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14:26:1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得了重度胃炎严重吗

BY:大叔18岁 2024-08-17 14:26:10 844 ℃


胃是我们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胃也很容易会出现一些疾病,胃部出现疾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人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的,胃部疾病是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有些人会出现重度胃炎的情况,但是对于这类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那么重度胃炎严重吗?

应对胃炎有五大妙招

1、剧烈劳动、运动后不要马上进食,应先休息一会儿。进餐前不要大量喝或饮料,以免冲淡消化液和胃酸,降低胃的防御能力。

2、病情重者,可卧床休息,避免对胃有刺激性的生冷、辛辣、粗糙的饮食,如咖啡芥末、姜、蒜、胡椒陈醋之类。应戒烟禁酒。

3、宜根据病情,短期禁食,注意多饮些糖水,以避免发生脱水现象。

4、请注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次数、状况,尤其是否伴有液,有无发热脱水等全身表现。

5、如果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脱水、酸中毒高热时,宜及时就医。

得了重度胃炎严重吗

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因为害怕进食后症状加重,病人减少食量,可发生贫血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表现。

重度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一般同时伴有胰液反流入胃,这种现象正常人即存在,轻度的反流有助于减轻胃内酸度,但过多的反流就会损害胃黏膜。胃部分切除与胆囊切除术后,大多数患者都有胆汁反流现象的存在。

目前认为胆汁反流可以导致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也就是说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的发生都有重要关系。

重度胃炎的严重性:重度胃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出先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反流的胃液还可侵蚀咽部、声带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

胃炎吃什么好

慢性胃炎患者在发生疾病之后,胃炎吃什么好?很多患者郁闷不已,其实只要做好了平时饮食的搭配,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的吃一些有利身体的食物,避免平时生活上暴饮暴食,才可以减轻自己身体上的胃肠负担。

同时要注重平时营养的补充,如热量摄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办法补充。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充足,防止贫血营养不良,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以及绿叶蔬菜番茄茄子红枣等。注意食物酸碱平衡

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同时也要多进食健胃的食品,譬如多吃乳酪(乳糖不耐的人可以喝)、牛蒡木瓜木耳等。

每天要进食适量蔬菜水果,如苦瓜黄瓜丝瓜清热泻火通便食物。可将丝瓜切成小块,加调料做汤。脸上长痤疮者,可常食“瘦肉炒三瓜”。具体做法:先将50克猪肉煸炒至半熟,依次将苦瓜、丝瓜、黄瓜各100克下锅同炒。

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介绍

1、饮食停滞型:

(1)加味保和丸:每次6g,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2)开胃山楂丸:每次l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山楂内消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4)山楂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木香槟榔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沉香化滞丸:每次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槟榔四消丸:水丸剂每次6g,或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寒凝停滞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丸气拈痛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肝胃不和型:

(1)香砂养胃丸(冲剂、口服液):水丸剂每次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或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2)香砂平胃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每次服6g,3一7岁儿童每次服3g。

(3)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成人每次l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木香顺气丸: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次;或水丸剂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

(5)沉香化气丸:每次3—6g,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6)健胃片:每次6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沉香舒气丸:每次2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4、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胃益胶囊:每次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脾胃虚寒型:

(1)理中丸:蜜丸剂每次1丸,或水丸剂每次5—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桂附理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12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4)参桂理中丸:次1—2丸,一日1—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5)健脾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克,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6)温中健胃丸: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7)启脾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枳术丸:每次6—12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开胃健脾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枳实消痞丸:每次6g,一日3次,温 水送服。

(11)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12)温胃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

6、胃络瘀血型:

元胡止痛片:每次4—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胃阴亏虚型:

玉竹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胃炎后期怎么锻炼

1.散步

散步是一种适合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运动疗法。散步时机体的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的颤动状态,加上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节奏的前后收缩,横隔肌上下运动,这对胃肠来说,可以起到一种有益的按摩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收到提高胃肠消化功能的效果。

2.一分钟治疗慢性胃炎方法:

仰卧位,双膝关节稍屈至舒适位置,两手置于脐上,使小腹回收,同时用脚尖支撑,臀部稍抬起,然后放下臀部,腹部鼓起,如此做腹部一鼓一瘪的腹式呼吸活动,反复做10次。平躺于床上,双手置于枕后,双膝屈曲,同时向左侧倒,还原,再向右侧倒,反复做10次。该锻炼法特别适宜在清晨清醒后、起床前进行,为适应人体由睡眠向清醒的过渡过程,练习时动作要缓慢。

3.保健操

在室内时,以卧位及坐位运动为主;在室外时,以站位运动为主。体质较好的可锻炼全套运动。内脏下垂者禁止做跳跃性运动,而便秘者则需要做跳跃性运动。每晨坚持锻炼1次,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饮食不节人群常见症状:上腹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详细]是否医保:医保疾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北京安达医院 汕头市潮阳棉西医院 南阳油田家庚中医院 濮阳中原肛肠病医院

胃炎及其症状,胃炎治疗方法,胃炎饮食保健,胃炎陈皮怎么吃

一、胃炎及其症状胃炎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胃粘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在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尤为高发。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比较常见。包括急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

胃窦炎症状胃窦炎的临床症状胃窦炎的自我诊断胃窦炎饮食的禁忌胃窦炎的预防措施

观察研究发现胃恶变与萎缩性胃窦炎、胃窦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萎缩性胃窦炎恶变的危险性大于正常人20倍,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在胃恶变高发区明显增高。约占50%的胃窦炎患者有此症状。

什么是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胃炎

一、浅表性胃炎指的是什么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

Hash:49082cf93d9642d6aea28a72cee1557aa65ee7a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