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5:31:5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预防接种日宣传知识——疫苗知识篇

BY:大叔18岁 2024-07-16 15:31:51 1360 ℃

  (一)免疫程序和有关规定

  1.目前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备注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第1、2剂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

  2、3、4月龄,4岁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联合疫苗

  3、4、5月龄,18~24月龄

  4

  第1、2剂,第2、3剂间隔≥28天

  白喉-破伤风(白破)联合疫苗

  6岁

  1


  麻疹-风疹麻风)联合疫苗

  8月龄

  1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腮风)联合疫苗

  18~24月龄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岁

  2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6~18月龄

  2

  第1、2剂间隔3个月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3岁,6岁

  2

  2剂间隔≥3年;第1剂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剂间隔≥12个月

  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2岁,6岁

  4

  第1、2剂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24~30月龄

  2

  2剂间隔≥6个月

  2.有关要求

  (1)及时办理预防接种证

  一般情况下,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监护人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办理预防接种证时,儿童监护人应将可靠的联系方式和住址告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以便联系。儿童每次接种疫苗时,儿童监护人须携带预防接种证,并由预防接种人员做好接种记录,以便按规定程序完成以后的预防接种,防止漏种、重种和误种。同时,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或出境时须查 预防接种证。

  儿童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儿童预防接种证。之前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或有损坏或遗失等现象发生,应及时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2)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岁的孩子迁入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和计划生育(计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3)疫苗安全要求

  我国对预防接种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第一,上市前,对每批疫苗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未被批准者,不得上市;第二,在运输和储存环节,有严格的冷链运输要求;第三,预防接种各环节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除以上三项外,对上述流程各个环节我国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严格的监管体系执行整个监管过程,从而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

  (4)儿童监护人的要求

  儿童监护人应带儿童前往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进行接种,以确保儿童能够安全接种。每次预防接种前,儿童监护人应将儿童健康状况告知预防接种医生,若因身体不适等原因未能在当日完成接种,待儿童身体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接种疫苗后,因个体不同,有极少数的儿童会发生异常反应,因此须在预防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若接种后有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一般反应,可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防止继发其他疾病。若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儿童监护人想更多了解关于疫苗、疫苗可预防疾病等知识,可通过阅读预防接种证相关内容,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预防接种时间等相关信息,也可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的网站。

  (二)疫苗可预防疾病

  1. 脊髓灰质炎(脊灰)

  (1)疾病概况

  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和肢体疼痛,极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终生残疾。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脊灰病毒可破坏延髓细胞,导致呼吸麻痹甚至呼吸骤停、乃至出现死亡。在疫苗前时代,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平均每200名感染者中会出现1例麻痹病例。麻痹病例的典型神经症状是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不对称的急性弛缓性麻痹,通常无感觉障碍。持续的麻痹及由此产生的畸形是脊灰常见的后遗症。麻痹型病例的病死率为2%~20%,如延髓受累病死率可急剧升高,尤其是青少年和成人。

 (2)主要症状

  脊灰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5~14天)。而后主要经历以下五个时期:

  第一,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第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

  第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

  第四,恢复期: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第五,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灰后肌肉萎缩综合征”。

  2.麻疹

  (1)疾病概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1959年我国报告麻疹约1000万例,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使用疫苗特别是开展计划免疫后,我国麻疹发病率下降显著,近几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6/10万以下。

  (2)主要症状

  麻疹从暴露的潜伏期到前驱症状出现,主要是卡他症状持续平均2~4天。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 /a>,为玫瑰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3.流行性腮腺炎(流腮)

  (1)疾病概况

  流腮是由流腮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隐性感染者和显性感染者都具有传染性。在腮腺发生肿胀时,传染性最强。流腮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1岁儿童对流腮病毒普遍易感,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能产生免疫力。2011年,全国报告流腮约45万例,发病率为34/10万,5~9岁儿童高发。幼儿园、小学、中学是流腮爆发的主要场所。

  (2)主要症状

  流腮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 7~10天。流腮并发症的发生随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15岁人群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脑膜脑炎胰腺炎耳聋等。

  4.风疹

  (1)疾病概况

  风疹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30%~50%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易被忽视,成为潜在传染源。孕妇患风疹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1万名婴儿在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危害严重。

  (2)主要症状

  风疹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平均为18天。早期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耳前、枕骨和颈后淋巴结病变是特征性表现,红色斑丘疹通常持续1~3天,从脸和颈部开始,进而发展到身体。风疹皮疹较 麻疹轻微且不发生融合。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特点为多器官畸形,特别是脑、心脏、眼和耳畸形。20%~50%的风疹病毒感染可以不出现皮疹或是亚临床的,称为隐性感染。

  5.百日咳

  (1)疾病概况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儿童。本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吸入患者排出的飞沫或空气中的呼吸道分泌物。人群普遍易感,<5岁儿童多发。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2013年全国报告1700多例百日咳,各地均有病例,春夏为高发季节,约70%病例集中在≤2岁。清学调查显示,咳嗽超过2周者约1/10感染了百日咳。

