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8 00:37:0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常喝豆浆致乳腺癌?

BY:大叔18岁 2024-08-18 00:37:03 1498 ℃

  “女性常年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的说法一直在传,最近在网络上又在热议。这种说法认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以大豆异黄酮为主,没有被吸收的植物雌激素会在人体内积聚,造成人体内雌激素偏高,提高乳腺癌患病几率。

  大豆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在日常膳食中广泛食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啦。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大豆制品通常分为非发酵豆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两类:非发酵豆制品有豆浆豆腐豆腐干腐竹等,发酵豆制品有豆豉豆瓣儿酱、腐乳臭豆腐豆汁等。豆制品发酵后蛋白质部分分解,较易消化吸收,某些营养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大豆制成豆芽,除含原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较多维生素C

  豆浆中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当,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低于牛奶,也不含胆固醇,适合于老年人及心管疾病患者饮用。尽管豆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但和牛奶中的相比要低很多,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也比牛奶低。豆浆和牛奶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各有特点,条件允许的话,两者最好每天都喝,或者今天喝豆浆,明天喝牛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还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如大豆皂甙、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用大豆制作的豆制品中当然也含有这些营养物质。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人体内雌激素的结构相似,可以和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叫植物雌激素,但是它的活性较低,因此,只能发挥很弱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女性体内雌激素平起到的是双向调节作用。机体内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对于维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人 内雌激素不足的时候,吃到体内的大豆异黄酮可以结合雌激素受体而发挥雌激素作用,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有可能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出血的危险。但是,由于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导致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无法结合,从而阻止了雌激素的作用,就相当于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也就降低了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危险。

  大量的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了这点。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人因摄入相对较多的大豆及大豆制品,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来自上海的一项研究发现,上海市5042名20-7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常吃豆制品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一项对生活在新加坡的中国女性进行的膳食与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也表明,大豆对乳腺癌的发生有显著预防作用。2008年,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的一篇文章也表明,大豆里的大豆异黄酮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尤其在大豆类食品消费量较高的亚洲人群中。此外,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癌症》(Cancer)的文章《国际乳房健康和癌症指南》列举了世界各国一些预防乳腺癌的方法,其中预防乳腺癌的饮食方法之一就是要适量吃大豆及其制品。众多研究显示,食用豆浆等豆制品不但不会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大豆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一方面,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和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等,可能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胃肠症状。好消息是:这些抗营养因子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加热处理就可以消除。所以生豆浆必须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左右,把豆浆煮开煮透,把这些有害物质彻底破坏。记住:不要喝生豆浆、没有煮开煮透的豆浆。

乳腺腺病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乳腺癌

26岁的林小姐,体检时查出左乳有两个花生大小的结节,没有明显不适,后经确诊为乳腺增生,她怕此病诱发乳腺癌,心里挺紧张。她的担心竟然引起了办公室其他3位女士的共鸣,她们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其中有结婚生子的,也有未婚的姑娘。她们都奇怪:“患乳腺增生的人怎么那么多啊?”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

乳房肿块自测乳腺增生或乳腺癌?乳腺癌

乳房的护理是每一位女性朋友生活中护理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当出现乳房疼痛时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某些乳房的疾病,更害怕自己得的是常常听到的乳腺癌。于是,在去医院看病时,当医生告诉你是“乳腺增生”时,女性朋友会感到害怕,因为听说乳腺增生可能会

易误诊乳腺癌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

50%患者为未婚未育女孩临床发现,以前患乳腺炎的基本都是哺乳期妇女,现在情况大为改观,非哺乳期乳腺炎这种较“冷僻”的病发病人群已经逐渐超过了哺乳期乳腺炎。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20岁~40岁,但50%

Hash:bb1e9317fc510c429291e03853261ff8ac0a385a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