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15:47: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秋燥有温凉之分,去除温燥就吃川贝炖秋梨

BY:Ava 2024-08-17 15:47:21 292 ℃

秋季干燥,秋燥成了威胁人类的健康的一大剑客,燥邪对应五脏中的“肺”,这就是为何秋燥会伤肺的原因,秋燥会影响我们的肺部健康,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中医介绍,秋燥可分为分温燥凉燥两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除秋燥的威胁呢?

燥邪温凉有区分

“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临床根据其寒热性质不同,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多发生在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秋燥肺部最易受损,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说相对于其他脏器而言,肺更易受外界气候因素影响。秋天气候主要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分;而呼吸道受其影响,也缺失水分,造成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对外来粉尘等异物的清除功能也相应减退,并进一步导致黏膜损伤。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外界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从而出现“秋燥”的呼吸道症状。原来就有肺部疾患的人群、老幼弱病、生活不规律者更易被秋燥侵犯。

预防秋燥早滋润

中医提倡“治未病”,对付“秋燥”应当“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反应尽早做好预防工作。

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轻宣滋润、生津止渴为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朝饮水晚蜜水

秋日防燥生活有窍门,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及时补足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民间有“朝朝盐水,晚晚蜜糖水”的说法,即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适当喝一些蜜糖水,对改善秋燥确有一定帮助。

温燥宜多吃银耳百合葡萄荸荠萝卜;凉燥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此外,羹、粥品也是秋令润燥的常用方法。当然,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秋季食用,如李子榴莲则可能助火生痰,对预防秋燥有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食用。

秋燥食谱

1、川贝雪梨猪肺汤:取猪肺一个,雪梨四个、川贝母12个。猪肺切厚片,泡水中用手挤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过冷水,滴干水后备用;雪梨洗净去核,川贝母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待火煮沸后,微火煲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2、川贝炖秋梨:取秋梨1只,挖去核后,填入川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吃梨喝汤。适合温燥者服用。

3、银耳甘菊羹:银耳泡发后和干的杭白菊一起煮至沸腾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改小火煨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4、百合莲子粥:取百合25克,莲子25克,大米150克,红枣15颗,冰糖适量。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红枣,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适合凉燥者服用。

5、木耳山药粥:黑木耳山药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山药洗净切块,木耳泡发至软;木耳先煮至软烂,加山药、粳米煮粥,冰糖调味食用。适合凉燥者服用。

6、莲枸杞粥:枸杞20克、鲜藕50克、大米100克。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鲜藕洗净去皮后切小块,和冲洗后的枸杞及浸泡后的大米一起加入开水煮大约40-50分钟至粥黏稠即可。适合凉燥者服用。

秋燥有温凉之分,去除温燥就吃川贝炖秋梨

秋季干燥,秋燥成了威胁人类的健康的一大剑客,燥邪对应五脏中的“肺”,这就是为何秋燥会伤肺的原因,秋燥会影响我们的肺部健康,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中医介绍,秋燥可分为分温燥凉燥两类,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除秋燥的威胁呢?燥邪温凉有区分“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耗

秋燥又有凉燥和温燥之分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中医指出,秋燥又有凉燥和温燥之分。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

秋燥有温凉之分,秋季防燥需辩证

在中医治病因素中“燥”作为一种病邪,主要有干涩的特点,而临床上秋季燥邪又分为凉燥和温燥,中医专家建议说防秋燥也要辩证预防。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在干燥的秋季需防“秋燥”。外燥与气候环境有关,内燥则是由于体内精血减少,或过多服用温燥药物或食物所致。燥性干,伤津耗液,津液既

【声明】本文由用户Av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