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2:51:4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秋季老人如何预防秋燥症

BY:大叔18岁 2024-06-02 22:51:48 1549 ℃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分减少,与炎夏相比人体主动补充水分明显不足,于是产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人们常称为“ 秋燥”。秋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咽干、音哑干咳、皮肤枯燥等症状。还有什么要注意?一起看看。

秋日老人起居宜早卧早起

秋季起居

秋季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季防秋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老人秋冬季皮肤瘙痒怎么办

很多老年人都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尤其到了冬季,很多人因此彻夜难眠。老年瘙痒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在冬春季节常发。主要表现为皮肤外观正常,但是反复出现瘙痒。病因诱发老年瘙痒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干燥。在冬春季节,空气干燥,皮肤表面的水分过度蒸发,皮肤表层的含水量减少,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变得敏感,进而产生瘙痒等不适感觉。患者皮肤本身的问题也可引起瘙痒。正常人的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膜,可以阻挡外界环境因素对皮肤的刺激,减少瘙痒等不适的感觉。老年人皮肤的这种保护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症。另外,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喜欢用热水烫脚或洗澡,或用搓澡毛巾用力搓擦皮肤,造成皮肤表面保护膜的破坏,从而引起或加重皮肤瘙痒症

还有些瘙痒由药物引起,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胆疾病以及一些血液疾病、恶性淋巴瘤等的药物都可能引发瘙痒病。和皮肤疾病导致的瘙痒不同,老年瘙痒症的特点是瘙痒前皮肤外观没有皮疹,也没有红肿,但皮肤干燥、细薄脱屑。在排除了荨麻疹疥疮湿疹等其他疾病时,可以确诊是瘙痒症。老年瘙痒症一般采用外用、内服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有部分患者,皮肤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有紧张焦虑、疑病、神经官能症等精神问题,对外界轻微刺激会产生过度的反应,或者说过度敏感,也会时常出现瘙痒症的感觉。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老年瘙痒症以外,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瘙痒性皮肤病,这些疾病多是皮肤以外的原因,如某些药物、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胆疾病、一些血液疾病、恶性淋巴瘤等也会引起瘙痒性皮肤病。

老年皮肤瘙痒症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更高,病情随年龄增加逐渐加重,秋、冬、春季容易发病。多数患者首先发生在小腿部位,表现为小腿皮肤经常有瘙痒感觉,晚上瘙痒症状更明显。部分患者瘙痒可以逐渐扩展到前胸、后背、腰部、大腿和上肢等部位。主要特点是瘙痒的皮肤外观没有异常,即没有皮疹,没有红肿。可有皮肤干燥、细薄脱屑。瘙痒感觉为阵发性,没有固定的部位。瘙痒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数十分钟可以自行缓解;严重者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彻夜难眠。搔抓后局部可有红色抓痕、脱皮,严重时可抓破出血。停止搔抓后,印记很快消退,没有红肿,没有隆起皮肤的丘疹等,但可以留有干燥性血痂

老人秋季有四怕

老人用空调要格外注意。

温度过低,很容易使肌肉受凉,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颈椎腰椎不好的老人,更要注意保暖。如果天气闷热家里需要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左右,可以多开除湿功能。公共场合气温低,老人要及时添个披肩。每天空闲时可以做一些简单动作,譬如仰卧起坐、隔窗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腰部血液流通。

喝水怕少

天热的时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有慢性病的老人,一旦缺水风险更大。此外,老人喝水一次不能喝太快太多,要少量多次。喝水太快,心脏不好的老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眼睛怕晒

对于老人来说,眼睛比皮肤更怕晒。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病变”。对于患白内障角膜炎眼疾的老年患者来说,保护双眼不受紫外线侵害可促进疾病恢复。建议老年朋友如果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最佳。同时戴遮阳帽,打遮阳伞

肠胃怕凉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 日渐衰退,凉的东西更要少吃,如冰镇西瓜及各种饮品。烹调方法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菜,可以加点姜末、蒜末或芥末,一则暖胃,二则可以起到杀菌效果。剩饭菜不要放太久,尽量少吃。

老年人健康十大标准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说话声音宏亮,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无腹痛腹泻之虑,则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形匀称,不宜过胖。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七、腰腿灵:每周有三次以上运动,每次不少于半小时;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暴食酗酒,无烟酒嗜好,注意营养科学合理。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秋季老年人需注意预防秋燥

饮食以清润为宜。多吃些具有养阴、润肺生津及清燥的食品,如萝卜银耳百合荸荠芝麻等。此外还要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

饮食以辛多酸为好。由于秋季气候干燥,不宜多吃些煎、炸、热、燥、油腻之物;更应少吃、姜、蒜、韭、椒(包括胡椒花椒辣椒)、烈酒等辛辣香燥之品。

适量进补。暮秋时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一些滋补食品较容易吸收纳藏,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对身体素质虚弱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进补可以改善体质,有健身、祛病、延年之裨益。适当可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及莲子核桃龙眼肉、大枣等食品。

秋季要重点预防秋燥症

需要提醒的是,秋燥症并非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故无须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秋季要重点预防秋燥症1、注意秋燥调养由于秋天气候干燥,如果不予以饮食调养,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口干、咽痛、鼻燥、皮肤干燥等不适症。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秋季老人如何预防秋燥症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与炎夏相比人体主动补充水分明显不足,于是产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人们常称为“秋燥”。病因诱发老年瘙痒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干燥。老年人皮肤的这种保护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症。老年瘙痒症一般采用外用、内服等综合性治疗措施。秋季老年人需注意预防秋燥饮食以清润为宜。

​秋季老人如何预防秋燥症

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秋燥”症。秋季老人如何预防秋燥症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老年人对秋燥适应性差,耐受力弱,更应重视预防。如能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老年人由于内脏器官衰老,导致各生理功能减弱。因此,老人进餐应细嚼慢咽以助消化。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为佳。

Hash:8e6a2ba3da50c7f2ea0914ac3a8a7cc3a5bf1175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