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04:18:2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八个月宝宝大便绿色原因是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7-23 04:18:23 891 ℃

宝宝大便绿色让很多的妈妈们比较的担心,这个时候要注意是哪些原因所引起的,如果宝宝着凉消化不良,或者是吃含质的奶粉,那么也会导致宝宝大便变成绿色的。八个月宝宝大便绿色原因是什么?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墨绿色是七个月宝宝大便的正常颜色

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正常宝宝补充鱼肝油最佳的时间是在出生后半月到二周岁之间,如果宝宝没有明显的缺钙征象,就不要额外补充钙剂了,只要每天吃鱼肝油400IU-800IU至二岁,北方地区可延长至三岁,这是预防量,因为母乳和奶粉中含钙量很高,而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钙剂可以满足宝宝现在身体的需求,鱼肝油是促进钙剂吸收的,所以必须额外补充鱼肝油,另外阳光照射皮肤也是钙剂吸收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宝宝多晒晒太阳,每天二小时,但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直射,鱼肝油可以选择伊可新,吸收效果好,也可以放在奶粉里一起吃。

如果宝宝有明显的缺钙征象,出现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等症状,最好到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按医师指导用药,及时补充钙和鱼肝油,并定期复查。

八个月宝宝大便绿色原因是什么

1、宝宝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宝宝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2、在宝宝没吃饱的时候,宝宝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便便就绿、稀。

3、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如果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可以给宝宝吃些益生菌

4、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5、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妈妈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宝宝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宝宝频繁眨眼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1.先天性眼睛内翻或倒睫

有些小孩因为先天性眼睑内翻,使得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而引起眨眼和流泪等现象,这种情况下的频繁眨眼,只要家长细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的。眼睑内翻的情况,很多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减轻,至4岁左右自愈,但严重的话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2.习惯性眨眼

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阶段较为少见,年龄稍大些的孩子相对多一此;表现为小孩平时没有什么异常,有大人或外人在场时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挤眉弄眼的,或者是身边有频繁眨眼的人,孩子模仿他,结果,慢慢就形成了习惯性的频繁眨眼了。像这种情况,父母应该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自我控制

3.眼部炎症或异物的刺激

由于沙尘天气,或由于不洁的手揉眼睛等不良习惯 导致因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或是因异物飞溅入眼而引起角膜炎结膜炎,也会造成孩子频繁眨眼。除了眨眼增多之外,还有诸如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年龄在些的孩子会诉说眼睛不舒服或眼痛,此时父母应该带孩子先到医院请医生检查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眼药水或取出异物。

4.眼睛疲劳而引起的眨眼

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有些孩子由于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Pad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眼干眼痒、眼部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游戏等影像变化速度快、画面闪烁,长时间盯着看后可引起视觉中枢失去平衡,兴奋性增高导致眼外肌持续收缩而痉挛,瞬目作为反馈性防卫动作相对增强。对于这种情况,应适当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每天总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必要时验光配镜,及时屈光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现象,以免发展为弱视

5.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在眼部主要表现为频繁瞬目或不自主瞬目,另外还可伴有多部位抽动或复合性运动抽动,如皱眉、歪嘴、耸肩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改变,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等。这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在治疗上要以矫正为主,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自我控制,但切忌操之过急,切勿训斥打骂孩子,以免造成孩子心理紧张而加重病情。

6.体内营养素缺乏

反射性瞬目的传入路是三叉神经,传出路是面神经,主要受大脑皮质的支配。如果孩子长期偏食挑食时,可能会导致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特别是当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急性增高而导致神经功能的紊乱,进而出现频繁瞬目。

总之,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也是不同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时,应 早就医,以便对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消除因为自己的过分注意而造成的强化作用,对待患儿,既要关心,又不能过于焦虑,更不要指责、谩骂,或过分的注意与提醒,而是应该要鼓励患儿多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活动,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夜间哭闹最好先等一等

其实,面对宝宝的哭闹,你最好能“等一等”,不要及时做出反应,顺其自然,因为多数时候宝宝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若是不停地哭闹,你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宝宝玩、抱起来或摇晃他。若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若小家伙并没有其它不适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习惯了,若他每次醒来时你都立刻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建议宝宝夜里醒来时(应该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应该立刻拍拍他,安抚着想办法让他睡去。一般如果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都会慢慢睡去。

延伸阅读:按摩法助宝宝睡眠

对于总爱夜间哭闹的宝宝,父母为其按摩,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方法为:

家长用大拇指从孩子的拇指指尖处沿拇指外侧推向孩子的掌根处,做50-100次;

由无名指指尖沿掌面推向掌根处,做50-100次;

沿前臂掌面正中,从腕关节推向肘关节,20-30次;

从腕关节沿前臂大拇指掌侧面向肘关节推30次,掐掐孩子手掌面与腕的横纹中点;

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

揉孩子头顶百会穴20-50次;

