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1:01:3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1:01:30 503 ℃

一、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2.脑血管疾病

  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二、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 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小量饮酒有益,大量饮酒有害。

  6.糖尿

  糖尿病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三、血管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患者晨练应注意的问题

  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控制饮食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戒烟少酒,劳逸结合;减少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g以内;增加盐摄入,每天钾盐≥4.7g。

  4.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这类食物有海参泥鳅鳝鱼芝麻山药、银豆腐皮葵花子等。

  5.控制血压和血脂关键

  (1)血压控制 将血压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资料表明,坚持长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仅为不坚持治疗者的1/10,也就是说,只要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可下降90%。

  (2)血脂控制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血脂控制是服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6.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四、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h2>

  控制胆固醇:不吃或尽量少吃蛋黄动物脑髓和内脏以及甲壳类动物,如蚌、螺、蟹等;控制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多吃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油食品)等植物油脂;控制糖的摄取:不吃或少吃糖果,以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脂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病因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病因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

Hash:dce2992a6185f1180aa130c3a4baa67e2c95035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