  (2)主要症状

  百日咳发病初期,可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等。初为单声干咳,2~3天热退后咳嗽加剧,以夜晚为甚。第7~14天后热退而出现阵发性痉咳。常为短促咳嗽10~30声,继之深长吸气。吸气时空气经狭窄、紧张状态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哮吼声。随后反复连串阵咳,直到大量粘痰咳出或随胃内容物吐出。痉咳常夜间明显。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无典型痉挛性咳嗽。

  6.白喉

  (1)疾病概况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白喉杆菌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外环境,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等传播。白喉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儿童易感性最高。

  (2)主要症状

  白喉临床特征为鼻、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导致呼吸障碍以及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7.破伤风

  (1)疾病概况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感染方式包括脐带感染创伤感染两种。几乎人人都是易感者。

  (2)主要症状

  破伤风临床症状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暂停而死亡。

  8.结核病

  (1)疾病概况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 染病。肺结核患者,尤其痰涂片阳性,并有咳嗽、咳痰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其次是饮用未消毒的患结核病奶牛的牛乳。所有人群均可感染结核并患病,结核菌感染患病的重点人群包括:婴幼儿、青少年、≥60岁老年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糖尿病矽肺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者等。肺结核可造成肺功能受损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耐多药结核病病情严重,传染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

  (2)主要症状

  结核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低热、无力盗汗消瘦结核中毒症状及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似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常无特征性。

  9.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

  (1)疾病概况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为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结局与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转为慢性乙肝的可能越大。约80%~90%的围生期感染者、30%的<6岁儿童感染者可转为慢性乙肝,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转为慢性乙肝的比例<10%。有15%~25%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而导致死亡。

  (2)主要症状

  乙肝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常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可出现巩膜黄、尿黄如茶样等黄疸症状、轻度发热等。重症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干细胞癌,甚至导致死亡。

  10.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

  (1)疾病概况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甲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肝炎症状和体征,但甲肝病毒igm抗体呈阳性者)。粪-口途径是甲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

 (2)主要症状

  甲肝常见临床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恶心、腹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如巩膜、皮肤和尿发黄。无症状感染者常见。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

  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1)疾病概况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多发,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岁儿童病死率

  较高。我国每年报告数百例流脑,以散发为主,部分地区有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脑重症病例可在24小时内死亡,幸存者中仍有10%~20%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历史上我国流脑病例以a群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近年来流脑病例中c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部分地区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流行优势菌群,少数地区检出w135群、x群脑膜炎奈瑟菌。

  (2)主要症状

  流脑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斑)和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残留有听觉损伤、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12.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1)疾病概况

  乙脑是由媒介蚊虫传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乙脑的传染源主要是猪,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2013年全国共报告乙脑2178例,死亡64人,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7~9月,多为<15岁儿童。

  (2)主要症状

  乙脑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病死率较高,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癫痫等。

五、预防接种的病因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预防接种的原理,就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有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 们称这种情况为 " 禁忌症 " 。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症也会不同。

六、预防接种的检查

  检查宝宝是否有感冒等其他不是情况。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使宝宝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付细菌、病毒。但是,预防接种些时候,宝宝身体出现了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合接种,每种疫苗所含抗原不同,禁忌症也会不同。禁忌症禁忌症一般分两大类:第 一类是暂时禁忌症 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症” 。这些宝宝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第二类是绝对禁忌症 如果宝宝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证”,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七、预防接种的并发症

  绝大多数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常见的轻微反应,是由疫苗特有性质引起的反应,不会造成生理或功能障碍。这种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局部反应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多数儿童经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能帮助消肿和减轻疼痛。个别严重的红肿、疼痛反应可酌给小剂量镇痛退热药。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因其性质特殊,一般严禁热敷或冷敷,以防细菌带入而发生感染。要加强护理,勤换衣衫,防止注射部位破溃化脓。如局部破溃可涂甲紫,严重时也可外用消炎药,预防感染。

  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及其他反应,如烦躁不安、身体不适、精神不佳和食欲减退等。单纯发热而体温不高,只要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出现其他全身反应时,应加强观察,防止继发感染。全身反应严重的,要做对症治疗。退热剂除可退热外,对头痛、头昏、全身倦怠和烦躁不安也有效果。恶心、呕吐应用止吐剂,或给予维生素B;胃痛、腹痛者可服颠茄合剂;腹泻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服用吸附与收敛药。

h1n1预防疫苗的适用人群_h1n1预防疫苗的接种须知

二、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人员不宜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0个疫苗厂家在7个省份开展的,13000多志愿者接种了疫苗。

疫苗预防接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疫苗接种简介

一、疫苗接种简介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今日医学上常见的接种方式为注射,而接种&

预防接种的疫苗选择,_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预防接种疫苗的选择有哪些呢巧妙选择计划外疫苗既然计划内疫苗都是必须进行接种的,对于计划外疫苗我们来教您如何巧妙地进行选择。●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流感疫苗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

Hash:1c27c45d49db5639c3c3f7752967387f21151af7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