自下而上为孩子捏脊3遍。

羊奶粉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宝宝

羊奶粉何以比较贵

有些妈妈在选择宝宝奶粉的时候,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有贵的道理",而市面上销售的羊奶粉价格普遍高于牛奶粉,因此,很多妈妈就认为羊奶粉肯定更好。其实羊奶粉的价格高,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

首先,羊奶的产量少,一只羊每天生产的乳量只是牛的产量的十分之一。

其次,山羊很难像奶牛那样,进行集中饲养,因此奶源就少。

再次,羊奶在常温下比牛奶容易变质,用通常灭菌方法又容易被破坏,对加工技术的要求又高,当前羊奶粉行业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所以很难像牛奶粉那么普及。

最后,由于羊奶粉比较"小众",属于最近几年刚进入公共视野的"新鲜事物",商家必然要花费更多的广告营销费用,羊奶粉的附加成本也就提高了。

综合以上原因,受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羊奶粉的价格必然要高于牛奶粉,而这个"贵"与奶粉本身的"营养价值"没有直接关系。

解开羊奶粉认识的误区

羊奶粉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宝宝

羊奶在国际营养学界被称为"奶中之王",营养很丰富。羊奶中含有200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因子,其中蛋白质、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的总含量高于牛奶。但是,并不是营养成分越高就越适合宝宝。对于成年人来说,蛋白质和钙含量高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因为肠胃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差,蛋白质和钙含量高反而是一种负担。

看来,并不是营养价值越高的越适合宝宝,而针对宝宝年龄段和个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羊奶粉更容易被吸收

现在市面上许多羊奶粉产品都以羊奶更易吸收作为卖点,称其羊奶脂肪球小且均匀,利于乳糖降解,相对于牛奶来说,更容易被宝宝吸收。但是,这里所说的羊奶和牛奶同样是指未经过加工的奶。在没有加工处理以前,羊奶的脂肪颗粒要比牛奶的脂肪颗粒小,所以羊奶比牛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不过,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羊奶粉和牛奶粉都是经过高压均质化处理了的,它们的脂肪颗粒都已经变得很小了,它们的吸收率的差距也就变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妈妈们不要盲目迷信"羊奶好吸收",就认为羊奶粉对宝宝的肠胃不会造成负担。羊奶中同样含有一定的不易消化的乳糖和乳酶,有些宝宝喝羊奶粉一样会有腹泻、吐奶的情况发生。

羊奶粉成份接近母乳,可以成为很好的母乳替代品

羊奶中的蛋白质结构与母乳相同,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且不含牛奶中可致过敏的异性蛋白。所以羊奶比其他奶制品更易消化吸收,不会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乳制品过敏症状发生,是任何体质的人都可以接受的乳制品。羊奶是乳制品中最接近母乳,营养成分最全、最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品。

尽管如此,羊奶粉仍然不能替代母乳。因为"母乳是婴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是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品。每一种哺乳动物的奶都有着其独特的结构,是其他任何一种奶都不能取代的。母乳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营养素,还有免疫蛋白",这些都是羊奶粉所不能提供给宝宝的。

羊奶粉不会过敏

奶粉里含有一种异性蛋白质如αs1-酪蛋白、β-乳球蛋白,这两种蛋白就是过敏源,当然,它们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蛋白质营养。这两种蛋白质在牛奶和羊奶中含量差异很大:牛奶中的含40-50%,而羊奶中含1-3%。

宝宝喝的不管是牛奶粉还是羊奶粉都是配方奶粉,里面添加了很多营养强化剂,而这些营养强化剂可能是宝宝的过敏源像DHA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配方羊奶粉还是配方牛奶粉都可能导致宝宝过敏,但是羊奶粉的概率要低得多。

宝宝大便_宝宝大便绿色

宝宝大便正常情况宝宝正常大便是怎样宝宝大便正常情况根据宝宝的喂养方式、喂养次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宝宝大便正常情况要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来考虑。1、母乳喂养的宝宝,正常大便是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有一股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粘液,偶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每日3-5次

2个月宝宝大便_2个月宝宝大便绿色

2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有些2个月宝宝大便绿色,那么2个月宝宝大便绿色怎么回事呢?2个月宝宝大便绿色,可能是由于宝宝吃奶少,没有吃饱,这时候肠蠕动增快,肠道中的胆汁没有及时的代谢,所以会大便呈绿色。还有给宝宝补充铁剂的时候,铁在肠道形成硫化铁,大便也会呈绿色。如果宝宝受凉以后,肠蠕动增快,这种情况下,宝宝

宝宝大便干燥怎么办,如何预防宝宝大便干燥,宝宝大便干燥的原因,宝宝大便干燥的方法

一、宝宝大便干燥的治疗方法方法一:香蕉苹果泥,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贝。用准备好的熟香蕉半根(不要那种皮发青的,香蕉皮发青的吃了导致便秘,会起反作用。),苹果半个,儿童蜂蜜适量。制作过程:将苹果和香蕉用铁勺子刮成泥,然后在两种果泥中加入少许蜂蜜

Hash:6bca7c428ab0bc6f5f000737de2689038bc35f6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