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21:10:1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秋季感冒不能吃三类食物

BY:大叔18岁 2024-08-17 21:10:15 969 ℃


秋季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如果不注意添衣的话,很容易被感冒缠上,所以秋季要注意预防感冒,在秋季的要知道如何预防感冒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哪些食物不适合感冒的时候吃的。

感冒吃什么好

一、感冒能吃辣吗:部分人感冒初期爱用辣椒逼汗,因为吃辣就像喝热开、热茶一样,冒汗后,症状也会相对缓和。不过有两个方面要提醒你:

第一,只有伤风感冒,有浑身发冷症状,用“热辣”方法逼汗才有效。像夏季的感冒多为热伤风,常觉得口干舌燥、容易急怒,反而类似中暑,这类感冒不宜逼汗。

第二,一般感冒都会伴随着咳嗽,在咳嗽的症状出现之前就不要在吃辣椒了,吃辣的话之后加重你的情况。

二、感冒别碰十种食物

1、甜食:无论是高糖的水果还是甜品点心,在感冒期间都要禁食。甜食不但会增加痰的黏度,增加痰的量,还会导致腹胀,抑制食欲。高糖水果有芒果葡萄荔枝甘蔗菠萝红枣等。

2、高食物:减少盐的摄入,可提高唾液中的溶菌酶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黏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感冒期间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即可。

3、粗纤维食物:感冒期间,人的胃动力较弱,所以这段时间内还要尽量避免食用芹菜韭菜茼蒿等粗纤维食物,否则增加肠胃负担。

4、辛热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粘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

5、浓茶、浓咖啡:浓茶和浓咖啡等会导致胃肠不适,有时候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

6、烧烤煎炸之品:烧烤、煎炸食物,诸如煎土豆、炸猪肉排、烤肉等,虽气香味美,但不易消化,使康复延迟,不利疾病早日痊愈。

7、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粘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

8、柿子柿子本身性质寒涩而敛滞,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但不适于风寒型感冒群体,多食会容易敛邪,延缓感冒的痊愈,加重病症。

9、鸭羊肉:因为感冒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蜜滞,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

10、香菜中医认为,香菜辟一切不正之气,有温中健胃的作用。但是容易患感冒的人,应避免食用香菜,因为这类人常存在气虚,吃香菜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

秋季感冒不能吃三类食物

1.忌鸡蛋

根据传统的养病观念,无论是大病或者是小小病,都需要补充营养,因此这个时候鸡蛋就称为很多人患病后最佳的滋补品。但是专家特别提醒,在感冒期间应该尽量的少吃鸡蛋最好是不吃鸡蛋,这样才有利于感冒的恢复。尤其是一些感冒期间伴有发烧等症状的人群,在这个时候如果吃鸡蛋的话只会让机体内热量增加,因热量无法散发从而造成如同“火上浇油”的不良后果。

鸡蛋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确非常的丰富,在平时生活中适量食用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在发烧期间。无论是水煮鸡蛋还是煎荷包蛋或、炒鸡蛋,都应该避免食用。

2.忌喝茶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感冒期间应该多喝水,这样才能促进感冒的恢复,同时补充人体中极度缺乏的水分。但是由于白开水淡而无味,因此很多人在喝水的时候经常会用浓茶来代替。专家提醒,虽然浓茶也是水,但是却不能在感冒期间饮用,否则的话会导致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导致患者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脉搏加快,压升高。

甚至还有些患者会因为饮用浓茶而出现有体温升高、烦躁不安等情况。感冒期间喝浓茶还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并且降低药物的疗效。

3.忌生冷

患有感冒的人群在患病期间应该特别的注意饮食问题,除了要避免吃鸡蛋之外,还要注意饮食应该尽量以清淡为主,同时对一些生冷的食物也尽量的避免食用。不管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感冒,都应该避免一切寒凉的食物,尤其是其中的冷饮更应该尽量的不吃。冷饮类食物不仅寒凉十足,而且卫生安全方面也不能保障,这个时候食用的话对人体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预防感冒的发生

预防感冒第一步:避免冷热交替频 繁。虽说空调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不用再遭受变态的天气之苦,但是也使我们的适应能力大大降低。小编常常关心人类生存大计,认为早晚我们会死在自己手里的。尤其是夏天,小伙伴们喜欢在室内待着,但是室内不通风,致病微生物就容易滋生,小伙伴们脆弱的身体机体就会被病菌冲破,导致鼻塞、头晕耳鸣乏力等症状,所以小伙伴就不要经常吹空调了,开空调的时候也不要将温度调得太低,避免冷热交替频繁。专家推荐:空调的温度适合调在24摄氏度到27摄氏度之间。

预防感冒第二步:多参加身体锻炼,少久坐经常坐着的小伙伴们有时会不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呢?不管你有没有小编是经常有。小编听专家说,经常这样除了屁股越来越大之外,病菌也会来招惹你的。所以小伙伴运动起来,尤其是那些女孩们,摸摸自己的鼻涕擦干净了吗?再摸摸屁股是不是越来越大了呢?

