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1:15:5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什么,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1:15:50 1728 ℃

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是指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脑出血等。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 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二、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急性型

  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其特点:皮肤出血可能是最早的症状,随着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加重,血小板极低时(一般低于5000~10000/mm3)病人可自发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或致命性颅内出血。患儿发病前1~3周内有先驱的急性病毒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炎,其次为风疹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疫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肝炎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病及疫苗注射)和化脓感染。起病急,常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和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少数患者可有结膜下出血和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出血严重者可至贫血淋巴结不大,肝脾偶见轻度大。本病呈自限性经过,85%~90%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能自然痊愈。约10%患儿转变为慢性型。病死率约为1%,主要死因为颅内出血

  2.慢性型

  较少见,占16%~29%,发病年龄多>6~10岁,起病隐匿,多无先驱感染症状,但病毒感染可加重病情。出血症状一般较轻,重者也可发生瘀斑、血肿及颅内出血。病程超过6个月。血小板数常为(30~50)×10^9/L,血小板寿命2~3天,伴血小板功能持续异常.PF3活性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降低,对ADP凝集反应降低。PAIg阳性率达95%。骨髓巨核细胞多为成熟型。

  3.反复发作型(再发型)

  小儿少见,约1%~4%。其特点为:呈急性发作与完全缓解交替,发作持续数周~6个月,完全缓解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不等(血小板数及寿命正常)。急性发作前常有先驱病毒感染,血清IgA降低。

三、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措施

  中医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往将本病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

  故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伤血络,络伤血瘀是目标。从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急性型以热为主,慢性型虚、热、瘀俱见。

  综合各家观点,其热又有虚、实之分;实热是指胃火炽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内伏营血;虚热是指阴虚火旺、阴火内盛。虚者脾肾两虚,以致血液化生不足和失于统摄;或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瘀由火热伤络,络伤血瘀;或气虚血瘀、瘀伤血络。

  西医

  包括去除病因治疗,及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

四、血小板减少的饮食注意

  患者日常饮食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

  (2)多食维生素C、P的食物,多食花生红枣核桃桂圆扁豆等益气养血之品。禁酒。

  (3)慢性期多为脾肾不足、气血两亏饮食调理上宜偏温补,如鸡、狗、牛、羊和猪肉等,鳝鱼鲫鱼鲤鱼乌贼鱼等以及牛奶、禽蛋、各种新鲜蔬菜果等。

  (4)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

  (5)平时作为点心亦可服用益气养血、健脾摄血的大枣粥、黄芪粥等,还可用花生衣煎汤代茶,有增加血小板的作用。

  五个不可吃

  (1)不可吃热性食物

  热性食物能助阳而动血,会使血小板患者的出血加重,故不宜食之,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公鸡肉韭菜荔枝蚕蛾等。

  (2)不能吃烧、烤、炙 食品

  烧烤炙之品外皮焦硬,会磨擦而导致粘膜出血;另一方面,这类食品不易消化,有碍脾胃运化,容易造成肠道消化功能紊乱

  (3)不能吃食粗、长纤维食品

  血小板减少者最易出血,食用粗、长纤维食品,在消化过程中与消化道粘膜大量磨擦,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故必须忌之,如芹菜菠菜韭菜竹笋毛笋冬笋,未煮烂的牛肉猪肉等。

  (4)不能吃限制脂肪摄人量

  过多的脂肪摄人会抑制人体造血功能和引起病人的消化和吸收不良,故每日的摄入量应在70克以下,并以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各半为宜。

  (5)忌暴饮暴食酗酒

  血小板减少患者最易出血,暴饮暴食可加剧消化道的负担,并使食物大量积聚于胃肠道而易致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是什么,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诊断,血小板减少的预防

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

做父母,真的是这世上最难、综合性最高、要求最严格的职业,没有之一。孩子是我们的软肋,而想保护好软肋,首先需要为自己打造一副铠甲,除了爱,我们要更懂得通过科学正确的医疗尝试来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医疗尝试,面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做父母的要淡定

血小板减少能治好吗_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注意哪些

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一、什么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血小板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伸出伪足。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大小不均,呈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形状,无核,淡蓝

Hash:55166db21953c7ca90b3bad6b6d5050a7c61afdd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