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1:59:5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御寒保暖的方法_可从四部位入手

BY:大叔18岁 2024-07-17 01:59:51 1408 ℃

一、御寒保暖的方法有什么

  1.头部保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瓶塞盖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是易诱发脑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2.身体保暖
  到了冬天,老人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勿让寒气侵入体内。宜用松紧带做内裤腰带,穿脱都比较方便,切忌紧裹身体;棉衣内胆宜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晴纶棉等材料;服装的衣领、袖口要采用封闭型结构,减少透气性,增加保暖性。这样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旧病复发,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3.背部保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是督脉循行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通过背部经脉而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4.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脚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哮喘气管炎胃肠病、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老年人应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平时要多走动,促进血流畅通。临睡前用温热水烫脚后按摩脚心10分钟,按摩涌泉穴(脚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益于健身益寿。

二、御寒保暖小误区

  喝热茶取暖许多人认为冷天喝热茶能增加体内热能。殊不知热茶进入人体可加速血压循环,增加体表的散热,同时茶有利尿作用,能增加排尿量,使热量通过小便排出。所以喝热茶后会更感寒冷。
  紧闭门窗紧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不断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2%,就会使人头痛、脉膊变慢、血压升高。如两个在一间6-7平方米、门窗关闭的房间中生活8小时,房间中的二氧化碳可达3%-5%。同时,关闭门窗后,人体的皮肤毛孔以及室内存的杂物散发出异味气体,也可使人头昏脑胀,影响食欲和睡眠
  夜间憋尿冬天夜长,有的人就寝后因怕冷不肯起来小便而长时间憋尿。憋尿有两个不好的后果,一是影响睡眠;二是容易引起沁尿系统感染。特别是中老年人,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里上紧张,促使血压升高。
  蒙头睡觉被窝里空气混浊、氧气稀少,蒙头呼呼大睡,会胸闷恶心,或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睡眠效果很差,第二天起床会感到头昏脑胀。
  戴口罩保暖有不少人冬天常戴口罩以保温防病。这样做的结果是呼吸道得不到冷空气的刺激,反而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人调查发现,长期戴口罩的比不戴口罩的人患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机率冬季高出2.7倍,春季高出4.2倍。

三、御寒保暖注意事项

  1、厚鞋,虽保暖小心脚臭
  造成脚臭的原因首先是湿,无论是鞋子沾水湿了,还是汗脚所致;其次就是闷,在厚鞋子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加上 潮湿,很容易助长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所释放出的代谢物含有异味,就形成脚臭。而鞋子的通气性越差,臭味就越重。
  建议:冬季穿厚鞋子千万别只穿一双!除了勤换袜子外,也可以勤换鞋子。如果有鞋子湿了,尽量不要随便放在阴暗的角落,一定要放在通风干爽的地方晾干。脚臭较重的人也可以把硝酸咪康唑散剂撒到鞋子里面,利用抗菌药物抑制脚上细菌繁殖,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另外,也可以用中药泡脚,把黄柏苦参地肤子艾叶放在一起煲十几分钟,等水温降下来后沐足,每天泡2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杀菌、缓解皮炎脚癣等问题。
  2、电热毯皮肤干燥小心过敏
  老年人和孩子使用电热毯更需注意。一方面,老年人的皮脂腺功能本来就已较弱,皮肤在冬天本就比较干燥,如果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会进一步加重皮肤干燥。另 一方面,儿童的体温中枢发育并未完全,长时间用电热毯加温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体温升高。其实,小孩新陈代谢旺盛,并非家长想象的那么怕冷,经常使用电热毯反而容易降低孩子的抗寒能力。
  建议:不要上床后才开始并通宵加热电热毯,最好睡前通电加热电热毯,等到被窝暖和后就关掉电源。另外,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薄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的人,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睡前可以适当喝一些水,并涂抹保湿润肤霜,以改善皮肤干燥情况。
  3、暖宝宝,小心低温烫伤
  暖宝宝贴在衣服内,这样可能存在低温烫伤的危险。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神经末梢敏感度下降的人群,以及儿童,都应慎用暖宝宝。
  建议:贴暖宝宝时,与身体之间最好隔上不太薄的衣物。使用时要定期给暖宝宝挪位,这样不但减少低温烫伤的危险,也不容易造成局部皮肤过于干燥,避免发生过敏瘙痒等症状。

四、御寒保暖食疗方

  1、陈皮胡椒生姜鲫鱼
  原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条。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放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便可。
  功效:暖中散寒、消积化滞。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胡椒食药兼之,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之,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
  2、乌鸡山药蘑菇
  原料:乌鸡山药枸杞胡萝卜蘑菇、姜、胡椒粉、盐、绍酒。
  做法:乌鸡切块、山药去皮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蘑菇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大火焯出乌鸡里的血沫,除去水中浮油;捞出乌鸡控干水,用热水洗去表面浮沫;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鸡块、葱、姜,烹入绍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40分钟;倒入枸杞,放少许胡椒粉、盐调味;倒入山药块、胡萝卜和蘑菇炖烂即可出锅。
  功效:乌鸡是滋养肝肾、益气补血的好食材,乌鸡汤里加了山药健脾益气,更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蘑菇具有滋阴清热祛火的功效,和乌鸡搭配可以解腻。天气寒凉,喝上一碗乌鸡山药蘑菇汤还可温暖四肢,非常适合女性及老人养生食用。
  3、黄芪炖乌鸡
  原料:黄芪50克,乌骨鸡1000克,葱10克,姜10克。
  做法:乌骨鸡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将黄芪洗净,放入乌骨鸡腹中,放入沙锅,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成。
  功效:黄芪是一味中药,补脾益气,养阴益血,对血虚体冷的女性来说是冬季大补的食物。鸡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御寒保暖,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冬季御寒保暖的方法,如何轻松御寒保暖

一、冬季十大御寒技巧1.多“点”水常喝白开水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冬季御寒保暖,过冬如何御寒保暖,8个部位重点保暖,冬季御寒保暖的方法

一、过冬如何御寒保暖的呢过冬御寒保暖的诀窍一、勤开窗防冬季“缺氧”每到冬季,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感冒次数增多,甚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重要诱因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

御寒保暖的食物有哪些,御寒保暖的食谱有哪些,御寒保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御寒保暖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一、御寒保暖的食物有哪些1、饺子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Hash:c63ff334cc916bb22fa8d113d82b9d7f317f781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