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2:21:3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BY:大叔18岁 2024-07-16 22:21:33 519 ℃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取长补短,增加疗效,并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但是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盲目、杂乱地中、西合用、配伍,不但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可产生致命的危险。正确的中西药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结合”不当的中西药,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导致医源性疾病。那么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呢?又有什么危害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哪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1.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某些抗生素不能同用。石膏珍珠母、磁石等中药含金属离子以及含有此类药物的中成药不能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联合应用,否则会在胃肠道形成不溶性类和络合物而失效。如必须联用,其相隔时间以3~4小时为宜。

2.含的中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同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结合,若与含钙中药联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含钙中药有龙骨牡蛎海螵蛸鹿角枸杞等。

3.含有机酸的中药与碳酸(小苏打)不能同用。确切地说,是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等,以及由它们参与配伍制成的中成药,不能与磺胺药和小苏打同服。因为服磺胺药需同时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以防止磺胺药代谢产物在尿中析出沉淀形成尿道结石,而有机酸可以对抗小苏打碱化尿液的作用,从而增加磺胺药对肾脏的毒性。

4. 茵陈氯霉素不能同用。茵陈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肝病患者的常用中药,但它对氯霉素的抗菌效应有拮抗作用,可降低甚至抵消氯霉素的疗效。因此,这两者不要同用。

5.含鞣质的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酶类西药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道活动,增进食欲。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老鹳草及其制剂中的鞣质,可与酶类药物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 络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

6. 含砷的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硫磺雄黄及其制剂中的砷,可以与酶的氨基酸分子结构上的酸性基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降低酶的生物利用度,减低疗效。

7.大黄及煅炭类中药与酶类西药不能同用。大黄余炭、荷叶炭、地榆炭、煅蛤壳、煅瓦楞子等,能吸附酶类,削弱其促进消化的作用。

8.甘草鹿茸与降血糖西药不能同用。甘草的分子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因而有类似的作用,鹿茸也有同样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肝糖原,升高血糖,与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降糖灵)等等降血糖药物在药理作用上是相对抗的。所以,合用甘草、鹿茸,会降低这些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中药和西药隔多久吃

中西药相冲 同服应相隔半个小时

但对于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情况,从临床经验看,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部分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相反有些中药,如医治伤风、感冒的药材,其药性发挥会较快,同样约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如果是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相距时间应再适当延长一些。

中西药相冲的情况,对于长期病患来说威胁会更大一些,因为像哮喘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或长期需药物抑制病情的患者,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药外,多会选择中医药治疗、调理。两药相撞后,有可能相互抵消了功效,或令药性过猛,产生不良副作用。

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服用时间上都颇有讲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不同时间服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同时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就必须掌握最佳的服药时间。

1、首先,在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取药时仔细聆听药师的提示。通过餐前餐后间隔给药、服中西药间隔半小时的原则既能增强药物的有效性,又可以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

2、其次,可参考“时辰药理学”,针对病情选择最佳给药时间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氢氯噻嗪宜在7点服用,不良反应最少;呋噻米于10点服用,作用最强;地高辛在8—10点服用,血药浓度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下午2—4点给药,则血药浓度高而生物利用度低,暴风雪和气压低时,人体对强心苷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这种情况下用药剂量应减少,否则容易发生中毒等不良反应。

中西药均需警惕过敏反应

当孩子生病,需要注射青霉素的时候,医生总要问家长:孩子用过青霉素吗?有无过敏现象,要不要做一下皮肤试验?

这里所说的过敏反应,实质上也是一种免疫反应。在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当病菌或其他异物侵入身体以后,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免疫反应,把病菌等消灭,这是对人体有益的免疫反应。

但是,有些孩子的这种防御功能过强,会对某些物质产生过强的反应,甚至引起组织损伤,造成病变,这就成为不利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过敏反应。比如,当孩子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时,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者荨麻疹,出现心慌气短哮喘出冷汗、脸色苍白、嘴唇青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会造成生命危险。

过敏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专家研究,随着化学合成物品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也会大大增加。在美国,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了90年代增加到3:1。

据研究,过敏反应并非是西药所独有,有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穿心莲、双黄莲鱼腥草、紫珠草、乌贼骨、羚翅解毒丸和云南白药等,都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

从过敏的发生率来看,化学合成药品的致敏率高于天然药物,中药的致敏率比西药低。当然,中药过敏问题也不可忽视。如果怀疑复方药剂中有某些中药可能引起过敏,可以分别逐一口服,以观察反应。

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予警惕。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积极治疗。抢救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应让病人躺平,头部处于低位。立即注射肾上腺素0.3~1.0毫升。

必要时可在10~1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病情危重者可静脉注射。要注意保暖,如发绀呼吸困难,应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时也可以用指甲压迫“人中”穴,或针刺双侧“内关”。

有的病人可能有轻度的过敏性休克症状,如全身无力、寒颤、头晕等,这时也不要麻痹大意,应该进行必要的治疗。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最好在医生的监督下注射,不要擅自在家中自行注 。

