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近10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波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颌下可扪及柔韧而具轻触痛的椭圆形腺体: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上)在早期常有红肿,唾液分泌初见增加,继因潴留而减少,但口干症状一般不显著。 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为常见的并发症,各种并发症中脑膜脑炎占94.08%。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腮腺炎时脑炎的发病率约0.3%~8.2%。由于不能对所有的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终未见腮腺肿大,因此难以计算其确切的发病率。有谓无并发症的腮腺炎中30%~50%,甚至65%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一般多在肿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和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仿,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脑炎明显,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多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导致死亡。25%~50%可无腮腺肿大。国内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偶有腮腺炎后1~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预后多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面神经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有腮腺炎后因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水者。
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约1/15000),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所幸75%为单侧性,故影响较小些。
发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有报告9岁患儿并发此症者。一般13~1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症状轻重不一,一般约10天消退。阴囊皮肤水肿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致不育症。附睾炎常合并发生。
约占成人女性患者的5%~7%。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偶可引起提前闭经。卵巢炎症状有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因此导致不育的报告。
约见于5%成人患者,儿童中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至1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1周内消失。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脂肪酶通常在发病后72h升高,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近年来随着儿童患者病情越来越重,胰腺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高。
早期病例尿中绝大多数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该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质,重者尿常规及临床表现与肾炎相仿,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
约4%~5%患者并发心肌炎。多见于病程第5天至第10天,可与腮腺肿同时或恢复期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暂时性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期前收缩等。严重者可致死。大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3%~115%)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心包炎。
乳腺炎(15岁以上女性患者31%并发此症)、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44%,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天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多发生于腮腺肿后1~2周内,也有无腮腺肿者。
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 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或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致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已知1.3型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淋巴脉络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均可引起腮腺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需作病原学诊断。
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且肿大突然,消肿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系因功能性分泌增多,代偿性腮腺肿大,无其他症状。
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有的始终无腮腺肿大),难与其他病毒所致者相鉴别,可借助于上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一)病因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二)临床表
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产生高达95%的抗体。但由于腮腺炎疫苗是属于第二类疫苗的范围,需要父母带孩子自愿、自费去接种,于是会被有些父母忽视。专家强调,儿童是这种病的易感人群,所以凡是年龄在8个月以上的儿童(从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5年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预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每到春天,传染病非常的多,尤其最常见的就是,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疾病,一旦给孩子传染上,往往严重影响了孩子体质,所以对待这种疾病的预防工作上,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以便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有关预防方法。1.预防:小儿患
Hash:d83fd67e22bdcc7dc042f22a9e24513ce52f9a1f
【声明】本文由用户Sally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