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02:26:0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医去湿气的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7-23 02:26:01 921 ℃

体内湿气过多,自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比较不利的,但是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去湿气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祛除湿气保证身体健康,远离一些疾病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具体来介绍一下,中医祛除湿气的一些方法。

祛湿又该怎么做

祛湿方法1: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循环,增加分代谢。

祛湿方法2: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祛湿方法3: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祛湿方法4: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祛湿方法5:妙用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专家提醒:人湿气重怎么办?方法就是以上这些,湿气重虽然不是大病,但还是及时调理比较好,那些在阴雨天感觉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的人都属于湿气过重,按照以上方法祛湿,会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去湿气的方法

1、 祛除湿气方法一:食疗

日常饮食中很多经常食用的食物都有不错的祛湿功效,湿气重的人不妨多食用。例如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作用;薏米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米红豆水利尿除湿,尤其是对于水肿者功效更显著。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红豆、薏米、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入煲汤材料中,同样可以达到祛湿功效。

2、祛除湿气方法二:运动

内湿气重的人,大多都是日常饮食比较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他们经常会感觉到身体沉重、四肢乏力,因而更加不愿意活动,越是不动,体内积聚的湿气就越多,湿气越多越不想动,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坚持适量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运动不但可以有效的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还可以通过排汗的方式加速将体内湿气排出。

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即可达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跑步、快步走散步、游泳、打球、太极拳等等,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促进湿气排出,提高身体抵抗力

3、 祛除湿气方法三:清淡饮食

清淡、适量、均衡的饮食习惯是保护肠胃健康的好方法。经常食用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但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等症状,甜食油炸之物又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因此日常应该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保护肠胃健康,让肠胃系统正常运作。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体 内湿气过多,给身体产生的危害其实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最有效的祛除湿气的方法,这也是保证身体健康减少危害的根本,因此在生活当中,每个人对这些常识,都应该有科学的了解。

教你巧吃薏米除体内湿气

一、薏米银耳

材料:薏米150克,莲子25克,干银耳5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薏米用温水浸泡,莲子、银耳放入凉水中发透。

2.锅内加水,放入薏米、莲子煮至熟烂,再放入银耳煮20分钟。

3.出锅后加蜂蜜调味。

二、薏米排骨冬瓜

材料:

猪大排400克、薏米100克、冬瓜200克、食1茶匙、姜适量。

做法:

1.薏米洗净备用,猪骨洗净后,焯水去浮沫,捞出备用。

2.冬瓜洗净后切片,不要去皮,冬瓜皮煲汤有减肥美容的作用;生姜切片。

3.砂锅中加开水,将焯好的猪骨、冬瓜、洗净的薏米和生姜一起下锅,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至中小火炖一小时左右,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八个坏习惯易招湿气

1、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3、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5、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6、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7、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特别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 ,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8、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四步让你逼出湿气

1、适当午睡劳逸结合

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不睡午觉,殊不知,睡好午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此时仍然昼长夜短,有的白领经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会吃宵夜、适当娱乐夜生活延长。因此,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2、背部刮痧散热祛湿

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调理健脾利尿

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4、少摄食盐助肾排水

排水还应少吃食盐,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产生水肿。若无明显排汗过多的情况,应低盐饮食。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盐摄入应少于普通人的摄入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体内湿气大喝什么茶好_中医教您巧除湿气

一、体内湿气大宜喝5款茶陈皮茶将陈皮10克洗净,撕成小块,开水冲泡,10分钟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冰镇后再喝,效果更好。此茶能消暑、止咳、化痰、健胃。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西瓜皮凉茶将西瓜皮洗净、切碎,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即可。这款凉茶有祛暑

人湿气太重吃这几物祛湿 中医教你调理湿气重

苦瓜不仅有助祛湿,对皮肤问题,例如疖疮、痱子、湿疹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湿气是中医的说法,它是外湿气入侵体内以及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排除造成的。湿气太重,对身体伤害也较大,是需要想办法尽快的祛除湿气的。

体内湿气重很伤阳气 中医教你快速祛湿

现在属于高温天气,很多人觉得这样热的天气,体内是没有湿气的,只有热气。但实际上,高温天气多,同样雨水天气也多,气候潮湿的环境下,大量湿气会进入人的身体。不断损伤身体内的阳气,从而给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请务必及时做好祛湿的措施。现在天气炎热,很多人多喜欢待在空调房里面,因为有空调的地方很凉快。这款粥的冬瓜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加上它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吃了以后不仅能祛湿,还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

Hash:ba542331f50a1f411e0eae9f0ba3d741ff1d864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