在给孩子用药前,更要提高警惕,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如查明诱因,尽早诊治,过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1、违反配伍禁忌

首先说中药,其自身配伍就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而西药本身也有配伍禁忌,两者合用时则配伍问题更为复杂。

·物理性配伍禁忌

酸性较强的中药 VS磺胺类抗菌素:常见的乌梅山楂五味子等最好不要与磺胺类抗菌素一起使用,因为中药中的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可以酸化尿液,不仅降低抗菌素的作用,而且会引起肾损害

苦味健胃药VS甜味中药:比如龙胆丁、龙胆、大黄合剂味苦,与大枣、甘草、蜂蜜等甜味药物混用会降低前者的健胃作用。

·化学性配伍禁忌

含鞣质的某些中药VS硫酸亚铁或酶类药物:中药虎杖、地榆、五倍子、石榴皮、老鹤草、侧柏叶等均含有鞣酸成分,其与硫酸亚合用易产生沉淀,影响硫酸亚铁的吸收;或者当它们与酶类药物合用时,与酶中蛋白质成分结合形成牢固的氨键缔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

含雄黄的中成药 VS 硫酸亚铁或酶类中成药: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含有雄黄,可以与硫酸亚铁生成硫化砷盐,使疗效降低;或者与酶、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VS四环素类抗菌素:如牛黄解毒片、复方罗布麻牡蛎、瓦楞子等中药都可与四环素分子形成螯合物,降低四环素的吸收。

·药理性配伍禁忌

碱性中药VS氨基甙类:抗生素,硼砂、海螵蛸等为碱性药物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同用会造成后者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

药酒 VS苯巴比妥胰岛素药物:中药的药酒含有酒精成分,与苯巴比妥、胰岛素等同用可后者疗效下降。

含有鞣质的中药 VS 维生素:因为鞣质成分可能与维生素形成永久性结合而使其从体内排出。

含大黄的中药 VS 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烟酸、维生素Bl 、维生素B )合用后会影响大黄的抑菌作用。

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 VS 降糖药:因为鹿茸等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有升高血糖的效力,与降糖药合用无疑会影响降糖作用。

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中药VS 强心甙:如华山参洋地黄天仙子、莨菪根及叶等,其中的阿托品成分可能增加机体对强心甙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引起中毒等等。

·药剂性配伍禁忌

在制备某些中药注射剂时,常加入增溶剂,比如吐温-80,一些中药中所含的鞣质则可能与吐温-80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浑浊影响药剂配制质量。

2、中西药联合使用禁忌简单重复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治疗流感发热,不少人为了让感冒快些痊愈,在使用扑热息痛的同时,又同时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复方感冒灵等药,殊不知这些药中均含有扑热息痛,会使扑热息痛剂量过大,从而增加不良反应,所以一般来说不提倡多种药物简单重复使用。

·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诱发药源性疾病

引发耳鸣耳聋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等(含有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当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强对听神经的毒性。

引起消化道损害甚至胃肠道出血及穿孔斑螫、朱砂巴豆等中药与抗菌药、解热镇痛药合用有可能诱发药源性消化道损害。

加重肝脏的损害比如中药虎杖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异烟肼利福平等)合用;中药苍耳子雷公藤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合用都有可能增加西药的肝脏毒性。

排尿困难麻黄枳实等中药与西药麻黄素、肾上腺素、丙喘宁合用,可导致尿储留,常引起老年人药源性排尿困难。

·联合使用药物导致药物相互拮抗

茵陈蒿VS氯霉素前者使后者失效。

穿心莲VS庆大霉素、红霉素:前者可抑制后者的促白细胞吞噬功能作用。

昆布海藻VS异烟肼:前者可使后者失去抗结核的作用。

总之,盲目联合使用中西药很可能并不能增加疗效,而是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合理的搭配可能影响药物吸收 、排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者产生了新的有毒物质,也可能通过影响药物药代动力学过程而引起毒副反应。

所以,一般来说,无论是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还是联合使用中西药,最基本的原则都是以简单、有效、不良反应小为宗旨。能够用口服治好的,就尽量不用注射;能够用一种药治好的,就不用两种药物;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好的,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合用。这样不仅减少 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节省医疗费用。

中西药的差别

看问题角度不同

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依靠对象不同

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中庸医学。

毒副作用问题

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有人提出,中药是多靶点作用,其实是不合适的: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的PPA 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

谈论中药与西药,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5、含酶的中药及中成药,如神曲、麦芽、谷芽、山楂丸、保和丸等不宜与抗生素类西药同服。

中药和西药哪个副作用大,中药和西药的优势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药和西药哪个比较好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和见解。二、副作用。中药全部取自天然环境,因此,其副作用会相对比较小,但是由于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很多中药的副作用是至今不明确的。四、西药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对于中药和西药疗效的好坏,起作用速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用药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类型症状的用药选择。

吃中药有什么常见的误区_吃中药时能吃西药吗

一、中药概述中药(TCM)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

Hash:ca774ab6c553ae1e4970f21a86ab8d967d2a4338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