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要劳逸结合。经常按摩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一些穴位,能够有效地起补脾和健脾作用。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最好坚持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 气,虚劳赢瘦。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
一、找准穴位按摩最有效天豀穴乳头旁二寸在第四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屋翳穴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中府穴
一、摩五大穴位可治疗1、揉捏风池穴取穴定位: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功效主治:此穴具有平肝息风,
按摩内迎香穴位的作用标准定位:内迎香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进而预防癌症发作。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
Hash:6d87f1be6b4d60ae31ad2141da0404477b3a7453
【声明】本文由用户Beth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