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3:05:5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年人要长寿常吃七种食物

BY:大叔18岁 2024-07-19 13:05:53 169 ℃

老人要想健康长寿,每天的饮食和作息时间要规律,饮食的搭配很关键,每天吃什么要有一个计划,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粗粮和清淡食物,越普通的食物,营养成分就越高,加上长期户外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都能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要长寿不妨多吃七种食物。来看看吧。

老年人吃红糖可长寿

红糖”被人们称为“补良药”,所以,一提到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女性的大补佳品。实际上,“红糖”对老年人的健康同样重要。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红糖”,是指甘蔗经榨汁,经过简易处理,最终浓缩而成的带蜜糖。由于未经高度精炼,“红糖”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而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胃口变小,摄入的营养物质难以满足身体需要,红糖正可以帮助老年人补充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因此,老人在吃糖时,应多选择红糖……

此外,摄入足够的“”对老年人的健康也很重要。而每100克红糖中含钙90毫克,铁4毫克,还含有少量的核黄素及胡萝卜素。相比而言,白砂糖中的钙含量只有20毫克,且不含核黄素及胡萝卜素。近日,日本科研人员还从红糖中提取了一种叫做“糖蜜”的多糖,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对于抗衰老有明显的作用。 因此对老人来说,适当吃点红糖很有必要。

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而要发挥红糖的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讲究: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让老年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着积极作用;红糖泡人参,则有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的作用。如果您嫌麻烦,也可以每天冲杯红糖喝。据了解,日本著名长寿县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红糖水的习惯。

​老年人要长寿常吃七种食物

一、粥类食品

从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

二、小米最补身

小米是老年人最喜欢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

三、玉米主食

玉米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医学家研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动脉硬化

四、每天一鸡蛋

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

五、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六、多吃大白菜

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还含有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糖酶。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七、胡萝 营养价值高

萝卜高含维生素A,有极为丰富的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胡萝卜能提供抵抗心脏病中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在高温下也很少破坏,容易被人体吸收,然后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能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眼干燥症。胡萝卜还有促进大脑物质交换,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读书学习前吃一盘炒胡萝卜丝,有利于巩固记忆。

老年人“装聋作哑”有益长寿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每个家庭中,长幼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等各种关系,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纠葛。中老年人要想少生烦恼,有时就应“装聋作哑”,不能事事认真。

中老年人要有一个宽宏大度的胸怀,要善于理解子女。内于年龄、阅历、心理等诸多不同,两代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兴趣爱好、行为准则、生活习惯、消费需求等都有一定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如果子女与长辈有了矛盾,中老年人应该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处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最好是装聋作哑,权当没看见、没听见,少问少管。假若事事较真儿,整天自己生闷气,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为更好地“装聋作哑”。中老年人还应经常走出家门,到伙伴中间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子女们受到尊重,得到锻炼,中老年人也超脱省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生活。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中老年人就是处处不放心。他们对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兄弟、妯娌之间的分歧或纠葛,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甚于子女家具的添置、食品的采购,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都要干预。这些不该管的事儿,中老年人若去管,常会吃力不讨好。

事实上,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中老年人作为长辈完全可以“装聋作哑”。如果每个中老年人都能这样对待生活与子女。肯定会减少许多烦恼。并使自己成为受家人欢迎的人,从而有助于保持心理平静,精神轻松愉快,增进健康长寿。

老年人要健康五多就能让你长寿

一、多喝茶

茶叶中国人最为独特的饮食元素,也是世界公认的最健康饮料之一。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质。

善活吧网站推出的 “龙井碧螺春、毛峰套装礼盒”包含了三种绿茶。据日本静冈县的调查,发现茶区特别是绿茶产地,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比其他地方要低。现在基本弄清,茶叶中的抗癌成分,主要是儿茶素;这种成分,在绿茶中约含15%-20%。此外,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和E,也具一定的抗癌辅助效用。购买“龙井、碧螺春、毛峰套装礼盒”的网友给出了诸如“茶叶蛮正宗的、茶叶好喝香味浓”等评价。

二、多吃鱼

鱼肉鲜嫩好咀嚼,华盛顿大学退伍军人医药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至少吃一次鲑鱼,可使老年人心脏病死亡率下降44%,女性每月吃1到3次鱼,可使中风几率减少7%,每周吃5次鱼,可减少中风几率50%。因此我们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多吃鱼,尤其是深海鱼

三、多吃食用菌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健脑增强免疫力、开胃健脾、保肝补肾等作用。食用菌种类很多,主要分为“菇”、“菌”、“耳”等。

四、多喝水

进入老年,人体的水分会逐渐减少,甚至比年轻时减少30%到40%,因此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的多喝水,一天至少喝800毫升水。当然,患有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等疾病的老年人要严格控制饮水量。

五、多喝汤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前喝汤可以给消化道“润滑”,使食物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但切记不要吃汤泡饭,这会造成食物的囫囵咽下,增加肠胃负担。

老年人长寿应该注意什么

1、起居有常,动静适宜

如《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孙思邈提出:“养生之道,常于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华佗亦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百”。这都说明要动静适宜,劳逸结合。即《内经》的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劳动、运动是长寿之道。

2、饮食有节,戒除偏嗜

《管 子》说“……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说明饮食要有节制,要定时定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食物应多样化 应互相搭配。《素问》所谓:“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则提示人们饮食应清淡,不宜太咸。

3、减思虑,蠲喜怒

《上古天真论》说:“内无思想之患,以恰愉为务”。着名医学家李东恒说:“凡怒念、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医钞类编》说:“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说明不能过分喜怒悲哀,不能过分忧愁思虑。

4、慎房事

《内经》说:“若入房过度则伤肾”,放纵情欲,耗精过度就会“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明代龚应圆曾有一篇概括养生之道的“戒忌箴”,言简意赅,面面俱到,兹录于下:“绝戒暴怒,最远房室,更慎起居,尤忌忧郁,顺就寒温,调节饮食,毋以为言,虚伪无益,一或失调,噬脐何及”。

老年人长期喝粥不利于长寿 老年人长寿饮食原则

老人想长寿记住7个饮食原则。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多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可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中老年人想长寿必知,老中医长寿法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健康是我们首要的问题。而很多人的老年人保健的方式是不正确的,今天我们来推荐一下,老中医的保健方式。一、起居有序,顺其自然老中医多随四时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应阳气之生长;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肃杀之气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

长寿老年人的长寿秘诀 吃多吃少都能长寿

第一章:长寿达人长寿秘诀吃多吃少都能长寿第二章:日常做到“三慢四快”长寿不再是问题第三章:长寿人应该具有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什么“长生不老药”、“长寿仙丹”等,虽然这些都是虚构出来的东西,但足以表明我们想要长寿的心理。吃多吃少都能长寿是真的吗?

Hash:e6dfc1832aa3a59e7cdd185d29ac97c3e71ebb1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