预防感冒第三步:小编是吃货一个,但天一热胃口就变得不怎么好了。夏季必须调节饮食,讲究清淡食苦、少咸少甜、蔬果补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生吃的尽量生吃。

感冒喝什么饮料好

在中医理论中,病由邪生,我们常说的感冒,也分为外感风寒感冒和外感风热感冒

对于风寒感冒来说,可以选择姜汁红糖水或者姜汁可乐,发散风寒,祛除病邪。

具体做法是:用生姜一大块切片或切丝煎水,加少许红糖(白糖亦可),乘热一气服下。对于感冒轻 型或体质壮实的患者,往往可以药到病除。这种方法最常用于御寒防感冒,如在寒夜久行、落水救起、突遭雨淋时,及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汗出身暖,浑身舒畅, 常常可以达到预防目的。服后最好睡卧盖被取汗,避免风寒。

对于风热感冒来说,若是使用姜汁红糖,则会大大加重病人的病情。此时,应该使用清热解表的汤水,例如银翘散和桑菊饮之类。宣肺止咳,疏风清热,外感风热、咳嗽初起最为合适。

此外,也可以煮一些热的柠檬蜂蜜茶,缓解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不适。做法:1、将买来的柠檬洗净后带皮切成片,将水煮沸;2、取一个杯子,加入少量绿茶,用沸水冲泡,冲泡后静置放凉;3、等到茶水温度约为50度左右时,将茶水滤到另外的杯子中,茶叶可多次循环使用,往茶水中加入柠檬片浸泡,并舀一勺蜂蜜搅拌,放凉后即可饮用。

因此,对于感冒生病之后,想喝饮料的朋友来说,首先要分清自己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饮料,以免延误并加重病情。

感冒可以喝咖啡吗

感冒之后,人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很多人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学习,让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会选择喝咖啡来提神。但是,感冒可以喝咖啡吗?

专家提示,吃完感冒药尤其是含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的感冒药后,一定不要喝咖啡和茶,因为咖啡和茶不仅刺激肠胃,还会影响药的效果。

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和中枢兴奋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本来就有很大的刺激,尤其中枢兴奋类药物中大多含有咖啡因,如果服用后再喝咖啡或浓茶,就会进一步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痛等不适,而且会影响药效。建议感冒患者尤其是同时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在服药后不要喝咖啡和茶,更不要饮酒和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此外,伤风感冒药普遍含有苯丙醇胺,如与高份量的咖啡因产品一并服用,可能会引致血压急升,严重可能致命。

通过以上介绍,感冒可以喝咖啡吗,尽量是不要选择,这样对自身健康,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身体体质本身就很差,如果过多的选择咖啡,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常见症状:流清涕打喷嚏、发烧、咳嗽、畏寒易疲乏流鼻涕浑身酸痛喉痒咳嗽喉部有痰带血粘脓鼻涕无力[详细]是否医保: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校医院 苏州工业园区永康诊所 无锡阳光医疗门诊部 海口市东区海联卫生院 龙湾协和医疗综合门诊部

秋季感冒如何食疗_预防秋季感冒

一、秋季怎样预防感冒谨防感冒冷水洗面每天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以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自身耐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发生。常搓手由于手拇指根部(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方法是对

秋季儿童感冒,秋天着凉感冒了吃什么好的快,小儿感冒不能吃什么,宝宝秋季感冒

一、秋天着凉感冒了吃什么好1、红糖姜汤做法:生姜洗净,切丝。锅中加适量水,放入红糖。用勺子搅拌几下,防止红糖粘锅。盖上盖子,煮20分钟,放入姜丝。再煮5分钟即可食用。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

秋季感冒的类型,如何防治秋季感冒

一、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和风热感冒立秋后,早晚温差增大,感冒发烧的人多了起来。中医指出,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和风热感冒。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是因为人体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之中以风邪为主,在气候反常、冷暖失调、人体抵抗力不足时,风邪就可能兴风作浪。病

Hash:5861f8a25a489ef13996d1f0a31a9b6b8c3f4efb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