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38:5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御寒保暖,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冬季御寒保暖的方法,如何轻松御寒保暖

BY:大叔18岁 2024-06-28 23:38:59 1 ℃

一、冬季十大御寒技巧

  1.多“点”

  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8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

  方法: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6.进“点”补

  冬天是养肾的时节

  原因: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在中医来说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方法: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7.护“点”脚

  寒从脚底

  原因: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方法: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8.饮“点”茶

  喝茶可以提神醒脑

  原因:冬天喝茶的好处喝茶可以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运动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租车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

  方法: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9.喝“点”粥

  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

  原因: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方法: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桂圆粥、清火明目菊花粥、胃理肠的鲫鱼粥、健脾养胃茯苓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养阴固精的胡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银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等。

  10.通“点”风

  开窗通风

  原因: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们总是在这个空间里呼吸会导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气,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的问题,所以要多通风。

二、如何轻松御寒保暖呢

  1.头部保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塞盖子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是易诱发脑血管疾患。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2.身体保暖

  到了冬天,老人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勿让寒气侵入体内。宜用松紧带做内裤腰带,穿脱都比较方便,切忌紧裹身体;棉衣内胆宜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晴纶棉等材料;服装的衣领、袖口要采用封闭型结构,减少透气性,增加保暖性。这样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旧病复发,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3.背部保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是督脉循行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通过背部经脉而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4.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脚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哮喘气管炎胃肠病、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老年人应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平时要多走动,促进血流畅通。临睡前用温热水烫脚后按摩脚心10分钟,按摩涌泉穴(脚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益于健身益寿。

三、冬季御寒保暖方法

  1.空调。如果室内没有暖气,可以选择安装有制热功能的空调,冷的时候选择制热模式调节温度即可。

  2.暖风机、小太阳。同样也是适用于没有暖气的屋内,可以保暖,缺点是较为费电。

  3.电热毯。电热毯绝对是晚上睡觉怕冷、易着凉的人的福音,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宿舍党,铺上电热毯睡觉,非常舒适,不过使用电热毯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出门一定要记得关掉。

  4.暖手宝、暖脚宝。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很可爱的同样很实用的暖手、暖脚宝,分为充电式和非充电式。充电式的充5分钟左右的电,热度还是能维持很久的。

  5.暖宝宝。这是冬季爱美的女性出门时保暖抗寒的利器,长时间恒温的暖宝宝一般可以持续保温8小时左右。

  6.帽子、手套围巾。冬季出门最好的保暖方法还是穿戴好御寒装备,如帽子、手套、围巾、口罩等,同时衣服也要穿暖和。

四、部位重点保暖

  1、头部:戴帽、梳头

  都说冬季戴帽,犹如暖壶加塞”,保暖头部对于全身保暖来说,非常之重要。头部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症状。而且,头部最不善于自主保暖,留不住热量,天气寒冷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保暖。冬季戴帽是最好的选择,最好能盖住前额。

  戴帽子也有讲究,首先,帽子应经常清洗,长时间不清洗帽子易致病。其次,冬季我们外出进屋时,许多人往往一进屋就把帽子摘掉,或者是运动时稍一出汗就摘掉帽子,其实这种做法对我们的健康也很不利。再次,一些人觉得别人的帽子好看,就喜欢借来戴一戴试试,其实这一做法也很不科学。

  还要注意,在风大时不要迎风走,应侧身走过,并以手或前臂护头。每天抓梳头部,手指沿大脑中线,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促进血液循环。

  2、耳朵:戴耳包、搓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所以在冬天,耳部的保暖工作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当然,若你有长头发盖住耳朵,也会好一些。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3、鼻子:戴口罩、按摩鼻子

  天气寒冷容易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鼻子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鼻子的温度通常会低一些,这很容易降低对传染的抵抗力。如果实在太冷,不妨提前戴好口罩或围巾,帮鼻子取暖。另外,患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寒冷的冬天应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还要戴口罩防寒。

  按摩鼻子是有效提高防寒能力的方式:双手微握拳,用拇指和大鱼际处在鼻梁两侧上下摩擦,手法由轻到重,以不损伤皮肤为宜,于早晨起身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数分钟,直到有发热感,可使鼻子周围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使鼻子尽快适应外界寒冷的气温。其他空闲时间也可进行。

  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连拉几次。或者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处,夹住鼻中膈软骨,轻轻地下拉几次。这些机械的刺激按摩可使鼻周围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保持正常温度,使之尽快地适应外界的气温,提高鼻子的御寒能力。

  4、脖子:穿高领、套围巾、热敷颈部

  每次气温骤降,就会有不少人因为疏忽了颈部保暖,结果出现脖子疼痛、颈椎病发,这也是很麻烦的。做好脖子的保暖,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人们可以选择一些领子较为松软的高领衣服,或者松松的套上围巾。天冷或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 凉。此季也可经常热敷颈部,以驱除风寒湿邪,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如用炒热的粗盐或热宝等置于颈部,帮助颈椎缓解紧张不适。

  5、背部:穿背心、拍打后背、晒太阳

  背部本就是人体阳气聚集之地,如果背部被寒气所侵,必将会造成背寒。即中医所说,风寒之邪伤人阳气,阳气被遏不得宣发而成外感背寒。

  背部保暖确实非常重要,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大有好处。拍打按摩背部,就是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拍打按摩背部,手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焐腰部,每天1次。此外,可选择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获得更多阳气。

御寒保暖,冬季十大御寒技巧分享,冬季御寒保暖的方法,如何轻松御寒保暖

一、冬季十大御寒技巧1.多“点”水常喝白开水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冬季御寒保暖,过冬如何御寒保暖,8个部位重点保暖,冬季御寒保暖的方法

一、过冬如何御寒保暖的呢过冬御寒保暖的诀窍一、勤开窗防冬季“缺氧”每到冬季,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感冒次数增多,甚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重要诱因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

御寒保暖的食物有哪些,御寒保暖的食谱有哪些,御寒保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御寒保暖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一、御寒保暖的食物有哪些1、饺子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Hash:48c9f455420da1b69c2e2fc3c0eeef0e46044ebc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