可以通过吃山楂或者是喝山楂汁的方法来促进消化。我国民间很早以前就知道山楂可以

消化不良怎么办好呢,对抗消化不良的饮食原则,造成消化不良的饮食禁忌,消化不良的分类说明

二、对抗消化不良的饮食原则一、饮食禁忌(一)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稀饭。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Hash:221aef2e0447ba481bed887531125e68361c527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